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战略性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产业。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能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要遵循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政局稳定和国防安全原则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现在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服务业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行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行业。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产业结构的不一样,往往会造成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不一样。因此,研究怎样的产业结构模式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即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目前人们对科学技术很重视,可对科学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各业发展比例合理化,这就是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本文从阐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标准入手,进一步探讨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摘自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仅是全面完成治理整顿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使我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已经在前一段的总量平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巩固这个成果,并且深入发展下去,全面实现治理整顿的目标,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前几年经济过热和总量失衡,既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又是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所引起和带动的。二者相互作用,恶性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总量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只有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过来,才能避免出现经济过热、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这点看,调整产业结构是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巩固和发展治理整顿成果所必需的。当前我国还面临着部分产品市场销售不畅,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困难。究其深层次原因,也是由于产品结构仍至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需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发展失衡状态,城乡发展失衡尤为突出,农村长期被边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矫正中国现代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状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使我国现代化在新阶段实现协调、平衡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价值诉求的体现。在现阶段,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以技术化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调整城市化战略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农业层次产业化,即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对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两个循环的良性化,农村各产业发展比例合理化,农村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化,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村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农业内部层次产业化,是指广义的农业内部(即种植业)农、林、牧、副、渔等业…  相似文献   

9.
发展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都是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却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它们实现互动和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捷径。其中,发展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确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于]“东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本质纵观邓小平发展理论,不仅从宏观、整体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崭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微观上就经济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5)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从而有助于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困境,而生态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走生态现代化之路是摆脱现代化生态困境的出路。生态现代化为努力实现生态转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中国走生态现代化之路的对策: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环保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今年九月十日是我国第十个教师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条是保证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大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按照“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二十字方针,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国民经济继续向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摆脱贫困,走向小康,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标准就更加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道理。谈一些体会,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开拓创新,超越自我,努力实现现代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党的“传统优势”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根据袁宝华同志的倡导,举办“走向现代化”征文活动的宗旨。这个宗旨提得好,但要真正实现它,尚需一番功夫。为实现这个好的宗旨,建议进一步深刻体会宝华会长的良苦用心,牢牢把握宝华会长的“创新”本意。宝华同志1987年任全国政研会会长,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变革,以期更快地跟上改革开放的进程,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大有作为,大有作…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就经济发展 看,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从战略意义 上看,关系到国计民生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从政治意义看,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因此,研究知识创新工程的建构问题,对于中国发展知识经济,迅速成为知识大国和知识强国,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创新主体 知识创新主体是指相对于知识创新客体而言的既包括国家、企业,又包括个体在内的有机体。其中,国家是宏观知识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6.
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调整宏观调控力度傅泽平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虽然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但在现行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体系之下,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却主要只有中央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论是微观企业还是中观经济,对于国家的产业导向事实上反应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变迁的效应与前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依次经历了倾斜拉动式、平衡驱动式和协调跨越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在不断变迁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推动下,我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目前,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发展目标赋予协调跨越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以新的内涵。我国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镇化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协调跨越式升级。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全局性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和不到位,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诸多矛盾,尤其是与就业的矛盾尖锐,要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妥善解决这一矛盾。一、一个两难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加大市场调节的力量,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有所松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此,我国开始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也是投资者,产业结构是国家计划指令下和国家直接投资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的优秀分子.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骨干作用和组织领导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决定性力量.干部素质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能否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卓有成效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此,党章明确指出:"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张文龙  侯妍妍 《求知》2011,(9):10-11
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业绩显著。但在怏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制约性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分析影响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探索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促进天津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这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