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价值趋向是公平、正义、人权。司法公正是法治题中的应有之意。司法公正能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能促进公民理解法律规则,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志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法律意识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完善法律的内容,使传统社会的法变成和谐社会的法,法通过调整不同个体、群体、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群际、地区关系,形成相对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法具有惩戒功能,同时也有着规范和引导功能,如果公民法律意识缺失,法律得不到有效的遵守,法律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由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指导着农民的行为,当法治现代化向农村逐步推进时,一些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律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法律意识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从中探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一、农民法律意识的传统探微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社会法律意识薄弱,这与人治社会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国政府致力于法治社会建设,国内法治社会研究表现出着重加强法制建设,强调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国等等,侧重于国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民自身的法律修养。本文认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和谐。民主必须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普遍提高,而大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以下简称志愿者)在促进公民法律意识提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机制完善、合作增强、基础夯实、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的普法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保障,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更是实现社会正义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结合自身的工作.重点谈谈公民的法律意识。其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构建和谐家庭着手。充分正确认识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家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提出如何营造和谐家庭,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作为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内在精神动力,鉴于公民意识的欠缺阻碍着中国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现代公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法律意识属于公民意识的维度之一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导向.通过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公民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影响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及对策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根本变迁,公民社会由此产生并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历史进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使之协同政府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包容并培育公民社会,一个健康的有秩序的公民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公民法律意识视角下的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瑞雪 《河北法学》2011,29(6):64-69
公民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心理基础,网络暴力和侵权的最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网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要认清网络暴力的本质并有效预防和治理网络暴力问题,必须厘清网络暴力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关系。公民现代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植是有效治理网络暴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培养正当行使权利的意识、培养自觉守法意识以及培养公民责任感等方面。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建设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和谐社会的法治内涵看法制宣传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朝兴 《中国司法》2005,(10):24-26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构建也是一个社会法治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制宣传作为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将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差异中求共存、在矛盾中求协调,是宪政的重要功能和目标,也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利益价值法则。公民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衡量标准。和谐社会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为基础。本文指出应通过宪政建设唤起公民的主体身份意识、权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而公民意识反过来又会促进宪政建设,以一种自觉性、集体性的的理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和监督宪政国家更好地促进。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存在二元结构:职业法律意识和群众法律意识。由于受社会传统思想和法律认知水平分化的制约,职业法律意识和群众法律意识形成了明显的断层,成为制约法治建设的瓶颈。要实现不同阶层法律意识的相互认同和彼此促进,应该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发展法情理相融的调节机制和官儒民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在法治建设中面临法律文化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性法律文化和制度性法律文化的二元分化。在法治建设下对法律文化进行构建必须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法律文化的内化作用,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观念性建设,构建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司法社会学学科的构建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构建该学科既要借鉴国外法律社会学学科的智慧和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法治实践与司法实践。中国的司法社会学以司法的社会化作为价值目标,以实证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考察司法现象与社会现象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探索社会因素对司法的影响和社会力量对司法的介入为关注焦点。司法社会学学科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司法文明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维护社会和谐,是司法鉴定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阐述司法鉴定维护社会和谐的历史和现状,并调查了昭通市范围内司法鉴定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基本情况,着重强调了司法鉴定对维护司法公正、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司法鉴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鉴定人素质和执业水平,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司法鉴定的独特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7.
吴霞 《法制与社会》2010,(28):196-196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司法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本文就如何通过和谐法律来构建和谐社会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发展视野下法的价值观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并以社会的和谐程度来检验法治建设的成就。所以,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为法治问题,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依靠法律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践,依靠法律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而这一崇高的社会理想目标必然也对法的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法律应该更注重对权利、自由等价值的关爱。这也必然要求法的价值随之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和谐社会与以宪法精神为基础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个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从宪法精神角度看,公民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国家权力间的和谐和国家权力与公民人权间的和谐便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20.
赵京 《政府法制》2009,(18):46-46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文化就是实现两者之间沟通、协调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而城镇社区文化作为文化建设最基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一样,做好了,和谐文化就会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