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怖主义犯罪的常态化、恐怖袭击的多发、频发,特别是个体恐怖活动的高发,预示着恐怖犯罪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继传统犯罪之外威胁性更强、破坏性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我国现阶段对恐怖犯罪的防控,多集中于社会预防、情境预防和法律预防,恰恰忽视了对恐怖犯罪主体预防。文章以莱维纳斯"他者"理论为视角,基于对恐怖犯罪分子的个体研究,尝试构建新时期恐怖犯罪综合防控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数据驱动的侵财犯罪治理策略是以汇集侵财犯罪数据建立数据库为起点,通过数据统计、数据挖掘和犯罪制图等技术开展数据分析,提取侵财犯罪的标签特征,也就是提炼出侵财犯罪的时间、空间、被害目标、作案手法等犯罪模式,并建立犯罪预测数据模型,开展犯罪高风险人员、犯罪热点、易害群体等犯罪预测,具体发现哪类人群或目标在哪种时空环境中最容易遭受何种犯罪侵害,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情境预防。具体实现途径是,以大数据思维方式确立侵财犯罪治理的新理念,以系统思维方式推行侵财犯罪的"全链条治理",以数据化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推进侵财犯罪数据的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侵财犯罪预测,以多机构协作模式推进侵财犯罪的情境预防。  相似文献   

3.
现代犯罪治理理念应以多机构协作为主体,以大数据犯罪分析为路径,以犯罪情境预防为主要策略。犯罪治理的思维要由传统犯罪分析的"侦查学"思维,向大数据犯罪分析的"犯罪学"思维转变。有鉴于此,构建现代大数据犯罪治理体系应从转变观念、普及理论、拓展业务、创新技术、完善体系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传统犯罪预防模式在应对犯罪方面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另辟蹊径,探索了另一条犯罪预防道路——情境犯罪预防。情境犯罪预防日益深入人心,缘于其背后厚重的理论支撑。情境预防已发展为五大策略和25种具体手段,其显著特色是预防措施手段具体化且可操作性强。情境预防的实质在于: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诱惑和消除犯罪借口等措施,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情景预防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种犯罪预防方法,成为可与传统的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并驾齐驱的第三条独立的预防犯罪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入室盗窃犯罪是困扰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显露更加明显,利用传统的警务策略与防控方法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需要借鉴与学习国外的一些前沿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基于国内二线城市X市Y区的"入室盗窃"报警数据,以犯罪时间分析为切入点,可挖掘入室盗窃犯罪的时点、日期、月份、工作日与周末日的分布规律。根据对犯罪时间的分析,可提出一些针对入室盗窃犯罪的对策探讨建议,包括更新警务工作策略,学习运用实证分析,借鉴情境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6.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针对环境犯罪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传统的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无法达到理想的预防犯罪的效果。情境预防在预防环境犯罪上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以犯罪是人与情境互动作用产生的行为这一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环境犯罪具体情境的设计和改造,构建增加困难、提升风险、降低收益、减少刺激以及排除借口等类别的环境犯罪情境预防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犯罪的机会,降低环境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诈骗犯罪案发数量多、危害性大,在国家严打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政策背景下,网络诈骗仍高发、多发且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网络平台诈骗犯罪低成本、高收益的属性令刑罚效益较低,案件数量与犯罪金额居高不下。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应转变治理思路,明确事前预防优先原则。从情境预防视角出发,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挑衅和消除犯罪借口等策略防控网络平台诈骗犯罪,提升该类诈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污染环境犯罪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种犯罪形态,针对该类犯罪的预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环境犯罪治理所应具备的科学理念。基于三级预防理论建构犯罪预防体系是应对污染环境犯罪问题的有力策略。初级预防需要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多元环境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社会预防。次级预防需要从严控企业环保准入、建立排污实时监控系统,增加犯罪成本与风险、加强环保监督等方面进行情境预防。三级预防需要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强刑罚力度,搭建联合执法平台、健全环境执法队伍等方面进行刑事司法预防。三个不同层级的预防手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情形,相辅相成,形成密不可分的污染环境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利益的多元化、风险社会的到来,社会治安秩序受到冲击,以往的管制思维亟需更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逻辑转向以范式转换作为支撑,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范式下的社会治安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策略的情境化以及目标的针对性。对作为变量的治安情境的事实学观察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身的张力和兼容性分析,得出理性选择理论、常规行为理论以及被害人学语境下的社会治安的情境治理是可欲也是可期的。通过借鉴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从提升治安违法的难度、提高治安违法的风险、降低治安违法的收益、减少治安违法的诱惑以及排除治安违法的借口等几个方面来优化社会治安治理的原有路径。  相似文献   

