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正在迅速崛起。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琳 《行政与法》2007,(3):42-44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进行社会结构调整,协调好国家、市场、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因此,应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建立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同君 《河北法学》2007,25(2):65-69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法治社会为基础,如果不建设法治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内涵的净化与提升,是法治社会高度发展与完善的一种成熟状态.公民的守法行为是实现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而守法主体精神的塑造则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路径.公民守法的主体意识、理性意识及其对法律的信仰意识是守法主体精神的生成性要素;公民意识的培养、道德精神的塑造、法治理念的确立是守法主体精神的构建性环节.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思想源于西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学术界受到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日益凸显,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司法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推进作用。在法治社会里,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司法能否公正,直接体现一个社会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确保民主政治和实现法治程度的实际水平。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考察,实现司法公正对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政治参与具有表达功能、妥协功能、教育功能和监督功能,它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动员型参与比重过大、非理性参与时有发生、政治参与的程序化建设任重道远、政治参与的不平衡现象还很突出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政治参与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培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扩大公民知情权,实现信息公开、尊重和开通新的参与渠道、使政治参与和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等几方面着手推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语义的提出为中国法治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分析了和谐社会下的法律表征,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和谐社会时应当区分法律在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不同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而和谐家庭的建设又依赖家庭成员法律意识提高,因此,无论是构建和皆社会还是促进和谐家庭都有必须要从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着手。我们要深入开展公民普法活动,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从而推动全社会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促进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加快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和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树立法治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人性尊严、确立权利本位、重视公民私益、建立责任政府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杜月标 《法制与社会》2011,(32):154-155
随着我国宪政文明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的监督权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与迫切。如何使公民更好地行使与维护宪法赋予的监督权,不仅对于构建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有重大影响,在推进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更是起着关键的理论与实践作用。为此,本文从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基本概念与组成角度入手,浅要分析了公民监督权的特点与功能等,并对于我国公民监督权的现状与完善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恶性社会资本是公共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良性社会资本在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抑制恶性社会资本,提升良性社会资本,构建公共危机协同管理体系,培育公民的志愿精神,发挥民间组织和公民社团的作用是化解公共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语义的提出为中国法治主义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分析了和谐社会下的法律表征,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和谐社会时应当区分法律在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不同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房玉霞 《法制与社会》2013,(23):150-151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共政治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对于巩固中共政治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共的执政基础;有利于防止腐败,提高党的公信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壮大公民社会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发面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晓 《法制与社会》2010,(21):255-25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焦点民生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公民住房权以宪法保障,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百姓的期盼。本文从什么是公民住房权、为什么公民住房权需要宪法来保障和我国如何实现公民住房权的宪法保护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公民人权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公民和社会的主题理想与奋斗目标。我国宪法由革命宪法到改革宪法,最终达至宪政党法,其功能不仅仅是对国家权力的界定,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社会和公民三元宪法主体和谐相处的宪法秩序和宪法环境。因此,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同时,还应该是公民的根本法、社会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要求社会各子系统的和谐。社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公民参与则是有效提升社区和谐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公民参与思想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引入为研究起点,主要分析了和谐社区构建中公民参与存在的二元困境——内在困境与制度困境,之后对摆脱二元困境的手段——公民参与意识的回归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意识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民意识的含义和构成、公民意识的现状、公民意识的现状原因分析等方面对我国公民意识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民意识生成的机制对策,以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它强调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该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这一视角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认为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凝聚着浓厚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一种支撑关系,通过培育丰富和优质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和谐社会的法治内涵看法制宣传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朝兴 《中国司法》2005,(10):24-26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构建也是一个社会法治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制宣传作为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将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和谐社会与以宪法精神为基础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个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从宪法精神角度看,公民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国家权力间的和谐和国家权力与公民人权间的和谐便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