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代孕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话题,代孕行为引人深思,但同时也帮助众多不孕不育的夫妇实现了成为人父人母的愿望.本文就针对代孕这个话题,谈谈代孕的含义、代孕的社会基础,以及代孕的法律关系,同时提出规范代孕行为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2.
肖鹏  叶子云 《行政与法》2014,(4):108-112
代孕是目前解决妻子不孕不育问题的一项人工生殖技术。本文认为,在我国代孕合法化有其现实基础和法理依据。在肯定代孕合法化的同时,应当在代孕类型、代孕委托人、代孕母以及代孕合同等方面对代孕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以避免代孕合法化带来的社会弊端。  相似文献   

3.
代孕生育技术作为自然生育方式的补充,在给社会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争议.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对代孕持完全禁止的态度,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制代孕的法律.代孕的产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代孕立法规制模式的选择和立法原则的倡导,旨在对我国的代孕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中,后代繁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将来都是是人类经久不变的主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让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了.现代的代孕技术让原来不能生育的人们能够真实的体会到成为父母的平凡喜悦,但同时这个领域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代孕行为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了有关代孕行为的现状和其伦理及法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代孕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的代孕,在法律方面极具探讨价值。代孕行为颠覆了传统的生殖观念和法律制度,立法应伴随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完善。探讨代孕行为的合法性、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代孕的立法原则等基本法律问题,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代孕,各国的处理方法和法律规定各有不同。我国对于代孕,在立法上采取了禁止的态度,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文章对国内外代孕立法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对代孕应采取开放态度,有条件地承认其合法性,进而对我国代孕立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依彤 《法制与社会》2013,(13):282-283
生育子女是人类天然的权利,子女也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生理问题一些夫妇一直饱尝着无法生育子女的痛苦,人工生殖技术的出现给这些人带来了曙光,但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代孕这个新兴的人工生殖技术各个国家众说纷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对待代孕问题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开放妊娠型代孕是比较符合现实国情和实际需求的。  相似文献   

8.
代孕行为的犯罪性问题是近几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当前代孕行为日益严重的现状为切入点,考虑到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现状,在借鉴了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非法代孕行为犯罪化予以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并提出了犯罪化后具体的刑法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代孕制度之立法重构——以无偿的完全代孕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满景 《时代法学》2009,7(4):73-79
我国现行规章对代孕持一概禁止的态度。由于特定形式的代孕具有权利基础,符合公序良俗,能缓和家庭矛盾,符合市民社会中“人”的影像和中国传统文化,加之域外立法例对特定形式代孕的承认,这一切,使得特定形式的代孕在我国的合法化深具可行性。我国未来代孕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人工生殖技术的共有立法原则与代孕技术的特有立法原则相结合的模式,未来立法应对代孕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顾琳琳 《法制与社会》2012,(16):282-283
代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的.由于代孕对传统伦理道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受到我国法律的禁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却屡禁不止.这种“一刀切”的方法使得代孕现象无法可依,也不利于相关的监管.国家需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代孕的有限合法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代孕引起的亲权确认纠纷、探视权纠纷逐渐增多,在当前"无法可依"的前提下,代孕协议效力、代孕生育亲子关系应如何让认定?本文将结合国外相关立法、我国国情与实际探究上述问题,并试立足当前法律现状与国情合理构建代孕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给无法生育的弱势群体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并挑战了社会伦理道德与现有的法律制度,引起了一系列是否应给予"代孕"合法地位的争论。本文拟从分析"完全代孕"合法化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对我国应正面回应"代孕"问题,完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晶 《河北法学》2013,(1):125-130
代孕改变了传统的生命孕育方式,引发出一系列道德、宗教、法律等问题,我国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禁止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进行代孕,但地下代孕屡禁不止。由于代孕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有条件地开放代孕,坚持限制使用原则,建立专门的核准监督机制,并且实现技术操作上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14.
代孕生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生命孕育方式,是不孕症患者实现生育权的唯一途径,为不孕症患者夫妻提供了拥有自己遗传基因孩子的可能.非商业性的限于合法婚姻关系的妊娠型代孕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对代理孕母年龄、身体及生育经历设限,有利于确保代孕生子的安全性及代理孕母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代孕使代理孕母丧失生育权.应当严格监管代孕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并通过立法规范代孕生殖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医疗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我国卫生部考虑到代孕产生的诸多问题,禁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代孕技术,但对代孕子女法律地位问题却未作规定。本文从比较法角度,分析国外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定,提出自己观点,期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胡月月 《法制与社会》2014,(32):235-236
作为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代孕合同对传统民法理论、社会道德及家庭伦理观念提出重大挑战,由此引发的诸多道德法律问题已被国外学术界所研究。而我国学术界对代孕理论问题研究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明确禁止实施一切形式的代孕技术,完全否定了代孕合同合法性,而研究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正是解决相关民法问题的基础。本文立足于探讨完全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试图确定其合法性的权利基础,提出我国代孕合同立法建议,以期解决相关民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与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新一代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而"代孕"日益成为人工生殖技术领域的璀璨星星,多年倍受学术界的争议。代孕行为正面临着法律困境,而我国代孕法规效力软弱,对代孕的法律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法律规制滞后。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构建我国的代孕法律规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比较各国的立法模式,对代孕的法律概念进一步界定,通过界定代孕的本质、界定代孕主体、规范相关参与者,对代孕的合理使用进行有效的法律调控,从而完善符合我国法境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代孕是~种区别于传统自然生育的人工生殖技术,它是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人工受精,人工培育形成胚胎后,植入代孕者子宫内代替怀孕即生产的过程。代孕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为广大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由于其牵扯伦理、遗传、社会、人权、法律等众多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各国对于代孕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生命法学是研究生命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部门法学.生命法具有某些与其他法所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本质上的社会性;二为立法上的预期性;三为内容上的伦理性;四为功能上的激励性.如果代孕者是出于互助目的自愿无偿为他人孕育子女,则完全是个人私权利问题,并不涉及公共道德问题,法律就不应当强行禁止.代孕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既不现实也缺乏合宪性基础.胚胎著床前遗传学诊断是生命科技的一项重大发展,但它的应用却引发激烈的伦理争论.容许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变动性,符合生命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伦理不断变迁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20.
生命法学是研究生命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部门法学.生命法具有某些与其他法所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本质上的社会性;二为立法上的预期性;三为内容上的伦理性;四为功能上的激励性.如果代孕者是出于互助目的自愿无偿为他人孕育子女,则完全是个人私权利问题,并不涉及公共道德问题,法律就不应当强行禁止.代孕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既不现实也缺乏合宪性基础.胚胎著床前遗传学诊断是生命科技的一项重大发展,但它的应用却引发激烈的伦理争论.容许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变动性,符合生命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伦理不断变迁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