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9)
正一年又一年,时势变迁、沧海桑田,每年清明时节,两岸民众豪情满怀共祭我们共同的祖先已成新常态。无论台当局如何"去中国化",两岸民众用行动发出呐喊——编者按清明前后,陕西省举办了"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河南省举办了"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两个重要的、盛大的祭祖活动,其他地区也分别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作为同宗同源的台湾也遵循古礼举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  相似文献   

4.
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若把戏曲艺术比作花朵的话,那么我们敬受的周恩来总理则是呕心沥血的育花园丁。江苏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个多剧种的省份,号称"戏窝子"。敬爱的周总理推崇民族文化,无论对植根于大江南北的江苏地方戏,还是对从江苏走出去的戏曲名伶,抑或是从外省流进江苏的戏曲艺术,周总理都倾注了满腔热情。旧社会有句戏谚:戏子不是人,死了不入坟,按传统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节庆     
《台声》2005,(3)
三月中国人送走了忙年的二月,南方已是仲春,天气暖和湿润,农村忙 着春耕,而北方仍然春寒料峭,时有降雪。在这个月里,有惊蛰,春 分两个气节。惊蛰表示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也逐渐苏醒;春分表示已 到春季的中国,昼与夜的长短平分了。 三八节 世界各国妇女 的节日,起于1911 年,全称"三八国际 妇女节"。中国对此 节日很重视,1942年 首次在广州召开纪念大 会,1949年起成为法 定节日。  相似文献   

6.
"寒夜客来茶当酒。"客来奉茶,以茶会友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和平使者"的作用。福建"天福"茗茶和台湾"天仁"茗茶两大茶叶集团创办人、台商李瑞河先生生于1935年,现年85岁,被很多人尊称为"世界茶王""当代陆羽""和平茶使"。2016年,李瑞河先生完成了一个心愿,把他在台湾南投县名间乡松柏岭的出生地故居重建成一座兼具茶历史文化展示和祭祖等多功能的文化馆,命名为"李氏家园",供民众免费参观。  相似文献   

7.
刘伯浩 《当代广西》2011,(24):57-57
1995年,资源县把五排三乡七月半唱歌联姻风俗和大埠头(县城)放河灯祭祖许愿的习俗进行了嫁接和整合后形成了七月半河灯歌节,16年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的节庆运作模式,把传统民俗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完美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8)
正4月初,清明时节,海峡两岸举行了一系列祭祖纪念活动,以传统礼仪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进一步增强了海峡两岸同根共源共识。在各个祭祖活动现场,两岸各界人士纷纷出席拜祖大典,共同为华夏儿女祈福,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祈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举行"三月三,拜轩辕。"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余群 《传承》2014,(10):148-149
从贵州等地迁徙到桂西的仡佬族人,随着民族历史不断发展演化,他们的信仰理念从多神到祭祖、祭树神的崇拜,不仅成为维系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桂西仡佬族的民间信仰中包含着发源于商周时期的"和合"思想,把当地族人团结成和睦、融合的有机整体。"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0.
曹伟 《小康》2013,(1):97-99
246万座坟消失了,河南周口市"平坟复耕"政策引发诸多争议,到底是移风易俗,还是争夺土地,复盘这场风波背后的政策执行与利益纠葛,在此过程中的各方损益账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11.
肖军 《台声》2008,(2):47-53
祭祖是中华民族恭奉祖先的传统信仰活动。它表达了炎黄子孙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也体现着中国人“报本返始”、“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和美德。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定州市认真落实“平坟、火化、丧事简办”三个一刀切,火化率始终保持100%,有力地推进了殡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了“三个结合”:一、平坟扩耕与公益性公墓建设相结合 坚持堵疏结合重疏导,标本兼治重治本,将平坟扩耕与公益性公墓建设同谋划、同实施,在全市开展平坎扩耕工作。一是摸清坟头底数。市殡改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深入全市村街,对坟头分布进行拉网式调查,登记造册,并限期平坟。二是严格平坟标  相似文献   

13.
正清明节前,笔者来到台胞沈高彪先生在莼湖街道栖凤村的家中。他正在卧室书桌边静心练习书法,"万象更新"四个大字映入笔者眼帘。沈高彪见有客人到访,便收起笔墨,缓缓摘下眼镜。"以前我都是在清明前回乡祭祖,今年春节之后我就回来了,而且还买墓地,打算在这里落叶归根。"沈高彪对笔者说。据了解,今年清明节,远在台湾的奉化人,有些选择网上祭祖,有些则陆续回到家乡,亲临先人墓地祭扫。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路途遥远阻隔不了他们思乡情愫,  相似文献   

14.
正老传统,是中国人过年的集体记忆;新味道,是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自信创造。年味,其实从未变淡。随着社会变迁,新的时代与旧的传统相互磨合与适应,春节的年味也呈现出明显的十大特征:1.家人团圆,30亿人的"春运"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游子思乡归乡的情怀,过年必须要回家看看。2.守岁仪式,自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亮相银屏之后,这就成了中国人守岁的新节目,继而,对春晚创意与节目的点赞与吐槽,也为守岁平添了一份别样乐趣。3.祭祖  相似文献   

15.
清明祭祖是中华文化传统千百年的沉积.中华民族从来是重视自己传统和国粹的,传统节日凝结了先人的心血和结晶.我们应该敬畏、应该承继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姚军 《今日民族》2014,(2):41-42
<正>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畔金峰乡有个只有百余家农户的小村庄——朱家村,这里民风淳朴,宁静典雅,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有800年历史的习俗——赛猪头,当地人叫"猪头祭祖"。每年的正月初六,是朱家村人最高兴、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全村各家各户用猪头祭拜他们的祖宗朱熹、朱澹,并举行猪头大赛。  相似文献   

17.
清明诗话     
正清明节是古代传统的祭祖悼亡扫墓的节日,也是人们寻找春天气息、借以郊游踏青的大好时节。春天,只要读一些古典诗词,便可感受到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一切习俗况味。清明三月的春天是何等的绚烂、明媚,令人在多姿多彩的春日里感慨万千。杜甫《绝句》云:"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韦庄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由此可见三月出游的人之多,人潮汹涌,那真是一派繁华的  相似文献   

18.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韩国是一个非常遵循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道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日子。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在韩  相似文献   

19.
铜鼓十二调,指用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是布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神秘性和传奇色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是在庆典、祭祖、  相似文献   

20.
刘强 《台声》2010,(5):10-15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祭祀则通指祭神、祭祖,有祭天、祭祖,公祭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