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08,(14):F0004-F0004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生地,处于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山河、  相似文献   

2.
百色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世居民族,据2007年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有336.58万,占人口总数的86.71%,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创造出光辉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2月6日元宵节,百色举办的民俗文化活动展演上,来自全市12个县(区)的特色表演,让人充分了解和领略了百色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生地,处于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4.
百色的地名有多种由来,有说是因这里处在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百,口也;色,塞也”;也有说,因这里聚居着壮、瑶、苗、彝、仡佬族等多种民族,百色百种,故称百色……凡此种种,莫不记载着革命老区百色的历史。“过去‘两差’,条件差、基础差;现在‘两大',变化大、名气大。”百色人这样概括这里的发展。这个曾是典型“老少边山穷”的广西小城,如今,在脱贫、发展、开放的坚毅步伐中,步步向前,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民间铜鼓文化,是一种跨民族综合性文化现象,它具有娱神、娱人以及权力和财富象征等文化功能,对加深了解生活在我国红水河畔的壮、汉、瑶、苗等民族的历史交融和文化互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部确定的首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10个试点项目中,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10,(12):54-55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穿越300多年厚重的历史,又热烈地绽放在人们眼前时,她告诉我们的是:壮民族的传统艺术没有没落,壮民族的经典文化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全县行政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38.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36%,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苗族的跳坡节、蜡染与刺绣,彝族的火把节、赛马节和抹黑脸等,早已蜚声海内外。此外,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堪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曾被联合国科学文卫组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刘正东 《当代广西》2008,(24):36-37
百色以百色起义而闻名,邓小平同志25岁时在这里建立的历史丰碑,使这里成为世人景仰的地方;百色还是广西壮民族成分比例最高的市,全市385万人,壮族就占总人口的80%;百色又是南国边疆,360公里的边境线上,镌刻着大半个世纪保家卫国的历史。这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地区,如今正在崛起一座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南疆铝都”正傲然屹立在祖国西南边陲。  相似文献   

9.
庾新顺 《传承》2014,(10):28-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始建于l961年,是南宁红色历史文化的集中代表。陵园内部依次可分为陵园大道、中心广场、广西革命纪念馆、中央山顶亭廓、抗日战争景区、解放战争景区、和平景区和烈士墓区等部分,象征先烈革命精神万古长青,浩气长存。另外,李明端、韦拔群等百色、龙州起义烈士纪念碑园,雷经天同志故居,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南宁革命烈士纪念碑,洋关码头遗址等更体现了南宁红色历史文化的沉重、光辉和不朽。  相似文献   

10.
地区传真     
《当代广西》2014,(8):8-9
正田林县展"中国壮剧之乡"魅力4月18日至30日,2014百色田林·第四届中国壮剧文化艺术活动周期间,"中国壮剧之乡"田林县将连续10天上演58场壮剧,汇聚全县58个业余壮剧团参加展演,这个精彩不断、欢乐不停的壮剧艺术盛会,将让观众从中领略到壮剧的文化魅力。近年来,田林县重视壮剧文化艺术的挖掘、传承和发展,扶持和壮大乡镇村屯组建业余剧团,对北路壮剧剧目进行集成出版,着力打造北路壮剧  相似文献   

11.
黄彩庆 《传承》2010,(15):102-103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的族际语,在和壮语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田阳壮民族长期和汉族杂居,深受汉语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田阳壮话从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借词。结合普通话,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百色田阳壮话中的汉语新借词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万求 《传承》2007,(6):96-97
壮文化是南宁城市文化之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壮文化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传承与发展好壮文化,对于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间相互交往的族际语,在和壮语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田阳壮民族长期和汉族杂居,深受汉语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田阳壮话从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借词.结合普通话,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百色田阳壮话中的汉语新借词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4.
林戈 《当代广西》2009,(14):59-59
金城江区地处河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有壮、汉、瑶、苗、毛南、仫佬、水等22个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汉民族相互融合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广西壮汉民族融合时间较早,自然融合的因素较多,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进步。其原因在于农耕文化是民族交融的基础,而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民族交融的纽带,以及壮汉民族的通婚、壮民族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为民族交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陆莲枝 《前沿》2012,(20):131-132
《莫一大王》和《贝奥武甫》是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各自的英雄史诗,由于受壮、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壮、英语民族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的异同特征反映了两个民族都崇拜英雄,但也映射了壮语民族崇尚集体主义、英语民族张扬个人主义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17.
韩征天 《前进》2003,(11):34-3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纵观长达12年的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贯穿于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实现了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而民族精神,又作为民族文化最深刻、最本质的体现,为根据地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忠诚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我省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紧紧服务于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怎样才能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必须坚持“五个相统一” 。  相似文献   

19.
上林县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民族文化, 积极发展民间壮剧,使民间壮剧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上林县共有壮剧团97个,拥有壮剧团最多的乡镇是巷贤镇,数量达到18 个。壮剧源远流长上林县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80%,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该县壮族戏剧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据上林县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18日,主题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化和谐田林"的"2014田林·中国壮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周"在田林县城拉开帷幕。起源于田林县旧州镇的北路壮剧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历经300多年的风霜岁月,社会变迁,依然常演不衰,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活动周上演剧目有300多个,多数为本民族创编剧目,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上演剧目大多来自本民族的生活实践,反映壮民族的生活意愿和审美习惯,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符合壮族人民的道德规范,因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