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行政是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念,是实现法治政府的基本路径和底线要求。依法行政理念的贯彻和实现离不开强而有力的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机制主要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清理长效机制、人财物动态保障机制、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预先审查机制、行政人员法治思维意识长期培育和优先录用机制、责任倒查和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公民权利救济机制、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全方位多路径的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行政的激励诱导机制、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执法合作机制等。只有建立健全并综合善用这些保障机制,才能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如期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 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 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其行政活动直接关系政府的行政水平和行政质量,直接反映政府的形象。各级政府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要求,关键取决于公务员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法律领域,而且对公务员行政活动也提出挑战,公务员行政活动必须大力改进,具体地说,应明确增强以下三种意识:1.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法治“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应当是公务员的天职,能不能依法行政是…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当前 ,在依法行政的实践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不利于依法行政的积极推进。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问题既是其中之一。本文仅就加强依法行政过程中行政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浅的表述。一、行政道德在行政权力运行中的功能行政权力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力量 ,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权力运行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行和行使行政权力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行政是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依法行政必须转变行政机关人员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四种理念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摒弃“人治” ,崇尚“法治” ,坚持法律至上 ;树立民主理念 ,实现民主法治化 ;树立平等理念 ,平等行政、公正执法 ;树立“德”、“法”并举理念 ,既要有强烈的法治观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5.
传统法律文化与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行政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轻视法律的作用,重义务轻权利的观念,官本 位的封建特权思想,片面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培养全体公民 特别是行政人员法律至上的观念,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观念,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观念,行政行为遵循法定程序的 观念,强化政府责任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傅军 《理论探索》2004,(6):127-128
行政管理法治化是依法行政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而改进行政体制 ,促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必然要求培养依法行政的意识、改进行政组织、约束行政职权、规范行政程序 ,这是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行政人员正确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合理界定行政人员的角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为扭转这一现状,可以从加强行政道德监督机制、奖惩机制、法制化建设以及全体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入手,以促进行政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勇 《理论视野》2007,(9):40-43
依法行政是当代政府普遍奉行的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切实做好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行政观念,这是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只有牢固地树立现代行政观念,理解其基本内涵,遵循其中的原则和制度,我国依法行政建设工作才会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需要完善行政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是要有良好的法律,使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法可依。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公开制度,是行政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管理社会活动的客观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我们按国际规则办事,这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要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自觉把行政行为置身于法律法规的规范下,依法行政,规范行政。  相似文献   

11.
顺应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时代潮流,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非强制性的行政方式即行政指导被广泛的运用。从内保行政指导实践的考察,不难发现指导人员无论在观念层面上还是在制度层面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对内保行政指导产生的背景、作用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偏见。因此,公安机关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培育现代行政指导意识,实现观念转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指导行为者的素质,完善情报工作机制,为行政指导工作提供信息支撑;要在内保行政指导中体现行政法治精神和原则,建立行政指导公开透明制度,完善内保行政指导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党政论坛》2004,(10):21-23
王勇的“树立现代行政观念”一文指出,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行政,要切实做好依法行政,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基础和前提,否则难以建设良好的法律制度,难以有效地执行法律的基本内容,依法行政也只会成为形式和口号。我们需要树立行政服务观念、行政公开观念、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观念、行政行为的程序化观念、行政行为要受到司法监督的观念、行政赔偿观念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要想充分发挥行政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坚持依法行政,摒弃违法行政;由倚重权力行政方式转向侧重非权力行政方式;由偏好干预行政转向强调多元式给付行政.  相似文献   

14.
纵观法治发展史,依法行政的内涵及要求历经了古典依法行政—以法行政—法治行政的嬗变。考察这一演变历程,无疑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建设,推进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有借鉴意义。从历史来看,中国和西方各国相比,没有古典依法行政的消极法治传统,缺乏制约权力的机制;也缺乏权力有限观念,行政权力处于积极的扩张状态。推进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必须确立法治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行政管理中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时要在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范围内 ,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 ,按法律规定的具体规范处理行政管理事务。依法行政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人民意志的基本制度 ,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就依法行政问题进行探讨。一、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 ,要求享…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2)
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是依法行政,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兼具司法和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建立程度直接影响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直接影响司法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公众形象等方面的成绩。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需要从人员专业构成、观念培养、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完备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加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全面推进县级政府依法行政需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持。实证调查表明,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主要由內部驱力、行政拉力、司法推力和社会压力四个部分构成。目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系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驱力相对匮乏,行政拉力运行机制不完善,司法椎力的能量释放受限,社会压力负面效应明显等。这些问题导致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总体动力不足,影响了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和绩效。完善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系统,增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总体动力的有效途径在于:培育公务员的法治信仰,健全依法行政的考核机制,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消减社会压力的负能量。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必须要切实贯彻依法行政.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除懈怠行政行为,完善行政行为公开制度,削减和制约行政权力,是实现依法行政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其中对公共行政组织社会形态的定型、传统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制行政向治理行政转变等等的改革成功,都是确立依法行政制度定型化的先决条件。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不仅应遵循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而且要适应社会多元结构模式的变革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对依法行政组织形态整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内容,行政法制建设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是依法行政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制,主要包括完善行政组织法,使行政权力机构的产生、组成有法可依;制定行政编制法,使行政权力机关在机构设置和规模控制上有法可依;制定行政程序法,使行政权力在具体运作上有法可依;制定公务员法,使行政权力机关在自身内部人事管理上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