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伴随着生态运动而兴起,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本·阿格尔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现象,认为今天危机的趋势已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主张依靠"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并建立"稳态经济"模式摆脱生态危机,并把北美的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寻求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今天,阿格尔的理论对于我国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问题与主义"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的争论.争论双方虽然观点不同,但对外来学理和主义要适应"中国今日的时势"的命题却形成了共识.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争论中吸收了胡适的部分观点,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最初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研究中是否要以及是否能够做到价值中立一直是研究政治的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上个世纪20年代当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的时候国内曾进行过"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胡适就提出"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并总结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国托派以极"左"思想为指导,满怀"不断革命"的决心。然而他们先是分裂中国共产党;随后又主张议会斗争,攻击红军与苏维埃政权;抗战期间态度消极,反对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从理论到行动的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童心主义与西方现代学说多有可会通之处,例如,童心、赤子概念与卢梭的"自然人"概念是相通的,童心主义与卢梭教育学是相通的,与马克思主义亦多有可通约之处。"童心"(或"赤子之心")比其他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童心主义主张,社会、文化、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的建设应当彻底回归人之自然规定性,这为人解脱异化、获得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文化乃至全球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与中国人民大众思维模式相交融合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指导,它是普遍认同、普遍应用和正面指导效果三者交融互摄、彰显其普遍性的一体化过程.本文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性工程,因此这一过程必须有路径的优化选择,而"以人为本"的推进路径是具有可推广性的.  相似文献   

8.
"非强制性"灌输,是以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为主要途径,充分考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的一种平等对话式的灌输方式,是一种把"学"与"教"都作为主体的一种灌输方式,是一种重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学60年,以1978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就其指导思想即法学认识论和价值论而言,前30年主要是"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实用主义"。后30年的进步,主要是摒弃这"五个主义"的结果。经30年的努力,"五个主义"远未彻底摒弃,有些问题仍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中国法学如果要起到它指导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所应当起的作用,只有继续反对和彻底拼弃这"五个主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史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对此问题的阐述以及国内对此问题的认识,都没有把主体性问题的认识内化到主体的实践中去的方法研究。"马体我用"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从"凭我以用"、"为我而用"和"因我超用"三个层面实现主体在实践中的作用,试以解决实践理论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进行了实践论的重新解说,使之成为一个集中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命题。这里,本文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即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视角,亦即"实践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实事求是"做出了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台湾问题"。而以怎样的形式实现国家统一,则出现了各种争议,从而引发人们对各种可能的形式加以审视和论证。本文试图对联邦主义和"一国两制"进行一番粗略的探讨和比较,以期寻找一个更为合理的统一祖国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它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指明 了方向。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关键是把"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法制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政府 法制工作水平,开创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文本主义是美国宪法学界重要的宪法解释理论,其核心是在解释宪法时追求宪法文本的客观意义。斯卡利亚是文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哥伦比亚特区诉赫勒"案中对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进行了文本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学观念,“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这两个口号,就反映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学观念,即“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要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客观性立场,反对主观主义的立场。在坚持客观性立场时,又必须反对绝对主义的立场,贯彻理解问题上的辩证法。从辩证的客观性立场来看,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的对立就消失了,走进马克思也就是走近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发展理论的新要求,是对邓小平"硬道理"的创新与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正来教授试图凭借"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经由关系主义视角来探究和处理"应然"与"实然"、中国与西方、中华民族与世界结构的关系.然而,将关系主义批判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法律哲学批判和建构这一研究对象上来的时候,邓正来可能会夸大一些问题,甚至可能遮蔽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开放和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建构21世纪的中国法律哲学.  相似文献   

18.
辨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诸多思想误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前提。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必须矫正传统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倾向,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总原则和主要内容,强化其整体性和发展性;解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审慎对待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思辨主义的倾向,应以辩证的态度、坚定的信仰和实践的立场予以克服;坚持学术研究与现实观照的内在统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内在统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是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伦理情感化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征。在叛逆家庭、追求婚恋自由中,中国知识分子建构了一种自我化的伦理价值观。从自我化到社会化,蒋光慈小说通过"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把自我之爱与政治之憎结合起来,并在塑造集体主义英雄方面使个性主义升华为集体主义,完成了现代政治文化的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简称"两会")表现出了民主公正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尊重、理解与宽容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全面进步精神。"两会"代表着广大选民的根本利益,代表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价值理念,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