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活与永生     
三峡文物的保护,现在只是达到了文物“复活”的目的,如何保证它们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我们的后人能永远看到它们,我们现在所做的还仅仅是起步工作,以后的任务还更加艰难、繁重。三峡文物保护的成绩2006年9月1日,长江三峡三期移民工程终验专家组文物保护验收组在重庆宣布,三峡三期移民工程阶段文物保护任务全面完成。据文物保护验收组介绍,此次文物验收范围为三峡工程坝前156米水位接20年一遇回水线以下的地下文物及地面文物  相似文献   

2.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以及重庆直辖后我市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反映长江文明演进和重庆历史文化传承的珍贵实物载体,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此,国务院于2000年9月27日批准建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赋予该馆保存、保护和展示三峡出土珍贵文物的重要职能。为进一步搞好对出土文物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重庆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为市文化(文物)局,负责组织实施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对市政府负  相似文献   

3.
为了抢救三峡文物———记民革成员、四川联合大学教授马继贤□蒙慧玲自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萌发宏愿以来,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就成为近百年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有一个问题又为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这就是把将要随工程的崛起而泯灭的文物抢救出来...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三峡库区的文物保护更是为海内外所关注。滔滔江水无情,库区的文物抢救迫在眉睫。本刊1995年第11期以《三峡文物大抢救》为题作了报道。 本期专访的庄孔韶博士是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系主任兼民  相似文献   

5.
三峡文物的保护、抢救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据有关专家介绍,国家已投入了7亿多元资金对三峡库区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实施地面文物保护项目302项;实施地下发掘项目531项,完成考古勘探面积885.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93.27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数万件。  相似文献   

6.
阳乾安这回办了一桩奇案。这案子奇就奇在被盗赃物上,它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古玩文物,而是四块三峡石。那石头不是钻石玉石,在蜿蜒数百里的长江三峡流域,不知有多  相似文献   

7.
我们祖先曾在三峡两岸创造和遗留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明 ,将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水位的升高而永远沉没。时日无多 ,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向社会和我们的后代展示和讲述这段沉没水底的历史 ,如何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这将是我们共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抢救文物———科学规划长江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 ,三峡地区作为长江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 ,蕴藏有丰富的地下、地面文物 ,并与雄伟绮丽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 ,三峡工程所涉及的文物保护工作已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抢救三峡文物李建国中国政府决定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上修建三峡水利工程,这一工程将在水利、电力、航运等方面带来可观的效益,同时也将付出淹没分布在沿江22个市县的632平方公里土地的代价。毫无疑问,长江流域的历史将出现重大转折。随着三峡工程前期工程的开...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文物蕴藏丰富.在三峡地区,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这么一句话:“秦砖汉瓦在我们这里没什么稀奇的!”据悉,迄止今年3月,已确定三峡工程四川省淹没区和移民迁建区有地下文物590处,地面文物293处.三峡工程四川省淹没区和迁建区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8处,市、县级450余处,省级历史名镇1座.  相似文献   

10.
杨波  何颖 《公民导刊》2012,(5):58-59
4月10日至13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涪陵区、渝中区、大足区、三峡博物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同时一并检查了《重庆市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雅棠为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为成员。此次检查的重点为:文物安全情况,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关系的情况,文物流通领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并以此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江三峡地区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中,有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有世界特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电站和世界第一工程三峡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建成后,还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象这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在世界上亦十分罕见。在  相似文献   

12.
政务要闻     
3月26日市西部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围绕"十件大事"狠抓落实。市领导贺国强、包叙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同日,全市重点地区重点部门稳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全力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日,程贻举副市长赴云阳、涪陵考察三峡重庆库区文物工作时强调,要全力抢救保护三峡文物。同日,市政府针对我市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1日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实现二期蓄水,于2004年7月通过验收,已正式通航。这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受到世人的瞩目。二期蓄水,海拔135米水位以下的库区陆地,即淹没于水下。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保护工程,其情况如何,也受到世人关注。在二期蓄水前的文物保护工程,已按规划要求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这是参加文物保护工程的文物工作者、相关学科、相关工程的工作人员,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艰苦的努力,从规划阶段至实施阶段(1993年—2003年)10年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一三峡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一部深沉浩大的史书,一首雄浑悲壮的颂歌,一种慑人心魄的梦幻……三峡的壮丽风光和神秘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泼墨挥毫。然而,尽管这些文字气势磅礴,深邃隽永,古今传颂,但真正深爱三峡、一辈子生活在三峡的作家却寥寥无几。拜读了覃昌年散文集《走进三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我们发现,有一位真正的三峡人,用自己饱蘸血泪、浸润着三峡魂魄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三峡人眼中的真正三峡讴歌三峡自然风光之美是描写三峡文学作品的必然内容。《走进三峡》当然对三峡自然风光的抒写落下重笔。但是作者不是为写风光而写风光。在美丽的三峡自然风光描写中,作者一边用细膩的笔触描摹神女峰、小三峡、依斗门,刻画三峡古树、野兽、奇鸟,展示三峡盐都、竹海等等,让读者神  相似文献   

15.
正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教育厅和三峡大学共建、以三峡大学建设为主的跨学科、综合型、实体型、开放式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00年三峡大学合并组建后,在原三峡文化研究所(1992年湖北省教委批准成立)的基础上,整合全校研究力量,重组为三峡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更改为现名,2002年12月正式批准为在建的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陈廷亮教授。研究中心下设三峡文学艺术研究室、三峡旅游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室、三峡区域生态环境研究室、三峡历史文化与民俗研究室、中心办公室等机构。办有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三峡论坛》和《三峡文化研究》丛刊;建有民俗陈列馆、信息资料室等。  相似文献   

16.
晨曦  葵峰 《政策》2000,(10)
500万元超付款 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三峡机场是三峡工程的配套项目,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1993年初立项,1993年底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通航并投入营运。 三峡机场的通航,让三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三峡宜昌走向了世界。 三峡机场通航不久,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就接到群众举报,称三峡机场工程存在超付工程款的现象,少数干部有收受贿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搬迁安置全面进入扫尾阶段,"后三峡时代"已经开启,三峡库区面临着新的"地质灾害、二次生态移民"问题,后三峡时期三峡工程运行体制与制度、库区发展等问题又引起了各级政府及学术界关注。政府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发展中仍将担当重任,财税政策也仍将是解决后三峡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不是商品?文物买卖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文物市场的存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文物要不要进入市场或有计划地开放文物市场?这些问题,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争议比较多、看法很不一致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又影响着文物流通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措施的出台。文物是特殊商品文物不同于一般商品,但具有商品性质。商品是为了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的实物,民间的传世文物,除少数例外,最早也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历史上曾经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与当时的劳动产品和当代的劳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5)
文物是一种文化标识,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情感依托与物质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博物馆是高风险单位,安全工作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做好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关系到文物事业繁荣发展的全局,贯穿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始终,需要长期防范、精心组织,因此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率俊 《学习与实践》2008,(3):161-164
三峡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性文化迥然有别的内涵与特征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魅力。自长江上的第一个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问世以后,尤其是跨世纪工程——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动工以来,伴随着地域文化在学术界的升温,三峡文化逐渐为世人瞩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同,长江三峡学正是在三峡文化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学术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