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四平保卫战发生在1946年3月底至5月中下旬,历时一个多月,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北战略要地的一场大战。双方集中了10多个师的兵力,在四平市郊进行殊死撕杀,寸土必争,寸土不让,打得难解难分。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我军英勇善战、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新四军第7旅参加了这次战役,表现特别突出。当时我在第3师7旅任参谋长,协助旅长彭明治在这场重大战役中指挥了我旅的行动。至今,我对这次战役情况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正>辽沈战役是国共双方在军事上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较量,双方参战兵力达120多万人。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我军破袭北宁路开始,至11月2日沈阳解放止,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从此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原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我军首次超过了对方,同时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1946年2月16日至2月19日,在盘锦市区东60华里、外辽河右岸,盘、台两县交界的沙岭地区发生了著名的"沙岭战役"。这次战斗历时三天三夜,战事激烈异常。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国民党新六军22师66团及师教导营近3000人参战,而且全部是美械装备;我军集中优势兵力,主攻投入7个团近16000多人参与战斗。激战中,我军扫清了敌外围5个据点,打胜了外围两次对敌阻击,力挫了国民党新六军嚣张的气焰。  相似文献   

4.
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场世人瞩目的战斗。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激烈,伤亡之惨重在世界战争史上实所罕见。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43天的战斗时间里,美军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投入兵力6万多人,疯狂倾泻炮弹190余万发,飞机扔下炸弹9000余枚。  相似文献   

5.
华北战场上国共联合 抗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1937年10月12日,日军板垣第5师团及东条察哈尔兵团之混成第15旅团等部3万余人,向我忻口正面前沿阵地猛烈进攻.国民党守军与敌激战,由此打响忻口战役.进攻忻口的敌人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以"立体战"的密集火网向中国军队阵地无数次地集团冲锋,都被中国守军打退.15日争夺204高地的战斗最为激烈,24小时内双方易手13次,中国守军6失7得,阵地依然在手.  相似文献   

6.
正决战淮海,总前委驻扎文昌宫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国共双方都非常关注。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曾几次强调此战实为国家存亡的最大关键。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及全国局面基本可以解决。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式打响,这也标志着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的正式开始。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濉溪县临涣集的文昌宫、韩村镇的小李家村和萧县蔡洼村,在淮北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度过了50个永载史册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泽东关于中国抗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作用的论述成国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交战双方动员兵力11000万人。这次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参战国最多,涉及地域最广,战争最残酷,带给人类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中国战场在这次战争中占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羊夏 《世纪风采》2014,(2):14-18
1945年,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议墨迹未干,国民党已在部署向解放区进攻的兵力。乘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部队尚未到达的空隙,国民党在占据徐州、济南之后,聚集40万大军企图贯通津浦线,继而进占全部华北和东北。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后期,国共双方的政治、军事斗争高潮迭起,而被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称为"光荣起义"、"爱国举动"的"两航起义"震惊中外,是国共双方最后较量中的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0.
战时的岁月,也和戎马一样的倥偬,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夏季.在这年的夏季里,日军如同去年夏季发动“随枣会战”一样,又发动了“枣宜会战”.但这次兵力比上一次多,规模比上一次大,速度也比上一次迅猛5月1日,日军由信阳向五战区左翼兵团发动进攻.身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命令所属部队加强戒备,严阵以待.命令下达后,他的心情不能平静,似有许多话要向人倾诉,于是想到战斗在前方的弟兄们,提笔写道: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1日至20日,中共代表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就国内和平问题进行谈判。这本是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机会,但由于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随后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那么,此次国共和谈的背景是什么?双方当时各自对和谈持何种立场?双方又是如何坐到一起谈判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知道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 ,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 1942年下半年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就都有意在西安或重庆举行会谈。这次拟议中的会谈虽然最终未能举行 ,但国共双方围绕此事所进行的接触 ,尤其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争取举行会谈所作出的努力 ,却对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 1941年 1月 ,蒋介石发动了皖南事变 ,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蒋介石不但未能达到消灭新四军的目的 ,反而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  相似文献   

13.
正白云山战斗是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15天内,由东固、富田向东转战泰和,连续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朱毛谋划旗开得胜1931年4月,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军事"围剿"。毛泽东、朱德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敌人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内部不统一,除了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孙连仲的第二十六  相似文献   

14.
阎荣安 《党史纵览》2012,(11):45-48
60年前爆发在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敌我激战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与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装备的敌人进行了长达43天的比拼,双方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共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发射炮弹超过  相似文献   

15.
林木 《党史博览》2007,(6):28-2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按照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达成的停战协定而于1946年1月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它是1946年1月7日成立的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马歇尔"军事三人小组"的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6.
<正>冀东系指天津——北京——古北口一线以东河北省东部地区,处于咽喉要道的战略位置,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就将魔爪伸向冀东。"七七事变"后,日军兵力和军用物资几乎都是经过冀东运送,日伪对冀东军事控制十分严密。冀东迁安县(今为迁安市)地处长城要塞,这里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核心区域。全面抗战期间,在迁安境内发生大小战斗500余次,其中八路军主力部队十二团在彭家洼村歼灭日军关东军"常胜军"原田中队堪称经典的伏击战。一从迁安市区北行20余华里,来到彭家洼村南,这里是一片山  相似文献   

17.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的负责人、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之一。1945年7月,他为了推动国共双方恢复和谈,与褚辅成等6位参政员一起访问延安。这次访问,成为他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会战,历时4个半月,大小战斗数百次,战场范围跨鄂、湘、皖、赣四省。日军投入兵力约35万人,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高达100万人。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赴国难,顽强地与日寇展开了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  相似文献   

19.
孔令波《关于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双方在东北的兵力问题》一文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怎样将九一八事变前后双方的兵力核实清楚,这对中国现代史澄清这一问题长期说法不一大有裨益。笔者对日军兵力缺乏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而对东北军兵力涉及较多,愿就这一问题略抒管见,与史学界同志商榷。 孔文所列辽、吉、黑三省东北军正规军兵力数字,多半来自刘庭华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前,曾进行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谈判.谈判过程中,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以向世人证实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是国民党派考察团赴延安等中共控制地区考察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