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艳  陈国军 《政法学刊》2007,24(5):93-97
《乌苏里船歌》案是我国第一起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纠纷方面的司法案例,该案例争论的赫哲族文化权利的主体、《乌苏里船歌》是作曲还是编曲等几个焦点问题凸显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发展理念的演变也使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翟东堂 《法学杂志》2012,33(9):115-119
法律救济对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救济的主要动因是权力滥用、权利冲突、权利滥用,其主要救济方法包括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刑事救济、宪法救济等。目前我国在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救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中国的少数民族经权利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权利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联合国宪章,国际条约,国际宣言以不同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所要享受的权利。我国作为签署公约国家,在宪法上也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权利。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今国际社会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主要范围和我国宪法上规定的少数民族权力保护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公民散居于各地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保护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制度建设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同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同等重要的法律制度。文章从论述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缺陷,从观念上、立法上提出了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析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少数民族经济权利如何定性,是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实现程度。各种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性质是不完全相同的,总体上说,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是基本权利、特别权利、积极权利、公法权利,是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的统一,而民族经济自治权属于集体权利,从权利归属主体上看,其是消极权利,民族经济平等权同时具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陈东 《法制与社会》2016,(4):289+294
我国刑事诉讼法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当然包含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港澳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能因为该群体人数较少,就忽略相关诉讼权利保障问题,每个个体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刑事诉讼法中对少数民族犯罪、外国人犯罪都有特别的规定,港澳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少数民族和外国人面临的问题,但法律并没有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实践中港澳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少数语言文字障碍、强制措施适用不当、域外证据认证难等问题,应在司法、立法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蒋继伟 《法制与社会》2011,(35):108-110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实现问题。建国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运用学理上的角度来分析少数民族经济权利内涵、性质及法律保护,探讨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以期对我国以后在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政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茹罕 《法制与社会》2010,(21):283-283,285
俄罗斯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俄罗斯法律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有哪些规定,这些规定在民族关系中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本文指出分析其发展脉络可以使我们充分把握当前俄罗斯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立法的依据和来源,也对其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少数人权利是国际人权公约保障的最为重要的原始权利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少数人,国际社会仍然存有很大争议,这一现状将不利于对少数人权利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少数人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以期界定少数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介绍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况入手,回顾了我国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制建设历史,继而以城市为例论述了保护城市少数民族权益的重要性,并就完善保护城市少数民族权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立法、司法两个方面系统分析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经济法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规范少数民族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少数民族经济法还处在发展过程当中,而与立法同样重要的是法律实施,即法的适用与执行。在后体系时代,探讨少数民族经济法适用与执行的问题,对于民族经济法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少数人作为人权主体的组成部分,应当享有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少数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则是关系人类自身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少数人概念及少数人权利的内涵界定展开,在分析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正当性的基础上,为我国如何保护少数人权利提出建议,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少数人权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明少数人权利的概念,权利的保护,权利的未来,并以为全面充分保障少数人权利,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最终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勾清芸 《法制与社会》2011,(35):271-272
少数人枳利的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及各国人权保障的重要问题之一,但至今对“少数人?如何界定仍存在争议。本文拟从少数人保护的历程、少数人概念界定的要素及与相关概念的比较,最终提出对“少数人”涵义的界定,力求为少数人权利保障的探讨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的保障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保障少数民族参政议政权利,对于维护和发展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程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不和谐。本文将从非经济角度出发,对影响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权利之所以要受到保护,并不是一种恩惠与赐予,而源于自身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些依据除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人民主权思想、人权学说等理论之外,还包括当代国际社会科学理论中的认同理论与文化多样性理论。其中,认同理论构成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文化哲学基础;文化多样性理论构成少数民族权利的伦理基础。这两种理论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提供了新的资源,有利于促进、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法律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是巩固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中确实存在不少令人费解,而且十分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琪 《行政与法》2006,(8):116-119
少数人权利的保护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内容,承认并尊重少数人权利也是当今众多国家的国际义务。文章从解悉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国际公约入手,全面论述了少数人权利保护的内容,并提出了我国法律在少数人权利保护方面应当做出的适时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法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少数民族人权问题更不容忽视。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历史与现实告诫我们,只有稳定的局面才能推动发展。以人为本、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既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根本办法。拟从我国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发,以自治权为核心进行分析,确定我国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再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建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国情、族情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主要体现:保证各种不同聚居情况的少数民族都能行使区域自治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公民担任国家机关和区域自治机关公职的权利;少数民族的经济权利得到了基本的保障或较好的改善;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了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当代世界性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和民族人权保护的潜在价值在于:它为多民族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的族情相类似的国家,找到了一条可供选择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