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宏伟蓝图。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城镇化率,而且各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练月琴 《唯实》2015,(4):9-11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明确告诉我们,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安徽省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正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美丽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中国来讲,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综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的先人们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我国历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四川乡一体化中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如何使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康有序进行?四川党建网记者对四川大学杨明洪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必须以改革塑能力平等、以制度保权利平等、以市场创机会平等,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平等,有必要实施追赶战略,做强农业基础稳步提高农业作业回报率;实施带动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施互动战略,以政策扶持农村,以市场联动城乡.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武汉市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总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既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也影响了"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更成为武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一体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Z1):36-3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成败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对于改革,我们要正确认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并获通过,《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治理"作为新型理念,在今天乃至未来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独特作用,鉴于此,笔者拟对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7)
正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通过城乡两大板块的持续互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是"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激发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抓手,也是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阅史观澜     
《湘潮》2018,(10)
正重要言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升级、城镇化加快发展、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带动下,产业快速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民阶层快速分工、分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快速变迁,既面临着实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解决"三农"问题难度加大的严峻挑战.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和机制要求紧迫.不失时机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为加快区域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动力,已成为各地必然的选择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且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24次提到"治理"一词,诸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等。这一理念创新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2月9日至10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新形势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索符合四川实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按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李曼 《学习月刊》2014,(4):20-2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应当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纽带.也是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及平等交换的场所.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所需各项资源汇集并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