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春波 《求实》2006,(Z2):84-85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将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等,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诉讼关于举证责任实行的是有限制的“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和民事诉讼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章是《形式逻辑》一书的最后一章,它带有综合前后各章逻辑知识的性质。本章要着重理解和把握证明的定义、证明的结构、证明的种类、证明的规则、反驳和反驳的方法等内容。证明是各种思维形式中最复杂的思维形式,它把逻辑基本规律具体化为若干证明的规则,并把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知识集于一身。了解了证明的逻辑要求,也就能融合前面所学的各种逻辑知识。学习本章的内容时,要注意同前面所学的逻辑内容联系起来,例如,要注意证明规则与逻辑基本规律的联系,证明与反驳方法同各种推理的关系等等。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证明一章的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钱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大的“权威”,似乎是很神秘的东西。自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人们对钱产生丁一种相当对立的看法:有人主张或实际上主张“向钱看”;有人坚决反对,认为“向钱看”绝对不行。应该怎样认识这种分歧?“向钱看”究竟有没有合理性? 我的看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商品经济的全部领域内,“向钱看”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的历史方位与社会主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有人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认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前没有发达的生产力基础,走向社会主义似乎是“历史的误会”。针对这一论点,有人则罗列了许多数字来证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前已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而非历史的误会。后一种观点的结论虽然不错,但对问题的论证分析尚嫌简单和一般。  相似文献   

5.
一、必须首先明确“美的本质”概念的确切含义 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问题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与审美现象无关的纯形而上学问题;有人则把美的本质问题等同于美的根源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美的本质问题不能等同于“美本身”。“美本身”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有三个世界,即“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中的事物绝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革”时间的下限,有人主张定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时;有人主张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伊俊忠、李兴革在今年第3期《河南党史研究》上撰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尽合理,“文革”的下限应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结束“文革”运动之时。因为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革”的纲领  相似文献   

7.
推定能否转移证明责任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推定能不能转移证明责任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推定具有什么效力的问题。但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之大 ,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以至于有学者感慨到 :“困难并不在于要确定推定是什么 ,而在于确定推定的效力是什么。”(一 )英美法系的见解在英国证据法学界 ,对于推定能不能转移证明责任存在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 ,推定可以转移证明责任。在民事诉讼中 ,当一方当事人主张法律推定时 ,举证责任就被转移到对方身上。例如 ,当事人主张它作为婚生子女对父母的财产享有继承权 ,它就必须证明自己系婚生子女。如果他能证明自己是在合法的婚姻…  相似文献   

8.
李红文 《探索》2016,(4):30-35
诺奇克提出了补偿正义的标准,但存在概率论与可能世界两个反驳论证。跨代补偿正义不仅面对这两个反驳,而且必须直面反事实条件和身份同一性的伦理难题。舍尔有效地回避了这两个伦理难题,并给出了一个弱证明。跨代补偿正义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历时性与共时性、因果关系的证明问题。跨代补偿正义的主张虽然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它的实现不仅需要跨越复杂的理论障碍,而且需要排除诸多的现实条件约束。  相似文献   

9.
一、几种心理障碍一是“清廉吃亏”心理。有的干部本来是老实人,作风也是廉洁的,但看到有人钻改革开放中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占了便宜,捞到了油水,心里便躁动起来,于是就步他人后尘,也跟着干起来。二是“等价交换”心理。某些党政干部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冲昏了头脑,认为产品可以交换,商品可以买卖,权力、地位、名誉、良心等也可以出售。于是他们便做起“权力生意”来。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心理。有些党员干部“当官发财”的心理很浓,一旦权力在握,就认为权力已被垄断,监督形同虚设,“大发其财”的时机到了,因此,便利用一…  相似文献   

10.
李强 《湘潮》2007,(11)
本文通过对传统商事立法模式的评析,特别对近期理论潮流中关于商事通则的制定进行反驳,从而主张制定私法总则来协调民法和商法的关系,确立私法总则加单行法的商事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妙语连珠     
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规则存在缺失、不明确,人们无法感到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规则的保护。总有一种不确定感。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谈“全民弱势心理”  相似文献   

12.
选址曾有三处。为何最终确定天安门广场?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纪念1840年以来在中国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1949年9月30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要在首都北京兴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关于纪念碑的建造地点,委员们讨论时曾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的八宝山,最终是由周恩来根据多数委员的意见,决定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上。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出台时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是很激烈的。1978年,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讲话让人精神鼓舞,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1982年4、5月间,在北京举行的关于深圳特区建设的会议上,就出现了“不能讲经济特区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特区建设应该纳入计划”的主张。由于对特区的认识很不统一,全国上下,党内党外,有人支持,有人怀疑,甚至反对。有人到深圳、珠海等地走马观花一圈后,得出的结论是“广东已改变了颜色,走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西北一位副省长,参观回到宾馆后痛哭一场,说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革命,世道却全…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3,(1):59-59
第29期的《财经》刊登记者专稿说,要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建立法治社会,重塑党和法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共涉及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立法层次,“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这一是明确了法律的来源之一是党的主张,二是明确了党的主张应当经过法定的程序转变为法律。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曾指出:各次“左”倾错误“都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极力推行“左”倾关门主义的阶级政策。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共“左”倾关门主义阶级政策产生的理论根据及其与共产国际,尤其是与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笔者认为,斯大林“三阶段”论是中共“左”倾关门主义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15):56-56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特有称谓。有人说当今“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随着时代演变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适时改变称谓,是适应潮流之举。也有人反驳应承认并尊重“知识分子”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近来,接连看到关于出租车司机为救危重病人违章驾驶受罚的报道:一位司机送临产孕妇连闯红灯,一位司机为救危重病人在不准调头的地方调头,为救人而违章,该不该罚?引起了不同意见的争论。主张罚的人认为,“制度必须被尊重和敬畏”,“不罚不足以警后来者”。反对者则认为“产妇临产,人命关天”,“救人之难还要冒受到处罚的风险,这样的法律法规就有问题”;“只有天下最无道的政府才会惩罚这样的好司机”;“‘制度必须被尊重和敬畏’和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非常不谐调”。也有人主张,“闯红灯罚款,送孕妇急救重奖!”“罚完再奖”。还有人提出,应…  相似文献   

18.
凡是读过党的“七大”《党章》的人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在党的纲领中提出要建立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呢?为什么没有提出建立单一制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我们之所以感到奇怪是因为现在我国采用的是单一制。关于联邦制主张,并不是“七大”第一次提出来的,追溯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早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宣言》中就提出了联邦制建国主张,在“二大”至“七大”的二十多年里,我党文件上多次提到过采用联邦制。所以可以基本这样说。“七大”之所以提出联邦制的主张,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是承袭了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有一句成语:“习惯成自然”,是很有道理的。我曾读过一篇讲教育心理的文章,其中说到“习惯”可以变成一个人的“需要”。它举出许多例来证明,某些事一旦养成习惯,如果忽然中止,会使人觉得如有所失,终日徬徨,非把那件事恢复起来不可。我们常常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习惯变成  相似文献   

20.
重温马克思“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最近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讨论中,有人认为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主张恢复私有制。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