11.
犯罪原因研究影响着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对犯罪原因链条中各环节关注的变化将引起犯罪预防策略重心的变化。刑罚预防和情境预防都曾是我国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但预防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导致我国犯罪预防在策略重心选择上走入困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为犯罪预防策略重心回归社会本位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犯罪预防策略应当是以犯罪原因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研究为依据,以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措施,以预防优先理念为刑事政策的核心,最终实现犯罪预防重心回归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面对新型社会安全隐患而创新提出的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社会和谐的治安策略,而贪污贿赂犯罪侵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公共财产所有权,损害政府形象,社会危害性更大,亟需全方位、一体化实施防控。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启发,贪污贿赂犯罪的防控可分别从防控主体和防控网建设两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在扩大贪污贿赂犯罪防控主体基础上,从空间、技术和制度三个方面加强防控网建设,以此作为主体实施防控的平台和渠道。  相似文献   

13.
情境犯罪预防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情境预防的理论根基包括三个方面 :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五个方面 :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理论与实践措施 ,对我国犯罪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的情境预防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情境预防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政策包括五个方面: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犯罪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再犯"是指以未成年初犯为基础,未满25周岁的一切重新违法犯罪群体。动态再犯性已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征表性特质,我国青少年再犯预防面临失效的风险。青少年再犯防控的工作重心应为广泛依赖微观社会具有强大基层活力的民众防控。精细化治理背景下,针对民众防控对象矫治失效、民众防控主体无法联动创新及民众防控策略缺乏操作性的现实困境,青少年再犯防控中应实现民众防控对象的靶向分类矫治,民众防控主体的线性联动,民众防控策略的立体建模。应以社区基层组织、学校企业单位、公共场所以及公安部门为基础确定四个防控着力点,以支点之间的线性联动形成三个主防控面,最终构筑"民力为主,公安为辅"的点线面结合的青少年再犯立体化民众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目前 ,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 ,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因此 ,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是整个犯罪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要从两个层面来实现 :一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二是控制、改造青少年犯罪。具体措施应从完善立法、减少司法干预、优化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犯罪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治理犯罪问题和防控重新犯罪攸关社会秩序稳定和个体生存状态。由监狱押犯构成特征反观犯罪原因和重新犯罪防控对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预防和控制犯罪与重新犯罪的重要应对。基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呈现出监狱押犯为社会下层和底层人群这一特征,我国对犯罪和重新犯罪的社会防控也应予以适当调整,当前从完善社会保障、强化社会支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等层面入手,可以实现"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的理论要求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军事、领土等方面的传统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暴恐犯罪不单单是对公共安全的侵犯,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安全的威胁因素存在的,是对整个国家安全的侵犯或威胁。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暴恐犯罪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当创新暴恐犯罪防控的工作模式,将暴恐犯罪的防控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建立暴恐犯罪防控的"主动出击型"模式,坚持"重点防控"与"全面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员参与,多措并举,形成防控暴恐犯罪的合力,切实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电信诈骗犯罪研究一般采用法学、犯罪学视角,缺乏以心理学为理论背景的相关分析。电信诈骗的多发,根本上是一种心理失衡导致的个人心理防范体系的失控。以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将电信诈骗犯罪按照规避风险损害心理、贪图利益心理、针对社会关系、特殊心理需求等进行分类归纳;从需要层次、人格、说服过程、情境因素等角度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普及心理学常识,构建分层心理预防机制和多层次全方位防控体系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