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1)
正曾任前联邦德国总理的舒尔茨是泥瓦匠出身。一位记者曾采访他:"做国家元首与当泥瓦匠有什么异同?"舒尔茨回答:"二者都必须站在高处头不晕。"此言一出,众皆愕然。舒尔茨的独到见解值得品味,也值得我们深思警醒。舒尔茨的回答的确出语不凡,富有哲理。"高处头不晕",语言简洁,道理浅显,却一语中的,既摆脱了名与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曾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之处?”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细思之,这句话对于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官大有裨益。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身居“高处”,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所以求他办事的人也多。有些人别有用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关“三农”问题的精彩回答,是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何谓“穷人经济学”?舒尔茨认为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经济学。舒尔茨关于农业经济学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农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舒尔茨之前,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将农业视为“落后部门”,认为现代化与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农业部门不过是为工业部门提供资本积累、原料以及廉价劳动力。舒尔茨批评了这种理论,认为农业部门不应该成为工业部门的附属,农业部门自身的现代化就是…  相似文献   

4.
舒尔茨与“穷人的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稳住心神     
西尧 《奋斗》2008,(8):60-60
干部干净干事,千条万条,稳得住心神是根本一条。有人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一名泥瓦匠出身的部长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您觉得部长和泥瓦匠有相似之处吗?”部长答:“当然,他们都需要保证在高处而不昏头!”其中的真意就是要稳住心神。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舒尔茨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农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在农业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舒尔茨认为农业经济学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农业对经济发展非常…  相似文献   

7.
1959年12月24日晚上,当时钟指向8点时,随着三八饭店自动门缓缓地开动,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喜而激动的声音;“啊!周总理!”“是周总理!”室内顿时欢腾起来。周总理稳健地走了进来,一边微笑着和我们—一握手,一边亲切地说:“同志们好!”大家激动地说:“总理好”。我们请总理到楼上餐厅休息,总理笑着说:“先看看。”总理先来到灶房,听女厨师王子英介绍自动大勺时,总理高兴地站到厨师的位置上,按动一下机械组,自动大勺颠起来,总理高兴地说;“哦!我也会操作啦!”接着总理又看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泥瓦匠出身的部长在接受采访。记者问:“您觉得部长和泥瓦工有相似之处吗?”部长答:“当然,他们都需要保证在高处而不昏头!”这话让人生发许多联想。高处,不论是建设工地的脚手架上,还是官衙殿堂的座椅上,都是“高空作业”。高高在上,有时高得令人眩目,需要仰视。处在这样的高度而不“昏头”,需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清醒的头脑以及过人的胆识,才能“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常识告诉我们,有恐高症的人,心脏不好的人,血压高的人,是不能当泥瓦匠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今天,越高风越大,越高越危险,一不留神,就会出工伤事故。同…  相似文献   

9.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3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当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的国务院总理朱基吟起他2001年回湖南家乡时所作的诗句时,总理对故乡、对故乡农民的关切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代表。审议中,总理认真倾听了徐宪平、王孝忠、鲁平益、谭仲池、陈君文、王祥、缪曼聪、肖自江等代表的发言。当武吉海代表向总理汇报湘西发展猕猴桃加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时,总理关心地问:“味道甜不甜啊?湘西人喜欢吃酸菜,口味可能酸一点,但要打开市场,口味就要甜点好!”来自吉首大学的张苹英代表站起来说:“总理,湘西的猕猴…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视察筹建中的中同革命历史博物馆,当他发现没有王尔琢的照片时,十分焦急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千方百计征集王尔琢的照片。”王尔琢是何许人也?竟然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8):4-6,8-10,14-15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等观点的提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再次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1962年6月21日上午10时半,周总理和邓颖超以及童小鹏在余秋里等会战领导陪同下,由齐齐哈尔来到萨尔图.当周总理从列车门走下站台时,车站上欢迎的会战职工手舞彩旗、花束,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周总理在金秋里等陪同下,到基层井队、泵站、油库视察。总理在视察北二注水站时,就上前去和工人们握手,一个工人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手上有油。”急理笑着说:“我也当工人。”紧紧地握住工入沾满油污的手。总理一边用手摸着国产的泵一边同工人说:“这是我们自已的,你们要很好爱护它。”总理和值班工人—一握手,问他们叫什么名字,那里人…  相似文献   

13.
1967年夏,杨成武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一次,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搞了一年多了,不能再搞了。明年春天一定要结束,然后解脱老干部,接着开“九大”,许多老干部都要当代表,贺龙、邓小平、乌兰夫等人要当中央委员。说着.转向杨成武:“你把这些话报告给总理。”  相似文献   

14.
1922年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200元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15元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到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图享受。”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国民党创立初期,“总理”一直是其最高的党内职务。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其新党章就曾专设“总理”一章,标明:“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  相似文献   

16.
《上海译报》报道了一例某国总理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生的一件鲜为人知的“小事”:总理上洗手间的时间已经好长了,保安人员最终不得不破门而入,只见工程师出身的总理已把马桶双冲水系统拆开,摆在地上仔细研究着。总理兴奋地说:“应该把这种洗手间引进到我们国家去”“总理被关洗手间”,值得人们细思量。如厕这个既普通又突出的老大难生活问题引起一个总理的关注,令人感动;人民公仆见缝插针忙调研、见“新”眼开急追踪,令人称道。总理被“关”,缘于被“迷”,被创新的设施、创新的知识所迷。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所有…  相似文献   

17.
飞鹰 《党课》2010,(8):77-77
2010年“两会”召开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有句话:“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相似文献   

19.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3日。当我再次来到兴义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后的小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这是2010年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中的一段话,总理的评价正是对兴义发展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