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人权法下国家的义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家是国际人权法中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主体。但是 ,国际人权法除规定了国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之外 ,还包涵着另外一层非常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一国与“在其领土内和受其管辖的一切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一关系中 ,国家负有首要义务。国家在国际人权法下的义务可以总结为承认、尊重、保障和促进以及保护人权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对人权的国家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忠实、善意地履行所有这四方面的义务 ,国际人权法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执行和遵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人权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施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其标志是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的迅速发展,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建立,新的人权公约在实施监督机制方面的创新,以及非政府人权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在促进、监督国际人权法实施方面作用的日益凸显。这种不断强化实施监督机制的立法倾向表明了国际社会愈来愈注重加强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的强制力和人权保护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家保护是人权保护的两种手段。本文首先是对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家保护进行概述,然后从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权与主权的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把握,从而得出结论: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促进人权在国际国内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妇女人权是国际人权法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国内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准。妇女人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国内法的保护也离不开国家间的合作,国际保护是促进妇女人权实现最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将通过对联合国框架下的妇女人权保护机制的介绍,对比欧洲人权公约关于妇女权利的规定,以期对促进妇女人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时代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国际人权规范进一步细化、国际人权法的适用范围日益拓展、国际人权监督机制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司法性逐步增强、人权国际保护方式历经重大转变、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理念被公认为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产物,它对现代国际法的体系、价值、基本原则和规则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世彦 《现代法学》2001,1(1):91-94
国际人权条约是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本文从形式角度研究了国际人权条约 ,介绍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名称 ,区分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类别 ,总结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特点 ,并分析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贺鉴 《河北法学》2005,23(7):133-135
区域性人权公约与全球性国际人权公约都规定了国家指控制度、个人申诉制度以及国家报告制度。与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相比,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更具可行性。由于区域内各国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都比较接近,区域内人权标准更统一,所保护的权利主体也更具体,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在人权保护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个人申诉制度,丰富了国际法与国际人权法的主体体系,对人权的国际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法上的个人诉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个人诉愿制度在国际人权法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其之确立、发展和对其实效评价是当今国际人权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从个人诉愿权的国际合法性、全球性和区域性个人诉愿制度演进的角度对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进而提出了加强这一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权网站已成为人权法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本文拟根据国际人权法保护机制的特点,梳理国际人权法网站的分布脉络,并通过对重点人权网站的初步介绍和简要评价,为人权法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检索路径和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鉴于互联网信息资源数量极大且时效性强、但内容良不齐且准确性不易核实等特点,本文将探讨对象限定为各类组织、政府及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声誉卓著的权威网站。  相似文献   

11.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10,(3):175-185
在人类面临新挑战与国际社会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国际法全球化与碎片化共存的现象明显,国际法的刑事化现象不断增多,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更加凸显, 国际法的调整范围不断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与此同时,当代国际法所肩负的期望和使命也越来越多。发展、安全、人权等国际法价值目标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宪政思潮已经成为国际法学界不能回避的课题,国际社会的民主和法治已成为时代要求,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理念已渗透到国际法中。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与主权的关系、财产权与国际和平及发展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实践的基本趋势,以及财产权内涵的确定性都表明,在理解国际法方面,财产权逻辑可以构成传统主权逻辑之外的另一进路。迄今为止,国际法的财产权逻辑在权利主体、规制标准以及保护手段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在财产权观念方面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对于以往以及未来的国际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财产权逻辑的进路促使人们认识到国际法实践在主权之外还存在着或许更为绵长的动力,即财产权,从而有助于国际社会借鉴国内成熟的财产权法律经验,以国际法基本宗旨为基本依据,解构并重构现行国际法财产权逻辑,以切实实现并长期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进而推动国际法治。  相似文献   

13.
论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3,84(6):95-104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是现代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互相统一、互相促进的。一方面 ,人权国际保护对国家主权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 ,国家主权又对人权国际保护产生制约。在承认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情况下 ,国际社会在特定情势下为保护人权可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4.
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鹏 《法律科学》2008,26(6):17-24
主权高于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这些观点都是传统国际关系思想在二者关系上的投射。尽管都有其正确合理的一面,却未能清楚的梳理各种现象,更不能指出既面对现实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案。以国际法治为核心的路径认为主权和人权均可为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中皆可被滥用。因此需要法律予以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王贵勤 《法学论坛》2007,22(3):131-138
康德的国际法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类和平共处美好境界的向往.他的这一思想来源于自然法学派.他对国际法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国际法的渊源、国家主权、人权、战争、国际法的功能、国际安全的保障等,都有深入思考和明确结论.康德国际法哲学思想是引导世界和平发展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通过公私领域的划分确定其管辖范围,并避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女性主义者指出,这种划分包含着对女性的规范性歧视和结构性歧视。国际法的基本术语如国家、主权等,排除了国际法对国内违反人权事项的管辖,维护了男性在国内的特权地位。在国际人权法领域,在确定是否给予女性以人权保护时,也是以维护男性利益为出发点。女性主义方法揭示了国际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但该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国际刑法的维度思考人权,首先应该通过明确国际刑法的研究对象、揭示其刑事法属性以及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目标来确立研究的视角。国际刑法对人权的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的烙印、视野的狭隘、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以及盲目的偶像崇拜等若干理论争点,应厘清人权的涵义、属性、主体以及内容等,树立人权乃是人类尊严和基本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范毅 《现代法学》2005,27(3):151-159
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领域里,自决权是一个难以明确界定的有争议的概念。它的内容、主体和适用范围始终在不断适应国际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它的重心也必将随着其内容、主体和适用范围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移。这一重心转移的过程,既是自决权从外部自决向内部自决回归的过程;也是自决权由以国际法原则为重心转移到以国内法原则为重心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决权自身内涵不断扩大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决权先后主要是独立权、国家主权、人权、发展权、人民主权和自治权。自决权的内涵及其重心转移说明,台湾当局企图分裂国家,搞“独立公投”的所谓“自决”,既违背国际法原则,也违背国内法原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吴羽 《行政与法》2010,(5):82-85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为各国刑事诉讼程序所建立的基本权利保障标准,准则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思想,现实动因是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以及人权保障运动的国际化。学习、借鉴准则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法治化建构;从微观层面而言,准则有助于实现个案的审判正义。  相似文献   

20.
黄世席 《河北法学》2005,23(11):6-9
邓小平先生针对国际形势提出了若干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讲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在主权与人权以及改革开放中多次强调国家主权的第一位作用;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具体途径和办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权、发展权、和平权以及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