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群体性怨恨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给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成为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心浮气躁的一窝蜂,狭隘极端的偏执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不良心态层出不穷。2011年6月(下)人民论坛怨恨心灵解救策划,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社会失利者抱怨权益受到侵害,既得利益群体在抱怨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中各个群体都处在抱怨和仇视之中,似乎人人都成为了受害者。而随着社会发展,怨恨心态又有了哪些新动向?不讲道理的开骂为何越来越盛行?  相似文献   

3.
8问为何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彩语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热点回应: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心态,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压抑焦虑、空虚迷惘的心态;麻木冷漠、失信失安的心态;怨恨不满、失衡偏激的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  相似文献   

4.
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北京观察》2008,(2):30-33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7):70-70
徐春丽在《行政与法》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总体变迁,社会心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怨恨作为现代社会的伴生物,不仅同个人或群体的精神因素有关,更是社会结构变迁在个人心理的投射和表达。  相似文献   

6.
论下岗、失业人员与社会治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平 《湖湘论坛》2003,16(3):83-84
在城市体制转换过程中 ,因下岗、失业而产生怨恨、仇视社会及他人的心理 ,出现采取盗窃、抢劫单位或他人财物 ,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企业领导人等方式影响社会治安的现象。从根本上控制这类社会治安问题就必须提高社会整合力 ,采取积极的社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11,(7):46-46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首部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提出,“群体性怨恨”成为中国最明显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8.
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社会心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当前青年中主要的不良表现为浮躁心态、颓废心态、悲观心态、怨恨心态和极端心态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青年的自身特点、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青年边际人的社会文化定位和网络技术的助推,都影响着青年不良心态的形成。从促进青年发展的角度看,要努力使青年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9.
以骂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情绪大致有四种:一是逆向社会情绪;二是群体性怨恨情绪;三是异向社会情绪;四是跟风社会情绪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有学者指出,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心态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社会动荡事件,社会普遍认为是民众怨恨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再度招致民众怨恨,进而生发更强烈的社会动荡,它们互为因果,相互借力,互为前提,如此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执政党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心态群众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社会心态与群众心理变化是公安工作应该关注的新维度。公安机关要正视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变化所产生的社会反作用,认清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安工作带来的影响,准确把握当前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群众社会心理状态,特别要加强对集群和独群状态下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把握及控制引导,把增进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作为方向和目标,不断加强公安机关在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引导方面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多元化。在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中,存在着五种不良社会心态,即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减少社会不良心态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结构化的贫富差距和断裂化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阶层化的剥夺感、普遍的仇官仇富情结、对方化的不信任情绪在底层社会广泛蔓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现实社会心态失衡使得道德化政治抗争、网络舆论审判、网络侠客情结、网络恶搞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网络舆论秩序,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创新网络舆论管理体制,改进网络舆论社会管理方法,培育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是当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有效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书明 《青年论坛》2005,(5):123-125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失衡与迷茫、浮躁和盲从、不安全感和怀旧心态、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的二元化等。这一切都根源于转型期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冲突与失灵。对此,必须倡导和建立新的社会规范;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强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陈静 《前沿》2011,(12):173-175
近十数年来,学界关于胡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对于胡适青年时期的心态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却鲜有论及。而青年时期的胡适与同时代人相较而言,确有不同于他人的心态特征,并且其心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具体来说,青年时期胡适的心态轨迹呈现出如下的特征和变化:开始是书生意气与狂放心态的产生和发展,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又产生出妥协、折中的心态,接着又产生出自我安慰—心理平衡—快乐的心态,这些心态对其以后的治学途径、政治生活及其人生哲学理念的最终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深层改革,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求变心态才能汇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思潮,成为体制内的建设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面对疫情,网民社会心态既有整体性特征,也有差异性表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网民的社会心态也在随之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征。实现社会心态整体与分层的优化,需统筹媒体价值引领能力、增强个体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夯实社会心理分层疏导能力,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调适社会心态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帅 《前沿》2006,(9):184-18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社会心态的调适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建设和谐的社会心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大业,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引导公众自我调适、校正价值取向、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措施对社会心态进行有效调适并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