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拉美面临着以下4种战略选择。一、实现贸易多样化这一战略选择,是指或多或少地按照华盛顿共识,实施单方面的经济自由化计划,降低贸易壁垒,寻求更为广泛的贸易伙伴。在拉美,最有能力实施这一战略的国家是智利。到1991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还与欧盟(尤其是德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1994年12月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智利被正式邀请参加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谈判。通过与欧洲、日本和美国发展贸易关系,智利没有受到任何一个贸易伙伴的牵制。其他拉美国家很想实施智…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起,智利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多年来,经过危机—调整—再危机—再调整的过程,智利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不断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通过与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智利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使智利成为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的桥梁。2005年11月智利与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是智利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莹 《东南亚纵横》2008,(12):39-43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整体态势呈现出WTO多边贸易体制裹足不前、区域贸易合作盛行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已与东盟10国达成于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还与巴基斯坦、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计划与新西兰、南非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等。如所周知,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农产品贸易一直未能受到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前,中国与退罗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退罗王国对清王朝进行的朝责贸易,其二为中国海商与退罗进行的民间海上贸易。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中国帆船为主体的中遇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曾经兴盛一时,不仅在当时暹罗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构成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以来,随着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以战败告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此相适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有关国家的藩属关系亦开始分崩…  相似文献   

5.
张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27-35,80
智利是拉丁美洲最具竞争力、最稳定和最开放的经济体。基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四个基本框架,本文认为智利正面临着深化结构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这也为中智深化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战略机遇。与此同时,智利的外向发展战略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尤其是在保持与欧美发达国家传统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开始加强与亚洲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联系。出于对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智利客观上要求与贸易伙伴加强产业内贸易。在中拉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和智利的经贸关系也将沿着"贸易跨越增长→投资稳步增加→金融合作水到渠成"的路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褥(Sulu),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南部,为古代东南亚著名的商业岛国。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与中国正式建立通商关系。其后,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彼此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交往甚为密切,并一度在明朝初期达到高潮。鉴于史学界以往多侧重于研究明朝中国与苏禄的关系,尤其是政治上的友好关系,本文拟对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关系作一初步的考察。一、贸易的类型与特点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大体上可分为民间帆船贸易和官方朝贡贸易两种类型。自从明隆庆元年(1567年海禁开放后,福建沿海每年就有三至四艘商船直航苏禄贸易。降至清代,这种民间帆船贸易关系依然维持着,其规模亦不相上下。每年冬季,以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15日是中国与智利建交40周年纪念日。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中智两国关系在40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中拉关系发展过程中多个第一的传奇,中智两国在政治交往、经贸关系及制度化安排等方面还代表着中拉关系发展的水平,并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发展互鉴的典范。两国之间天然的互补性、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开放进程是推动中智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性推动。中智关系也存在一些中拉关系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贸易结构、贸易与投资、政治与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与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然而,这种不平衡问题不会阻碍中智关系未来的发展,反而为中智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明末清初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贸易竞争对手。他们彼此之间贸易关系的建立及其发展变化,与当时东方海上贸易格局的变迁以及双方各自在东方海上势力的消长息息相关,是构成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荷兰人于1596年首航驶抵爪哇开始了其从事东方海上贸易的行程,到1602年,先后有65艘荷兰船只分成15支舰队驶往东方①。然而,当时由荷兰商人们各自组成的十个从事东方贸易的小公司,与先期来到东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及美国人相比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9.
拉美是中国对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目前,中国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国签署的自贸协定已取得良好绩效,同哥伦比亚及巴拿马正在进行或已完成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拉美国家在自贸协定中对贸易限制条件的调整,为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自贸谈判提供参考,本文以哥伦比亚为例,选取其与欧盟、加拿大、美国、智利和墨西哥已签署生效的五项主要自贸协定,从事后分析的实证角度,采用修正的贸易限制指数,客观描述这些自贸协定所带来的双边贸易限制的变化,并从产品部类角度揭示各协定及其效果的异同。研究发现,不同自贸协定带来的贸易限制变化差别较大。哥方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力图通过自贸协定降低能源出口成本,改变过度单一的出口结构,抵御外部需求变化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冲击。中国与哥伦比亚之间贸易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但若进一步减少贸易限制,双边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应该广泛拓展货物贸易以外的合作方式,在规模与层次上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自明初与中国建立了关系后,贸易乃是两国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琉两国的特殊关系,由于明清两朝对琉贸易的发展,对福建港口的兴盛、福建商品市场的繁荣和琉球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一粗略的考察。一、中琉贸易的形式与性质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即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人贡”[1]。在对待海外贸易的问题上,明太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民间海上的私人贸易一律禁止,他认为: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  相似文献   

