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舸 《半月谈》2021,(1):18-20
我国在新近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这是对未来5年人口变动趋势的回应,体现了人口政策的重心变化。人口的变化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时应对和调整。那么,“十四五”时期人口状况如何?应如何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总体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一种趋势,即65岁以上人口逐渐占到总人口比重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上海又是我国第一个迈人老龄化门槛的大都市。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表明,1982年人口普查时,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标”。20多年后的令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有212万人;按户籍人口算,老龄化程度达到了16%。显然,如何保障老人的“所养、所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如果老人们的保障不落实,不但会使他们的晚年“所养、所医”无着落,还会直接加重家庭、子女的负担,有可能因此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前进论坛》2021,(4):53-53
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少子化与老龄化成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虽然我国近年来逐步出台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但政策整体效能与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碎片化突出,协同性不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的生育假期、托育服务、福利津贴、教育保障、税收优待、住房保障、就业支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2022年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首次达到千万级,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为0.34‰。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组数据表明:我国正处于从人口正增长向人口负增长的转换时期。2022年,我国人口能否避免负增长?“三孩政策”的实施成效备受期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近期,国家明确提出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但政策仍属于探索期,政策细节仍需补充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家庭政策体系、解决晚婚和低生育问题,从而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在人口结构、社会性别分工文化等方面与中国更加相似,日本经验或为我国家庭政策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日本的结婚和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了日本家庭政策对青年群体结婚和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日本家庭政策对中产阶层青年结婚、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生育成本较高,日本家庭政策只能提高青年群体的结婚意愿,却无法提高生育意愿。其次,在“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社会性别分工文化的背景下,日本中产阶层女性的结婚意愿更容易受到家庭政策的影响而提高。这证明了中产阶层女性是家庭政策的重点关注人群。本文对我国家庭政策体系建设构建具有一定的应用对策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佩  靳燕 《协商论坛》2017,(4):20-2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结构变化数据,2016年和2015年相比,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886万人,这意味着每天要增加2万多人,几乎不到4秒钟就有一位居民进入“老龄化”阵营. 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老龄化的钟声越来越紧迫.被时代裹挟前进,如何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已然成为一道时代命题. 无疑,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在“银发浪潮”中更首当其冲.两会期间,多位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心系于此.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问题压力大 根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47年间增长了236倍。同时根据国外研究机构和人口学家对我国人口的未来趋势分析.我国大陆人口增长的最大峰值将在14—15亿人.峰值到来时间可能在2030年左右。我国老龄化速度正在逐年加快,我们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9.
陈岱云  武卫华 《求索》2008,(11):58-62
人口的观念取决于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意识观念。人口生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人口的生育观念正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提升。从而使人口的生育由自然到理性的控制,使人口的发展由无计划到有计划以至于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人口生育观念在嬗变过程中,是随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自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的“诱导性自发转变”内生型的理论;但是有的是在社会、政府施加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而理性的克服自己的思想障碍而不情愿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外生型“政策性转变理论”或“超前型(超经济发展)的诱导转变”。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的嬗变主要的是属于后者,中国的人口转变就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而实现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新的生育观念的稳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对策,因此,当今中国人口转变之后要适时研究调整人口政策,适应促进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8,(9):18-18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显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矛盾和新特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个提速”。(1)老龄人口增长提速。(2)家庭结构变化提速。(3)空巢化高龄化提速。就湖北而言,老年人口总量增加较多。2005年湖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1.7万人,占7.49%。按照国际标准.武汉市也在1993年就跨人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数的7%以上,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 1.37 亿人,占总人口的10.1%. 预计202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高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宇翔  李晓培 《求索》2013,(6):85-87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进行梳理,我们会清楚地发现。“文革”前十年(即1956-1965年)是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殊十年。这段时期的人口问题对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党的人口思想与生育政策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与生育政策的演变进行历史的研究.深入分析这一时期的矛盾特殊性,总结经验教训,对现实的政策思考和选择提供某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国文 《新重庆》2006,(6):35-36,48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生育率下降主要是强制性政策控制的结果,低生育水平背后还有诸多不稳定因素仍蕴藏着巨大的“生”机。近日,笔者对重庆市万州区近5年政策外生育的部分对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村入户、走访政策外生育妇女,发现当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不容乐观,这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努力控制政策外生育,确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一、当前政策外生育的倾向一是生活富裕“能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王桂新 《人民论坛》2012,(20):14-15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使我国人口转变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而率先实现,成为最早发生和完成人口转变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转变提供了新的经验。但与此同时,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口转变,也加速了我国少子老龄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未富先老"等诸多人口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绩举世瞩目,但是,减少人口出生量仅是浅层次目标,我们切不能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已有成绩而沾沾自喜。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育率的明显下降,人口素质偏低、老龄化、男女性别构成失衡、农民盲目流入大中城市等深层次的问题正日益显露出来。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现状是长期的、多元的、历史的等综合性原因所造成的。尤其是某些迫不得已而为之的阶段性人口政策,或多或少会将几代人酿成的人口“苦酒”强加到下一代人头上。这种人口问题的“代…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议案,作出如下决议:一、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四十多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协...  相似文献   

17.
从江占里侗族生育习俗的文化价值理念及其与汉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江占里侗族具有生育控制和人口控制的传统,长期以来人口基数保持不变,性别保持平衡,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医药技术支撑因素外,主要是建立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及其相互影响的价值观念。其生育文化理念相较汉族的文化传统而言具有优越性和现代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劳 《传承》2000,(Z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因此,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和全国一样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实…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有关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近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从一而终不足以终天年,老年男女再婚已为社会广泛接受。然而,许多不愿孤独、渴望幸福的老人却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老年人不婚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无奈和苦涩。一位“走婚”老人说:“我们是喜则聚怨则散,内心对前景充满恐惧。”  相似文献   

20.
新医改实施3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的“全民医保”目标。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建立了覆盖全球最多人口的医疗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