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已是风雨欲来;大部制改革2008年将会先选择试点部委;能源部相对明确,其他仍存悬疑。  相似文献   

2.
“大部门体制”不能包治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部门体制”还是“大部制” 目前,在各种层次的讨论中,“大部门体制”、“大部制”往往被同义交替使用并且主要关注的也是作为中央政府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一般来说,如果仅就国务院层面的改革而言,两者的交叉和混用使用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仔细想来,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格局考虑,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政务公开、政府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政府工作的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公正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改革、公车制度改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反腐倡廉等十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及未来“,十三五”期间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将重点围绕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推进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加快和加大力度建设“四个政府”,推进政府廉洁履职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处理为官不为、克服庸政懒政怠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加快各项行政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等十个任务展开。  相似文献   

4.
冷静看待“大部制”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各方的关注。 一、什么是大部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李朝智 《党政论坛》2008,(15):37-39
“大部制”改革是中央确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目前,国务院已经在“大部制”改革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  相似文献   

6.
2000年,武汉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组建武汉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的重大决策。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是主管全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其中,城市管理执法局统一行使市容环卫、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七个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这一改革的实质是在“大部制”改革理念指导下的机构整合。由此,在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动力和阻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大部制”改革的力场。  相似文献   

7.
“大部制”难点是特殊利益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锋 《理论参考》2008,(5):47-47
鉴于国情以及此前数次机构改革出现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惯性反弹,对“大部制”改革,我们切不可过于乐观,低估了前方的诸多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8.
潘洪其 《民主》2012,(1):50-50
据2011年11月30日《新快报》报道,从去年开始。上海、深圳等城市和一些地方的少数部门开始试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和聘任制.将部分公务员的“铁饭碗”变成“瓷饭碗”。近日公布的《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未来5年,广东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措施是,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全面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佳逸 《学理论》2023,(3):94-96
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塑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确立责任、透明、回应等现代政府治理的鲜明价值取向,体现现代政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诉求的鲜明特征,始终坚持“放管服”改革的初心使命、人民主体地位和职能转变导向。  相似文献   

10.
谢呈悦 《求知》2007,(11):31-32
在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涉及“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报告还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成为我们党推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始指南,是我们走出传统社会主义误区、深化所有制改革、反对“制度崇拜论”的理性向导。“两个决不会”思想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符合生产力要求的所有制才是好制度”。由此看来,公有制比重的高低,并不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究竟应当成为“有为”政府还是“无为”政府是一个不断博弈与调适的过程。鉴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与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间的矛盾,政府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当再做“无为”政府,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促进民营与国有经济处于同等的竞争平台上,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制改革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有效的制度和制度安排是大部制顺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以制度的视域观之,大部制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完备的大部管理法律制度、构建良好有序的大部运行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大部制改革的新型行政文化。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和行政文化三位一体,构成了大部制“马车”上的“三轮驱动”,对于推动大部制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推进新世纪企业人事工作的伟大纲领,为企业人事工作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企业人事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企业改革新形势、新任务对企业人事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拘一格地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使用各类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本人就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企业人事工作创新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0,(1):46-46
《经济参考报》登载著名改革理论家迟福林的观点认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改革需要实现“战略性突破”,从生产大国走向消费大国。他认为:“十二五”改革是消费主导时代的改革,是走向城市化时代的改革,是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是低碳经济时代的改革,是推进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结合本地现实基础和发展特色,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突出重点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使“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稳步发展,为推进下一步整体配套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不能再延续设机构、不给钱、给收费和罚款政策的模式,一定要在大部制改革的同时,清理和废除绝大部分政府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罚款项目,萎缩“收支两条线”体制,将“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视为公权腐败来严格禁止和问责。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0,(8):46-46
汪玉凯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十二五”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从整体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未来五年应重点推进五大改革。一是改革政府过度主导经济的管理模式.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由主导经济发展转到主导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提出的重大举措,“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管理是关“两型社会”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清晰公共管理改革文献的引导,更好地使“两型社会”建设朝着预定的轨道推进。  相似文献   

20.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