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诚信原则之后,普遍认为可以通过禁反言来具体适用诚信原则。禁反言是源于英美法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具有若干表现形式的具体制度。虽然因制度环境不同,英美法的禁反言规则无法直接引入我国,但通过分析英关法上各类禁反言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明确建构中国民事禁反言规则的基本路径,即根据诚信原则形成我国的禁反言观念,然后结合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在禁反言观念下形成能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禁反言规则,从而在基本原则与具体制度之间显现出"诚信原则-禁反言观念-禁反言规则"这样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禁反言规则是英美法中的一类特殊的规则体系,本文对这一规则的概念做出简要分析,梳理出禁反言规则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种类——基于信赖之禁反言规则的概念进一步阐述,并对其中的相关概念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3.
允诺禁反言规则突破并补充了传统的"交易约因论",逐步发展成为英美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允诺禁反言规则具有特定的构成要件,同时与缔约过失责任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在对允诺禁反言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益借鉴将对我国合同法的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两大法系国家分别从排除矛盾行为与赋予判决事实认定结论以确定的拘束力两个不同的角度,设置禁反言的程序功能。禁反言原则对当事人行为提出了高度一致性的要求,如果规定不当,可能威胁当事人自由诉讼的空间,同时以裁量为特征的适用标准也增加了规则适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我们在理解禁反言原则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尚未确立、当事人的行为空间有限、诉讼结果缺乏可预见性、难以为当事人理性选择诉讼策略提供保障等现实因素。应运用诉讼法律行为的效力理论排除矛盾行为。对于裁判文书的法律效力,鉴于其与诚实信用原则处于不同的理论体系框架内,应通过专门的制度,而非禁反言原则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禁反言作为一般法律原则在一些领土争端案中得以适用。禁反言存在的基础是善意,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行为得以体现。默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禁反言的效果,但是要受时际法和关键日期的约束。禁反言在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有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约因原则和允诺禁反言原则是荚美契约法上最重要的因素,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产生的先后顺序。但从法律的价值上看,都是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允诺禁反言原则在约因原则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实质上是对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陈融 《河北法学》2007,25(10):132-136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契约法的独特内容,它以受诺人的"信赖损失"为基础而追究允诺人的法律责任.该原则兴起于19世纪末的司法实践,并在20世纪得以确立,美国《契约法重述》对该原则有明确的规定.英美两国契约法对"允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不一样,对其法律性质的定位也不一样."允诺禁反言"无疑是对约因法理的重要挑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约因".  相似文献   

8.
沈成 《法治研究》2006,(10):58-59
允诺禁反言是英美法中特有的一项重要原则。要给允诺禁反言下定义并不容易,按照通常的定义,允诺禁反言是指“允诺人若有理由预见其允诺会引致受诺人或第三人作为或不作为,且其允诺引起了此种作为或不作为,为了公平的目的该允诺是可以强制执行的”。  相似文献   

9.
禁止反言原则的核心在于,禁止曾做出某种表示的人在相对人已给予信赖的情况下,做出否认表示或不一致的表示。禁止反言原则弥补了传统合同法对价理论的不足,完善了英美合同法理论。虽然我国立法并未直接规定禁止反言的定义和规则,但是从中国的合同法、保险法、专利法等法律的一些相关规定中,都能探求到“禁止反言”的精神。中国法院通过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适用禁止反言规则的法律效果。借鉴英美合同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可丰富我国合同法理论.也可在司法实务中更好地贯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海上阻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运输是一种新出现的反扩散措施,具有不同于传统防扩散的特点。创造性运用港口国管辖、沿海国管辖和船旗国管辖机制的阻禁符合海洋法和防扩散国际法,公海阻禁则缺乏足够法律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制度化防扩散安全倡议可能使海上阻禁成为一项新的国际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从禁反言到仲裁领域中的衡平法禁反言禁反言从词源上讲,源于中世纪法语estoupail,直译为被阻,其核心在于禁止曾做出某种表示(不论该表示是明示抑或默示、积极抑或消极)的人在相对人已给予信赖并因此而有所损害的情况下,做出否认表示或不一致的表  相似文献   

