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一个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就是科菲·安南。  相似文献   

2.
“一桌饭一头牛,一部小车一幢楼”——这是广为民间流传讥讽官僚奢侈的一句顺口溜。有谁知道,官员们屁股底下的“一幢楼”价值几何呢? 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0年,  相似文献   

3.
三姐艺苑     
英雄不哭○冷空五轮淘汰过后,上千名应聘者只剩下了4名。毫无疑问,这4名是高手中的高手,能人中的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个个有飞天入地的本事。然而老板到底是老板,一道题便将他们卡住了:谁能在一分钟内哭出来就留用谁。几个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顿时都显得有点傻里傻气——怎么哭得出来啊?然而倒计时刚刚数完,4个人有3个一下子都哭了,而且哭得好伤心。老板奇怪地问:“商场如战场,半秒也不能差,怎么叫你们哭你们不哭,时间一过就哭了呢?”1号抽抽噎噎地说“:我并不想哭,但我的确伤心。这是我第9次应聘,前几次都在最后一轮被刷了下…  相似文献   

4.
初秋的一天,辽宁省北票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门前,笑容可掬的老校长正在亲切接待着一位坐轮椅的少女。她是慕名从辽阳赶来要求入学的。她怯生生地问:“收我吗?”“收!怎么能不收呢。”老校长慈祥地笑着说。少女哭了,老校长一席话,勾起了她多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有个人坐在井边哭,行人问他哭什么,他说有一枚铜板掉进井里了。行人说,“不要哭了,我给你一枚铜板吧”,可那人还是哭。他说:“要是刚才那枚铜板不掉进井里,现在不就有两枚铜板了吗?”行人又给了他一枚铜板,谁知那人还是哭,问他这又是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报销分为“可以报销”与“不能报销”,这当然是对的,必要的。否则,如什么都“不能报销”,都让工作人员自己掏腰包,有谁能掏得起?那我们的“四化”建设还怎么进行?反之,如什么都“可以报销”,国  相似文献   

7.
当平日里成绩很差、上课从不积极的某位同学忽然拿着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题目来找您的时候,您呵斥一声:“这么简单都不会,你还会什么?”从此,您的这位学生再不敢问您半个问题。此时,您以人为本了吗?当您坐在办公室里满脸不屑地讲某些学生如何可恶、某些学生如何“弱智”的时候;当您动辙让他们写检查、叫家长、通知校长,在家长校长面前大告其状,感觉总算出了口恶气的时候,您以人为本了吗?当您给课业负担本已沉重的孩子们布置了大量习题,使他们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做作业的时候,我懂得您是为了他们学业有成。可孩子们的学习效率降低了、身体素…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个女的特能说能把你说哭了,善于做思想工作.副校长是个男的,特厉害。两个校长是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我的父母根本摸不透我但我对他们那些心眼非常熟悉。”“大人的书无非是夸张、假话和套话。”1951年塞林格曾经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创造了一个叛逆的、满嘴脏话的16岁的中学生形象一下子便引起了同龄孩子们的共鸣和极需了解儿女心态的家长们的兴趣。时隔49年在中国一部名为《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的书同样在少年与家长中广为流传。本文开端所引用的就是《别》中一位13岁的少年所说的话他的成熟与老练令他骄傲不已但…  相似文献   

9.
驿路风铃     
动作太快   小张有口吃的毛病,有一次他来到酒店指着一瓶名酒问服务员:“这酒多少钱 ?”服务员说:“ 300块”。小张说:“开……开……”于是服务员忙把酒打开,却听见:“开……开……开什么玩笑 !” (红叶荐 ) 你猜我是谁   妻子给丈夫打电话,故意换了一种声音。她说:“你猜猜 !我是谁 ?”   丈夫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说:“我的宝贝,你是牡丹舞厅的小娜吧 ?”   妻子大怒,声音立刻回到原来腔调:“你说谁 ?小娜 ?” 丈夫一惊,马上也换了声调:“那你猜 ?我--是--谁--呀 ?” (红叶荐 ) 醉汉搭车   一个海军军官在公共汽…  相似文献   

