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说“五四”。前不久,有学者对“五四”的起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就“五四”若干问题的评价,谈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激进主义的产物,是非理性运动。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妥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激进主义的产物,而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和政治复辟逆流而发起的。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首先是袁世凯称帝,实行卖国独裁,提倡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主义是非常激  相似文献   

3.
“五四”、五四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一提起“五四”,人们就会想到“民主”、“科学”、“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等各种名词。的确,它们构成了“五四”的基本形象。因为“五四”是一个思想活跃、主义丛生的时代,围绕人的解放和民族国家的重建问题,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近代启蒙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相继涌入国门,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0年了。对于80年前的中国,今天的青年人已很难有切实的印象了。然而,如果谈到“五四”,那么他们一般还能说出一些内容。因为“五四”毕竟是他们的节日。不过,青年人对于“五四”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中小学的教科书。前几年,笔者因参与中小学...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运动80年华诞之时,广大有志青年都在进一步探寻“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历史贡献,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  相似文献   

6.
“五四”提出了民主与科学,这两点确实抓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命脉,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没有民主和科学的传统,“五四”把这两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恰到好处的。直到今天,我们的民主和科学仍然任重道远。而且,民主和科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在中国的发展不相对称。科学是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落后,但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这场以深刻的痛苦为代价的民族觉醒,不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还是炎黄子孙心中升腾不熄的火炬。点燃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重温历史、缅怀历史,而在于让点燃的历史照亮今天。“五四”精神,作为传承文明的历史火炬,其意义也正在这时。 80年后的今天,重访“五四”先锋、重访红楼、重访北大。我们听到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文明迈进生生不息激情满怀的历史脚步!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才与社会创新环境--纪念"五四"运动82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82周年了。今天,我们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谈纪念“五四”。从82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在漫漫的历史长卷里,每逢谈到“五四”,人们都会恰似有一股热血在冲动,激奋之情难抑。这是因为“五四”她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推毁黑暗势力的号角和重获新生的力量。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特点,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依然责任担待。值此之际,本刊邀请了5位青年才俊,来谈今日的新话题:青年-人才-社会-创新-环境。读者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经受了20年中国改革开放风雨洗礼的一代年青人,所表现的朝气、睿智和锐气。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共同维系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在三919年祖国大陆爆发“五四”运动之时,台湾已被[1本霸占了24个年头。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祖国大陆磅榜的“五四”文化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重重隔绝封锁,传入台湾岛内,迅即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台湾知识分子,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运动团体“应声社”,表示要同祖国“五四”运动“同声相应”。不久,台胞在东京成立的“启蒙会”扩展为“新民会”,出版《台湾青年报》,弘扬民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11.
“五四纪念”的历史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久。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八十一年了,但对“五四”的纪念却延续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纪念”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理解,而理解———如伽达默尔所说———本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前的情景的一种调解或翻译。人们通过纪念的方式表达对过去的理解与对现实的确认,乃至对未来的设想。每一时代的人都按适合于该时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释历史,纪念过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纪念都会构成一种新的五四话语。五四的形象由此变得变幻不定,五四的意义也就在纪念中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人物在台足迹成为热门去处,包括胡适纪念馆、林语堂故居、钱穆故居等,充满历史味的观光景点,让人追思五四精神。胡适纪念馆“五四”人物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他也是在台湾留下最多景点的“五四”人物,全台各地有台北南港的胡适纪念馆、胡适公园、胡适小学及在台东的胡铁花路。  相似文献   

13.
时间在沉淀许多东西,历史的浪涛自然地把“五四”这块赤金从狂沙中滤漉而出。时间也在遗忘许多东西,“五四人”(五四时期那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离我们渐趋陌生。我们这一代人(主要指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向往的物质东西很多,精神追求却只被作为一个“单元”置于选择的行列,并且倍受冷落。因而,对“五四人”的理想主义、个性追求和求真意识的言说俨然成为一种奢谈。理想是个崇高的字眼,至少对于“五四人”来说。刚从传统束缚的罗网中冲决出来的那一代人以全新的面貌投身于理想的美丽新世界的践履。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4.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迄今已80周年了。为纪念“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五四”运动是在当时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四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以及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四”,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自她诞生的第三天起就有人开始了总结与研究。无疑,“五四”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今天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不是这门学科的外延、内涵及其观点纷争,而是20世纪最后一次祭奠。祭奠这个词语一般多指人物与具体的事件,而我们这里的祭奠则是抽象意义上的精神。当然,就“五四精神”本身而言,学术界也是难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9日,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逝世,中国思想界又失去一位勇于思考的智者。王元化先生逝世正值本刊编辑五四运动89周年纪念专题,而对“五四”的反思正是王元化先生晚年思想的重要一面。因此,本刊发表罗银胜《王元化先生对“五四”的反思》一文,既是对先生的纪念,也希望引起读者对“五四”丰富内涵的多角度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等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教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  相似文献   

19.
五四前后民主和科学涵义的历史演进沙建孙五四运动发生以来,80年的时间过去了。80年后的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个运动,可见它具有多么深刻的内容、历史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今天生活的社会环境,与80年前已经迥然不同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五四”,当然不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五四”,我有一个文化情结,那就是民主和科学,这是我们前辈的追求,也必定会成为后辈的追求。30年前1979年的“五四”座谈会,我也参加了,那时正值拨乱反正时期.与会者情绪高昂,大家欢欣鼓舞,对改革的前景寄寓莫大的希望。记得我发言的主题是“人的解放是五四运动的主潮”,现在看来当初的情绪过于乐观,对可能发生的阻难估计不足,30年后的今天又参加同一主题的座谈,却有些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