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2,(17):12-14
在金融危机与财政赤字的压力下,一场对富人增税的计划在全球蔓延。然而,这场对富人的“围猎”能否成为拯救弥漫全球债务危机的那剂唯一的良药?  相似文献   

2.
莫红征 《法制与经济》2009,(20):128-129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精神道德危机”,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从介绍全球“复兴道德教育”的浪潮入手,认为工业社会对科技的片面强调、对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过分张扬及由此导致的学校德育的不断弱化是当前全球社会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剖析,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多元文化冲击,对青年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必须将道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就此提出深层次看法。  相似文献   

3.
左小蕾 《法人》2010,(6):28-29
要避免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游戏玩到“荒谬”的地步,必须祭起最权威的“禁令”,而且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各国各自为政的监管,才可能阻止一些“蛮荒”和“疯狂”行为再次带来全球性的危机和灾难,保证现代文明倡导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4.
《检察风云》2012,(11):10-12
“温州模式”激活了中国的民营经济。而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GDP中占70%的比重,在整个国家的税收中的贡献率达55%,吸纳的就业人数在全部就业人口中占70%!所以,温州危机如果处置不当,其“亚马逊蝴蝶效应”会波及全国。温州危机能否成功化解,不但对于中国,对全球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家网站发表文章对当前的校园危机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突发性的校园暴力。近年来在全球如同爆米花此起彼伏,且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北晚 《政府法制》2008,(22):50-51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当今世界,“民以食为天”更多地被扩充为“民以食品安全为天”。当如顽疾一般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和前车之鉴或许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郭春霞 《刑警与科技》2008,(24):152-153
近来,各国政府的金融大救援行动都在迅速展开,以遏制正在愈演愈烈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最近,美法等国又倡议开了全球金融峰会,加强各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以避免世界金融市场继续动荡,可以预见国际金融秩序即将面临“大洗牌”。  相似文献   

8.
阿计 《政府法制》2011,(26):40-40
今年七月,中国铁路遭遇了空前危机,先是戴着“全球最长高速铁路”等光环的京沪高铁开通伊始便故障不断,接着便是伤亡惨烈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当抚慰亡灵、加强安全、追究责任等善后事宜渐渐落实,我们理应更深地追问,造成这些悲剧的真正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9.
加藤嘉一 《法人》2009,(9):94-94
任何时代,危机与契机是并存的。在世界正陷入“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之形势下,中国却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契机。金博士在本书中提出,“走出去”,可以逐步扭转局面,调整产业地位,在全球的产业链中抢占制高点,化被动为主动,主要目标重在收购技术专利部分、实体资产部分和核心技术团队。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社会》2011,(5):12-14
近段时间来,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一路暴涨,直接威胁着众多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外媒报道称,目益演进的粮食危机已在全球造成10亿人挨饿的人间悲剧,且受自然灾害和日益恶劣的全球气候影响,“能否吃饱喝足”或将回升为人类最重要的议题,从而可能使人类社会有朝一日倒退回到农耕社会。  相似文献   

11.
阿计 《江淮法治》2011,(16):1-1
刚刚过去的七月。中国铁路遭遇了空前危机。先是戴着“全球最长高速铁路”等光环的京沪高铁开通伊始便故障不断,接着便是伤亡惨烈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当抚慰亡灵、加强安全、追究责任等善后事宜渐渐落实,我们理应更深地追问,造成这些悲剧的真正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12.
国际粮价危机之下,全面市场调整远水不解近渴。各国从吃土豆出发。纷纷想出不同对策。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正在蔓延之中。疯涨的粮价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了抗议和骚乱。“全球粮价上涨正在抵消各国在脱贫方面取得的进步,如果任其发展,还可能损害世界安全与经济增长。”4月20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的第12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简称“贸发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说。  相似文献   

13.
周镔 《中国公证》2010,(9):26-29
2008年,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尔街“金融海啸”。由此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消除和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低效和不到位。  相似文献   

14.
辉子 《政府法制》2010,(7):46-48
近一两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大公司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紧缩银根,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裁员是一个非常得罪人的工作,因此,一个新的职业——专门被一些大公司雇来帮公司裁员的“职业丑人”在危机中兴起。这些“职业丑人”的任务是:被公司高薪聘请突然“空降”到公司,出面操刀裁员,事成之后,再被公司“开”掉以平“民愤”,领一笔不菲的报酬走人。因此,他们也被称为“职场杀手”。  相似文献   

15.
10.6%、10.1%、9%、6.8%、6.1%、7.9%、8.9%,这一连串数字描画出了2008年初至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GDP的季度增速情况,以一条鲜明的“V”形反弹曲线向全球雄辩地宣告:2009年中国经济“保八”,毫无悬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中,中国方舟成功破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成为世界经济触底反弹的新引擎,为经济回暖划出了一道鲜亮的“上行线”。  相似文献   

16.
王娜  田陈圣 《法制与社会》2013,(32):197-197,199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三信危机”,即信仰危机、信用危机和信心危机。“三信危机”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金融危机。用“三公原则”有效应对“三信危机”,资本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晚近,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发展进程中一支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全方位冲击。文章认为,这种现象表征了传统国际经济法的诸多问题和深刻危机,这种危机触及到国际经济法的总体架构和理论前提,是一种国际经济法的“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为南北发展矛盾、国家中心主义、经济中心主义和发展意识形态等。文章尝试提出了解决此种“合法性危机”的可能思路,具体包括:非政府组织对于国际经济法的信息、生成、实施和争端解决过程的开放准入,国际政治、经济、杜会、人权、文化诸种领域和各种问题的关联互动以及国际经济法从权力模式向法治模式乃至治理模式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对“公共危机处置”概念的不同界定,决定了各国公共危机处置法治建构的差异。公共危机处置应当遵循“分权”和“法治”的基本原则。政府部门尤其是职能决策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和协调,处置权的合理划分,是有效分权的基本条件。公共危机处置必须法治化,但是通过具体立法的固定规则是不可行的,关键是对公共危机处置主体适当赋权,根据公共危机情形和建设目标,相机抉择和独立裁量,并将其纳入问责体系,凡公共危机处置的决策或行为超出合理专业判断,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人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的媒介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付萍 《法制与社会》2010,(34):195-196
危机传播管理作为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转危为安”和“化危为机”目标的功效已得到了充分的实证检验。本文以政府传播和政府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基于危机管理的范畴分析,以危机管理与政府媒介公关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媒介公关的基本原则,即以信息公开为基础,围绕政府与媒体性关系的法制构建。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牛年,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激发下,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实现了令人艳羡的“V”形反转。对于中国经济来讲,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后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成功转型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