12.
对渊源于当事人授权建立的仲裁制度而言,当事人权利的重要性是毫无疑议的。本文从仲裁当事人在仲裁中的地位与仲裁当事人的基本结构入手,分析了确定当事人权利的主要依据,并继而提出衡量当事人权利的基本原则为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与禁反言原则。  相似文献   

13.
李鸣 《中外法学》1992,(6):65-68
<正> 国际法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应该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教国际法嘛。然而什么是国际法呢?由于教师对国际法的认识不尽一致或相差较远,尽管他们都是在教国际法,但他们所教的却可能是不完全相同或很不相同的东西。例如,信奉自然法的教师往往强调正义、公平和良知;主张实在法的教师则坚持寻找共同的同意。赞同社会法学的教师注重法的实际功能;倾向纯粹法学的教师却只谈逻辑上的规范。然而,国际法的教师毕竟是在教国际法,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至少具有某种相同性。这种相同性,我认为,就是他们都要教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尽管在量或质上有所差别),完全不教原则和规则的教师没有。这样,我们讨论国际法教学的内容就有了共同的基础。由此出发,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原则和规则在国际法的教学中应占何种地位?2、原则和规则是不是国际法教学的唯一内容?3、除原则和规则外,教师还应教什么? 传统的国际法教学一直是以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定向的,原则和规则是教师讲授的基本甚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国际法中证明具有法律的拘束力并普遍适用的规则已经存在的证据和表明这种规则效力的法定形式。本文主要从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来阐述国际法渊源,并拓展到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方法和国际组织的决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平等原则"的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而强行法规则是国际法的上位法规则,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即使诉讼中所涉及的国家行为违反了强行法规则,也应认为基于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国家主权豁免原则是不受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一、缔约过失责任:对合同法第43条的普遍理解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按照其理论创始人--德国法学家耶林(Ihering)1861年在其主编的<耶林学说年报>第四卷上发表的<契约缔结之际的过失>一文的说法,是指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契约不成立者,对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负担的基于此项信赖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1耶林的观点发表之后,很快在德国民法典中得到确认.2英美普通法上虽没有缔约过失的概念,但针对普通法上所遵循的合同原则之局限,在衡平法上创设了允诺禁反言的规则(PromissoryEstoppel Rule).美国学者Kessler和Fine认为,允诺禁反言法理发挥了与德国的缔约过失法理相同的功能.3可见,虽然说法不一,但两大法系都有关于合同前责任的规定.我国合同法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 允诺禁止反言原则(promissory estoppel)源于“禁止反言”原则(the doctrine of equitable estoppel)。禁止反言原则是英美法中一项古老的原则,首先在合同领域展露锋芒,之后在保险法、公司法、合伙法和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均得到广泛适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禁止反言原则不断细化,现已形成允诺禁止反言、误述禁止反言(the doctrine of estoppel by representation)、财产所有人禁止反言(Propertary estoppel)和习惯禁止反言(Estoppel by convention)四种并列形式。允诺禁止反言原则最初以判例形式确立,此后在  相似文献   

18.
都灵冬奥会的反兴奋剂法律冲突产生于东道国法律与国际奥委会规则的不同规定。本文通过对该法律冲突解决的分析,肯定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规则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1.国际法的定义是什么?国际法是否有阶级性? 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这里说“主要”,是因为在国家之外,还有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以及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范围内,是国际法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拘束。这些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反映了各国统治阶级妥协的意志。国际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阶级性并属于上层建筑,但它并不表现任何特定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以协定或经过一段时间形成的惯例的形式,表现若干国家或大多数国家妥协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国际法与国内法不同,它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国际法的概念、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甚至许多资料都是自学的同志们所不熟悉的。因此,学习国际法比学习国内法困难得多。为了帮助自学的同志学好国际法,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