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彦 《理论探索》2006,(3):102-104
我国政府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自由流动到限制流动再到规范流动以及目前的公平流动。虽然政府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何继续完善政府的决策程序,推进相关的制度建设,就成为政府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跨地域转移方面至今仍面临着诸多未破解的障碍。养老保险制度省际不对接。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者的涌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省际之间的劳动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由于各地政策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程度和水平高低不同,且严重不对接,参保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其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无法实现异地流动和衔接,导致不少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退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总量大、兼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省内转移增加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需要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来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支持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5)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根据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来调整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计划经济伴随着逐步深化的改革转向市场经济这一形势,促进了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到允许并鼓励农民进城、控制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基于此,提出一些有利于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建议:从本质上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加以配置,必然使劳动力人口在企业间、行业间、部门间、产业间和地区间流动。然而,怎样才能使劳动力人口合理、有序地流动,使其得到最佳配置,以及劳动力人口流动的规律性问题,这是当前需要研究和重视的课题。本文仅就劳动力人口的空间流动问题谈点浅见。一、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劳动力人口在空间的流动是必然的,然而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其流动的方式、规模是不一样的。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人口流动不可能由市场配置,主要靠国家计划安排,集中…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我国农村人口回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人口由乡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 ,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 ,是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但是建国 5 0多年来 ,这种流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间发生了四次大的人口回流 :195 5年的首次回流 ,6 0年代初我国城镇人口的负增长 ,“文革”十年中的人口回流 ,及 1989年— 1991年三年治理整顿时期的人口回流。四次人口回流的形式不同、成因不同 ,但影响都很严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本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而一切形式的人口回流都是不正常的。我们要以史为鉴 ,在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必须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流动视角来看,失业具有无流动性、下向流动性和被迫性;失业阻滞在于职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和观念滞后;再就业具有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再就业机制是一个由经济驱动机制、制度改革机制、就业观念转变机制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构成的综合性、动态性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自由化,它使资本能够自由流动,但劳动者却不能自由流动,强化了资方的自由,从而使劳动力市场公平交易规则遭到了破坏——全球化对各国劳工法形成挑战,并且削弱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也分化了劳工,引发各国工会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
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制订了相关政策,以支持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实证调查发现,很多的教育支持政策并未完全落实.政策表达笼统、责权分配含糊、地方政府设置隐性障碍、城市学校设置门槛等一系列障碍是落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转型经济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是一种经济流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流动,它对改变我国行政主导型 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消除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具有特殊作用。当前,应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作为城 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为突破口,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目标取向,深化农村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公平、有序的流动,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刘易斯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二元经济背景、主要原因和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均衡等。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实现城乡统筹的发展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适合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目标模式,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模式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这已经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我国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缓慢的原因,就可以看出,要实现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建立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和非商品二重属性。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商品属性呢? 第一,劳动力的流动要通过市场交换,象商品买卖一样,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自由订约。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企业之间的转移。这也就是劳动力的流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通,如同生产资料的流通一样,没有市场交换是不行的。市场交换总是有着双方当事人,双方作为不同的所有者互相对待,交换要符合双方的意愿。劳动力交换的一方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乡分割的传统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为了吸引资金、技术和优秀人才 ,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城市投资者开放户口 ,而对低素质劳动者实行严格的流入限制。从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看 ,人口流动不应实行差别待遇原则 ,而应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低素质劳动力应当获得同等的迁徙权利。只有实行居住和迁徙自由 ,才能保障农民拥有平等的就业和获利机会 ,才能促进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 ,实现城乡共同增长和繁荣。更为重要的是 ,自由迁徙还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地方政治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1.清除限制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英国农业人口的转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世纪,封建领主为了确保庄园拥有足够的劳动力,建立了庄园劳役制度。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实行财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冲击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缓解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  相似文献   

18.
政策嬗变: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农民工流动经历了由限制性流动到基本开放性的自由流动过程,其中,国家也适时进行了政策调整,废除了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农民工的市民化实践推动了国家政策变革,政策又促进了其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流动与政策变化的具体关系考察,揭示了国家政策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存在一个扩张期。政府要加强组织与协调,消除不公平待遇,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20.
对托达罗模型前提、变量及政策含义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中国二元制度的背景下,建立了一个在前提、变量及政策主张诸方面不同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指出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影响农民作出外出务工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其流入城市的净收益现值,并对决定这一现值的各变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二元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限制了农民的外出,降低了农民的流动和迁移意愿.最后作者就此提出了短期内促进农民工流动和长期内保证农民迁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