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抑或迁徙自由--反思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仁宗 《求实》2002,(5):38-41
价值取向规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方向和价值认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城镇化本身以及改革内生性四个层面的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是城镇化 ,而应该重新界定为迁徙自由 ,这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朱佩娴 《理论学刊》2006,(11):53-56
2001—2005年的郑州户籍制度改革发生在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三组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与官员追求政绩的矛盾、户口束缚解除与财政支出增加的矛盾、领导决定与公民参与的矛盾。这三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府在政治过程中的职能缺位,所以,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地方政府要树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与透明政府的观念,并将之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户口,一个伴随着13亿多中国人一生的身份标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我国户籍管理将逐步过渡到新的阶段,这也意味着二元户籍制将成为历史。群众的期盼与担忧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已成为上下一致的迫切呼声,但不同群体的关注点和期待差异较大。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群众,了解我省各阶层群众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所思所想所盼。周大爷已年过七旬,在成都一个家属院守大门,是第一代进城的务工者。在他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和形成,是新中国第一波工业化的产物.虽然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付出的社会成本极大,既显失公平,也丧失了效益,违背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在保障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的同时,也迟滞了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第二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步骤加快,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了工业化中期.在推进第三波工业化过程中,作为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城镇户籍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落差渐趋平衡.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在户籍制度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步显性化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因此,户籍改革必须在统筹兼顾中稳步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的城乡政策相配套,全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壁垒.  相似文献   

5.
户籍的性质、历史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刚 《学习论坛》2008,24(5):71-75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并非意识形态的建构,也非计划经济的产物,从动态的历史来看是传统社会管制体制的延续.传统户籍将农民捆绑在土地上,其性质是身份等级控制;新中国成立后更以户籍隔离城乡,形成二元社会治理,后又附加了福利配给、计划生育等功能,成为一项根本性制度.户籍制度自古至今都把农民压在社会最底层,对农民不公平,既违宪,也违背执政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在中国社会加速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今天,革除二元分割的户籍制义无反顾.户籍制度改革必将引发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成渝户改:各自激起千层浪 与近年来全国某些地方实施的户籍改革相比,2010年重庆、成都两地先后实施的户籍改革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2010年7月12日,重庆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7.
作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措施,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很大,但改革的力度和步骤却相对缓慢,由于户籍制度涉及到的面过大,因此相关部门也非常谨慎。户籍制度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户籍本身只是一张皮,更为关键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利益调整,这也是改革难度大的主要原因。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撑系统。由于我国户籍制度实行二元管理结构而长期形成了不同的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这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就此,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了改革的日程表和路线图,他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重庆市,2010年正式全面启动了作为配套改革重要内容的户籍改革新政。城乡二元匡离的户籍制度造成公民权利差异、身份不等和迁移受阻,户籍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户籍改革不是户籍的简单转移,若想户籍改革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剥离捆绑与依附在户籍上的各种"福利包",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统筹城乡户籍的条件下建立与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2):43-44
朱四倍2004年在12月29日的《中国信息报》上撰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也越来越大。近日.浙江省将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广东也有计划地启动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籍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地从户口本上改变公民的户口标签.大家更关注的是要给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国民待遇。户籍管理制度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特殊的附加功能,并成为中国户籍制度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顺应时代变化发生了一些变迁,各级地方政府是其主推动力量。自利性是地方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主动力,自主性是地方政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但是地方政府本身的角色冲突也对户籍制度改革产生了约束。从长远看,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还需顶层设计的指导,需同时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需各政府管理部门协作互动,需渐进手段与激进方法的配合以及对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当代户籍制度是50年代中期在国家工业化进程发生曲折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这一制度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它是根据中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核心制度,起着让农村支撑城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功能;(二)它的建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矛盾,并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固化和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三)它用行政手段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个不平等的集团,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待遇和劳动就业机会,而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身分等级制度。这一制度既有碍公平,也有碍效益,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掌握户口数量的簿籍登记制度改革,而是户籍背后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人民渴望享有同等国民待遇的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平、缩小社会差异、改变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的改革。本文通过对现有户籍制度的研究发现其不少弊端,通过借鉴国外户籍制度,为我国一元制户籍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重庆开始启动涉及千万农村人口的户籍改革。 前不久,重庆市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上升至60%到70%,这意味着有近1000万农村人口将转为市民。  相似文献   

15.
对现行中国户籍制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户籍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一定积极作用,现行户籍制度的本质是与计划经济制度是一脉相连的。我国的户籍制度与西方的户口管理存在着差异,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2,(10):62-63
贺方在8月21日的《长江商报》上撰文指出:如果仅以"地方利益保护主义"来解读几乎所有市长反对户籍改革,就未免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嫌疑。为什么城市的外来人口会越来越多?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越是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之类的问题上排外情绪越严重。同样应运而生的还有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丹丹 《奋斗》2011,(3):40-42
户籍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构成的户籍制度格局,造成了城乡隔离,导致了二元化社会结构,形成了国家公民权利的不平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基本国策的落实。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词义     
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管理体制,它是与国家在消费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户籍管理除了执行人口家庭的登记职能外,还与就业、医疗、住房等多项社会福利待遇紧密相关。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首先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取消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怎样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打通城市与农村从形式到内容的分叉,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2014年7月30日,注定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一天,全国首例户籍歧视案终于在南京鼓楼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安徽女孩江亚萍在南京谋职遭遇户口歧视,历经一年的维权,最终胜诉,获赔1.1万元。  相似文献   

20.
强化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兼具学理依据和实践期盼,其既符合当代主流公共行政的思想渊源、脉络框架、价值取向和理论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和谐社会的现实呼唤。对于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转型社会,强化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发展公益事业,是我们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其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而且还可以降低社会发展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克服公共决策中各种失误,“权力异化”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正义,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