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二战后,美国以建立双边同盟体系的方式向东亚地区供给安全公共产品,以此构筑了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东亚力量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使东亚国家对安全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因日益"私物化"而难以满足地区的安全需求,由此导致该地区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安全产品的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中国作为地区大国,在满足地区安全需求和避免中美两种安全产品恶性竞争的基础上,应扮演东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者,既要向东亚提供新的安全观念,也要主导建立集体安全合作机制,以缓解地区安全困境,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吴琳 《国际展望》2024,(1):97-114+160-161
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牢牢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的霸权秩序;转变为美国联盟体系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允许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展的复合秩序;再到2017年以来美国联盟体系转型且不断冲击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从而形成竞争秩序。中国是东亚安全秩序变迁的直接推动者,通过管理中美关系,推动国际权力和平转移,重建地区国家政治信任,以新经济关系促进新安全关系,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塑造地区安全的多边治理框架,中国逐渐从权力、关系和治理三个维度建构自身的地区角色和地区战略。为了防止竞争性安全秩序进一步向对抗和冲突方向演变,中国应以维护地区秩序稳定为首要目标,在保持自身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新安全格局的构建,并聚焦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拓展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和路径,为推动东亚地区从竞争性秩序向包容性秩序的变迁而创造条件、积蓄能量。  相似文献   

3.
鉴于中国和东亚地区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双方在安全领域内的互动关系不仅在本地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思考.国际关系研究已为此提供了几种关系模式,如中国中心的等级制,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安全困境",大国协调或共治,地区安全共同体等.上述看法都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结构(结果)决定论的烙印,并不具有说服力.作者提出地区复合安全的"过程导向"的分析范式,即东亚安全是地区复合安全,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亚在安全领域的互动关系,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过程导向"的根本特征.文章对ARF机制下中国的适应与"学习"及中国在朝核危机中的角色与作用两个案例的实证分析,显示出"过程导向"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塑造中国自身的安全,而且有利于重塑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秩序.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没有再出现战争或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总体上保持着相对持久和平。但由于地区国家数量众多,各国在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差异巨大,难以开展有效互动,不能形成卓有成效的安全合作机制,东亚地区目前仍存在着威胁和平与稳定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安全环境的乱象在扩大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局势开始显露出乱象纷呈的征兆,这两年,乱象没有减少,反呈扩大趋势。从地域分布上看,西亚北非(大中东)地区整体处于混乱状态;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包括毗邻的西亚阿富汗局势依然动荡不宁,战乱和暴恐不已;进入2013年,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正在生成新的地区紧张关系,酝酿着引发武装冲突的隐患;新年伊始,前独联体地区因乌克兰局势的突变再  相似文献   

6.
杨明华  李晨 《当代世界》2009,(10):37-3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欧元诞生的启示,十几年来,东亚地区各国均致力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寻求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途径。时隔11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地区的金融安全再次面临着巨大威胁。只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锋 《当代世界》2016,(4):10-15
正近年来,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东亚地区安全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同盟政治进入了新的战略活跃期。东亚地区安全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在此背景下,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的和平与稳定,迫切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国际安全环境的乱象在扩大自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局势开始显露出乱象纷呈的征兆。这两年,乱象没有减少,反呈扩大趋势。从地域分布上看,西亚北非(大中东)地区整体处于混乱状态;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包括毗邻的阿富汗局势依然动荡不安,战乱和恐暴不已;进入2013年,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正在生成新的地区紧张关系,酝酿着引发武装冲突的隐患;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社会躁动不安;美国内困加剧、对外日感力  相似文献   

9.
东亚地区不仅有复杂的海洋传统安全问题,还面临日益凸显的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这既给东亚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带来挑战,也为区域内政治安全合作提供了机遇。当前,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呈现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部分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国内治理责任、地区性协调合作机制、国际技术性多边合作机制三个层面的治理结构;二是某些领域形成海洋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的区域性多边国际公约,对全球性海洋安全治理机制进行"填补"或"具体化"适用,为东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中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国是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应积极扩展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合作空间,推动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东海和南海主权争议一直是困扰东亚地区安全稳定与合作的重大问题。从表面上看,东亚海洋领土争议升级的原因是有关当事国无法达成妥协而引发的冲突扩大但其背后实质是随着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权力变更"(Power shift)现象的突出,东亚大国间权力竞争的不断深化。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11.
麻陆东 《国际展望》2012,(3):82-93,141
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呈现出不同于已有地区主义发展路径的特征,东亚地区合作仍然局限在政府间的双边对话、谈判与合作,东亚各国政府是机制建设和合作议题的倡导者、决策者和核心推动者。而在实际操作中,东亚地区合作通常由领导人会议高层驱动,制定统一的合作框架,进而各国部长及高官会议推动合作框架的具体实施。东亚地区主义是一个进程,没有明确的议程和目标。东亚将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要还将是继续致力于现实利益基础上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世界总体稳定,一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但新的热点同时升温。对话与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主流,但大国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上升。威胁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并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国际安全中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亚洲安全面临新挑战,亚信会议肩负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的中日主导权之争被认为是阻碍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东亚地区主义的历史表明,虽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日的地区主导权竞争不可避免;与此同时,由于两国在推动自由贸易与对亚洲国家发展援助等经济议题上具有利益一致性,双方的竞争不但不会"撕裂"东亚,反而会刺激东亚地区主义运动,促进多边合作的深化。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中日两国在第三国的民间合作的未来值得期待。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左右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变量,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行动随时可能会影响中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与东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所称:“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最关键的双边关系,稳定的时候,整个地区就会平静无事,紧张的时候,整个地区也会不安定”。冷战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中美关系所发挥的稳定作用,中美关系的健康因素日益居主流地位并呈上升趋势。但也要指出,东亚的危机和安全隐患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矛盾与欠缺。  相似文献   

15.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刘怡 《南风窗》2014,(23):67-69
华盛顿大致认为自身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对中国不存在急迫的敌意。真正对中国具有决定性影响,且必然会把美国牵扯进来的依然是东亚的海洋安全问题,尤其是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亚太安全架构仍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安全架构。一方面,冷战时期形成的美国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包括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同盟依然存在。这些双边同盟尽管各有各的问题,但大体而言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保持总体和平、局部紧张的基本态势,但是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冲击着国际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08”多国海上联合演习于.2008年6月29日在夏威夷海域展开,其中反潜作战是压轴戏。观察家们普遍认为,演习有明显针对中国的迹象。但笔者认为,从安全软环境的视角出发不必过于担心,对中国安全的国际环境依然可以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谢贵平 《国际展望》2016,(5):131-146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边疆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陆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内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境况,使得陆疆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并对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安全内在于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的核心部分,陆疆地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陆疆安全威胁的时代性与特殊性,对主要安全威胁及其特征、影响、趋势进行识别与评估,针对新难题,探究陆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全面维护中国的陆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