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中国的建设正处在不断拓展之中,在法治拓展的过程中,社会生活诸领域已经初步实现了法治化,但法治中国仍在路上.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法治自身不相适应的观念、习惯和做法,仍需不断拓展法治的深度与广度.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就,从中国法治的现实呼唤法治拓展、从"党领导法治"拓展到"党实践法治"、从"实质法治"拓展到通过"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从法治的工具价值拓展到法治的目的价值、从"法治模仿"拓展到"法治自信"等视角.  相似文献   

2.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依法行政的实践中经常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困惑: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程序繁杂,效率低下,远不如行政命令的直接快捷和高效.其实,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化中,人们最终选择了法治而不是人治这种社会管理方式,正在于法治社会的高效性.另外,按法律程序办事,事实上是对领导权力的一种必要限制.如果说程序是一种繁琐的形式化的文牍主义的审批手续,那与法律上程序正义的理念是风马牛不相及,那是属于行政规制不完善所造成的体制弊端.  相似文献   

3.
法律至上,是一切法治国家普遍奉行的原则,是法治之所以为法治而区别于专制、人治的根本特性.当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主张之后,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法律至上作为法治的一项根本原则,逐渐在支配着人类的治国观念.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小间距LED显示屏在国内市场的政府机关、军队安防、广电演播、视频会议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间距LED已成为继液晶拼接、DLP拼接之后市场的主力之一,经过三四年的酝酿铺垫之后,小间距LED显示屏有望在2016年迎来爆发期。LED显示屏在我国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产品,从起步时显示文字内容为主,到之后的图文并茂及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法治社会的理念越来越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遵循和习惯,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为国策被全面推广践行着,并被写入历届政府报告之中.与此同时,基于独立、守法、平等、参与和尊重等于一体的公民文化在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呈现了独特性和动力性,与法治社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和谐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原生动力.探讨法治社会背景下的公民文化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对于巩固和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想源于西方古希腊,经过一代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完善,延伸到近现代,并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成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法治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目前,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大众两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障碍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小间距LED显示屏在国内市场的政府机关、军队安防、广电演播、视频会议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间距LED已成为继液晶拼接、DLP拼接之后市场的主力之一,经过三四年的酝酿铺垫之后,小间距LED显示屏有望在2016年迎来爆发期。小间距LED致胜市场的"撒手锏"LED显示屏在我国是一个发展相当成熟的产品,从起步时显示文字内容为主,到之后的图文并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慕尼黑机场落成,需要配备大量的电子显示屏和电脑.闻知此消息的西门子公司立刻表示,可以免费为机场提供高质量的显示屏和最新款的电脑.慕尼黑机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些产品,并将它们安装在机场的各个大厅.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见到王清秀是在女监区的监视屏上,25英寸的显示屏几乎全是白色,靠禁闭室左上角的地方有一个小黑点,仔细看才发现那是一个斜躺在墙角的人,头低着,一动不动.在监狱里表现不是太恶劣是不用禁闭的,王清秀进了禁闭室,可想其表现的恶劣.……  相似文献   

10.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1.
“法治战略需要战术(法律方法)的配合”是一个中国语境的命题,因为该命题在西方的含义是颠倒过来的:“法治战术(法律方法)需要法治战略的配合”.西方是先有细腻的法律方法或技术,然后才出现了法治战略.然而在中国,首先是政治上开启了法治战略,然后发现政治上法治战略与法学上法律方法、技术是割裂的,在法治战略中没有法律方法的位置,战略布局没有战术的配合.当我们思索法治战略与战术结合的时候,却又发现很多西方政治家提出了警惕法律方法在法治战略中走向极端的问题,认为过于细腻的法律方法很可能引领思维走向法治的反面.在中国,因为法治战略中没有法律方法而难以推进法治,因而需要提醒把法治战略与法律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习到西方法治的经验,并使法治在中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折迁"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反映了许多矛盾,也可以看到拆迁制度艰难走过的每一步。这正是法治建构过程的一个典型缩影。无论法治是如何推进的,它都必有一个推动或建构的主体。在"拆迁管理"法治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主体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为之努力,有的成为阻力,也有的时而成动力时而成阻力。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法治秩序的创造主体,即法治推动力问题。中国式的法治已经显示出中国式进路的特点,显示出中国法治秩序特有的建构方式。这就是在官方主导力、民间原动力和职业建构力的动态合力作用下,中国法治在转型和磨合中一边建构,一边探索,一边前行。三方力量虽有利益矛盾和冲突,但这三方力量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和谐的,是可以被整合的。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辅相成作用的治国方针.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是道德教化的保障,道德教化促进着法治的进程.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倡导社会信用的今天,建设政府信用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规则随意多变,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政府行为"黑箱运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政府的信用和权威.政府信用缺失,损害的不仅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更是公众对法律的信任.通过法制途径,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政府信用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管理体制形成的过程,是国家法治建设演进的过程,也是政府信用产生和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亚佳 《河北法学》2006,24(12):49-53
和谐社会应是以社会稳定为外部特征,以公平正义为内在精神,并具有健全的利益整合机制和矛盾处理机制的社会.这样一个社会与法治社会相吻合.如果将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谐社会则是实现法治的结果.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法治的形式正义提供着社会秩序的制度框架;法治的实质正义塑造着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法治的利益整合机制和冲突解决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保障正义、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16.
流沙 《公民与法治》2010,(24):26-27
三年前,在前往九寨沟的路上,看到一幢四层楼房边有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不断浮现着一条祝贺标语:热烈欢迎陈主任从华东考察归来。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15,(3):4-5
伴随着晚清的腥风血雨,中华民族在寻求自强复兴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法治探索。经历过曲折与失败,品味过坎坷与沧桑,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国法治主体性的开端。自此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中国法治努力将西方法治与本土资源相结合,不断矫正法治发展的方向,朝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铿锵前行。带着期盼,凝聚愿景,在华夏儿女为着国家之崛起、民族之复兴而日渐倾心法治的历史街头,中国共产党再度导正法治的历史航向,发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十八届四中全会,注定会在法治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书写下里程碑意义的一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性社会系统工程,它既包含着法治的自我规定内涵,也包含着法治的社会规定内涵,后一内涵就是法治的社会生态问题。我们既要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构成的社会要素,也要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的发生机制。通过对法治生态的研究,可以消除各种有碍法治建设的非良性环境因素,为建立良性的法治生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具有联接书本法律和现实法律的作用,在我国这样一个实体法的国度,法律解释一直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了解清楚法律解释的概念、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有助于把握我国的法制现状,从而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红水河流域地处我国华南地区,是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是生态环境也不断遭受到破坏.本文指出红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华南地区公众的生活质量,为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因,必须强化红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