11.
对拉美国家外贸制度改革的比较思考杨西80年代以来,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进行深刻的贸易自由化改革,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个进行贸易改革的国家是智利,它从1973年开始实行贸易制度改革,到70年代末,已成为世界上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哥斯达黎加...  相似文献   

12.
智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促进和加强与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关系这一战略 ,是符合智利利益和全球化趋势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实体 ,也是一个跨国实体 ,同时还是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市场之一。智中关系 3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 1 970年至 1 973年 ,其间两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合作组织了多种活动 ,友好关系得到很大发展。第二阶段始于智利军事政变之后 ,也就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军政府执政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同智利双边关系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疏远和变化。这个时期 ,特别是从 70年代末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之后 ,两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科技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民间接触阶段(1980—1986年)80年代初,在边境贸易的带动下,双方科技界以民间名义进行了一些接触,由于缺少双方政府的协调,针对性不强,无论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科技合作与民间贸易结合为本阶段特征。第二阶段──—初创阶段(1987—1989年)1987年,国家科委授予黑龙江省对原苏联科技合作二级协议的签署管理权。1988年9月与原苏俄罗斯联邦计委签订了《中国黑龙江省地区和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  相似文献   

14.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11月18日,中国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将对中智经贸合作和中国未来的经贸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中智两国过去10多年中贸易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两国的贸易竞争力情况,对《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评价。该协定较为务实,但由于中智双方市场准入承诺的安排以及签署协定前贸易互补性强的实际情况,该协定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将逐渐发挥出来,而且动态的效应会大于静态的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5.
智利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华人前往经商。智利华商主要分布于圣地亚哥、伊基克等城市,经营范围主要涉及餐饮业、百货业和进出口贸易等。早期智利华商以广东籍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来自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的新华商增加很快。华商虽然满意于智利的营商环境,但其中国式营商理念又难以适应智利严明的法治环境。智利华商联合总会是智利华商团结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帮助广大华商融入智利社会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智利华商需要更多地学习日韩侨商海外发展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商理念,进一步加强华商团结合作,积极稳妥地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以来,智利积极推行“有选择的一体化政策”。它先后与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多边贸易集团进行谈判。1994年11月,智利继墨西哥之后,成为被亚太经合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的第二个拉美国家;1996年10月智利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成员。此外,1994年在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美国第一个邀请智利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1995年7月,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准备同智利直接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智利是惟一与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以前,中国与印度支那半岛、尤其是与越南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一是由越南向中国进行的朝贡贸易活动,其二是自十五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南沿海民间海外贸易的兴起,以及随着中国向印度支那半岛沿海一带移民的增多而由此产生的中国帆船与东京、安南、交趾、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半岛沿海各通商港D的频繁贸易往来。迄至近代以后,由于印支半岛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相继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中国与印支半岛的越南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885年的“中法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而告终,清朝被迫…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中国是朝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冷战结束后,对朝鲜而言,中朝贸易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中国已成为朝鲜第一位的贸易伙伴。中韩经济关系开始于民间交往,并促成了外交关系的建立,外交关系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大发展。作为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三省的对朝、对韩贸易活动在促进中朝、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包括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在内,朝鲜提出的“强盛大国”建设目标以及韩国确立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为中朝韩三国经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民间交往是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两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友好往来,才能巩固和不断发展两国关系。90年代以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发展曲折缓慢,两国人民交往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取消公民访华限制,成为中马民间交往的转折点。从此,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贸易上,中马民间交往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华人团体也在中马民间交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巩固中马人民的友谊,促进中马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自由交往首先得益于两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明、务实政策。1990年9月7日,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澳大利亚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世纪中叶,大批华人就开始赴澳大利亚从事采矿、种植等行业。从那以来,中澳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澳经贸关系主要是民间贸易。1972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外交关系后,中澳两国的经贸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逐年增加。1978年中澳两国又成立了中澳理事会,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和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回顾中澳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探讨中澳经贸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同时展望90年代中澳经贸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