10.
休闲长廊     
对答如流 同学小林非常害怕写作文。一天,他找同学马东借作文看。为防止他抄袭,马东在后面特意附了一句:“版权所有,不得抄袭”。次日,小林把作文本还给了马林,后面也附了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爱哭的小弟弟 “你的小弟弟为什么总是哭个不停?”一个小朋友问另外一个小朋友。 “这有什么奇怪的呢?要是你也没有牙齿,没有头发,不会讲话,不能出去玩,就连大小便也要人家帮忙,你也会整天哭个不停的。”  相似文献   

11.
一 “喂,刘警官吗?今天下午4点有人在海棠花茶楼进行毒品交易”。“你是谁?他们有几个人?是什么模样?……”对方不待回答,“啪”的一声把电话挂断了。 下午,海棠花茶楼里,坐满了  相似文献   

12.
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特校任教,说:“一个班才9个人。又不讲升学率,太轻松了吧?”我苦笑。有谁知道我刚接这个班的感受? 周伟,15岁,性情刚烈,课间因与一小同学吵架,三两步跨上栏杆,欲跳楼;杨莹,因刚降级,一会儿哭着要回家,一会儿哭着不吃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临猗县地处晋南盆地,是一个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的农业县份。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建设的不断提高,这个县的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去年金秋时节,我们在这个县的王见村幼儿园,旁听了一节中班的常识课。讲台上摆着一排玻璃瓶,上面蒙着一块白布。二十九位小朋友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教师刚说完,一只只小手就纷纷地举了起来。一个被点中的男孩子问答说:“是水!”老师又问:“水有颜色吗?”“水有味儿吗?”孩子们弄不清了,老师就像变魔术似地取出一瓶牛奶,一对比,“啊!水是透明的!”孩子们叫了起来。接着老师又‘变’出一瓶透明的酒精,让孩子们先闻一闻,再比一比,‘哦,水是没味儿的!’……课也上完了,孩子们对水的性质有了了解。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14.
柯高阳 《半月谈》2022,(3):61-63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说“不”,做什么作业自己说了算,这行得通吗?在重庆市南岸区珊瑚中学,学生不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创造作业,还能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二次加工”。校长林莉说,这是学校拥抱“双减”、积极“变革”的诸多创新之一。在林莉看来,“双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5.
办错案到底该谁“买单”?当然是国家“买单”,要不怎么能叫国家赔偿呢? 谁犯错,谁负责,此乃天经地义。这就是说“国家赔偿中的个人责任也不能免”!  相似文献   

16.
匡海学是谁?谁都没有想到,匡海学能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鼓捣”得这么好。一直以来,“教授当官能行吗?”这一话题始终是舆论界争论的热点,好事者曾经在网上发起过问卷调查,问卷很简单: A、能行。B、不行。结果,认为专家教授可以当领导的人与持反对意见者,几乎各领半壁江山,到现在也没整出个所以然来。也许匡海学自己并不知道,他走的路,会令持A意见者们欢欣鼓舞。“专家当然能当官,你看看我们匡校长,把学校建设得全国闻名。”提起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徐国庭的语气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某地,区教育局要来检查学校图书室建设,学校图书室“家徒四壁”,怎么办?老师有办法,让孩子们回家搬书,等领导走了再搬回家。检查通过了,上级下级皆大欢喜,可孩子们经历了这样一次形式主义,会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闪光的字眼!它激励人们奋发、努力,它鼓舞人们顽强战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多少人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多少人为之奋斗了终生,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成功”,然而,“成功”,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在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  相似文献   

20.
群众给我们的干部送了一副对联:“你开会他开会人人开会,你发文他发文天天发文。”横批:“谁干工作”?这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干部们泡在文山会海的不满。许多干部也为此深感苦恼,但却不能自拔。中央多次提出要克服“文山会海”,但收效甚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很值得研究。我们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