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建设思想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国防建设思想包括推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积极防御战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共建国防、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结合、依靠本国力量与利用国际力量相结合等。国防教育思想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全民国防教育、重视国防宣传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国防素质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建设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国防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大国面对国际格局的新变动,都不同程度地调整对外政策,在维护和谋求自我界定的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探索彼此利益的共同点,寻求互利合作,营造名称各异的伙伴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格局发生这次根本变动以前,从来没有试图与某一个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也从来没有将本国作为当事者一方的某种双边或多边关系称作伙伴关系。但是,跨世纪的中国外交则对营造伙伴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开始实施,教育理念正在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引导者;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向辩证地用教材;从注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转向以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为主;从以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态度;从强调看答案转向看思维方式;从解决问题转向生成问题;从坐守封闭转向追求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传统角色的转变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了。由于教师对于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往往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及其准则,因此,教师应该如何转换自己的传统角色,或者说,教师角色应该如何重新定位,就成为关系到新…  相似文献   

4.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相似文献   

5.
赖华子 《前沿》2004,(12):138-141
国有股减持不是一种简单的股权转让行为 ,而是一种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规划行为 ;是国家调控证券市场供求关系 ,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稳定和发展证券市场 ,逐步实现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制度设置 ;是国家配置国有资产 ,安排产业布局 ,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一种宏观调控法律行为。国有股减持应先立法后减持 ,将其纳入到我国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之中 ,要加强程序性和监督性制度的建设 ,确立国务院相关部门既分工合作又互相配合的操作原则 ,防止某一部门以本部门的利益来操作 ,切实保障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下,随着中国经济国力的日渐提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中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该尽快由利益取向转向责任取向,中国的国际经济责任应该尽快由基本的国际责任转向大国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宣告退出ICC的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条约退出行为的广泛关注。作为退约权的具体实践,缔约国退出ICC的行为不仅在《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存在合法性依据,其正当性基础也由国家主权的对外独立属性所奠定。在国家主权原则之下,各主权国家均享有退出国际条约的权利。从条约法的历史演进来看,缔约国在行使退约权的过程中,其行为方式表现出从消极行使向积极行使过渡的实践特点,并且退约权的行使也逐步成为各国进行政治博弈的法律手段。主权国家通过行使条约退出权以争取新的合作形式,创造新的利益格局,虽然有利于各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但也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性规则和实体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主权维权在策略上,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岛屿归属、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划界争端等方面采取坚决而灵活的斗争形式。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国内陆海统筹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要求中国海洋主权维权策略与之适应,即从守成宣言式维权、应急反击式维权转向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这里所指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国家基于宪法义务,为维护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海完整而自主进行的包括国家战略调整和相关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革;第二,遵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关系规范,主动推进国际合作,积极提出化解纠纷的主张和主动参与有关条约的制定及签约,不扩大、不激化矛盾;第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争取做到战略清晰,策略对应适宜,行为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经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绍忠 《思想战线》2012,38(1):80-83
经济外交有两种含义和表现形式,其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其二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外交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蓬勃发展起来,使中国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了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接过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接力棒”,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问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了条件;为中国经济发展争取了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促进了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高科技封锁政策,试图加快促成中美"科技脱钩"。国际社会中的国家行为体、市场行为体、各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内部社会,出于道义维护、利益确保和体系稳定等因素,都表达了对中国支持以及对美国失望的态度。国际社会的上述态度对中国更好反制美国是有利的,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延续和巩固国际社会现有的总体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