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红  许卫岗 《法制与社会》2010,(32):296-296
法理学中经常探讨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法学派对于"恶法亦法的观点",自然法学派探讨"法律应该是什么",而分析实证法学派则研究"法律是什么"。随着法治的发展,中国从关注法律是什么逐渐转变到关注法律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形成于近代欧洲,有关国际法的学说也是在彼时彼地产生的。综观西方国际法理论,有所谓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社会连带法学派、规范法学派等诸多流派。这些学派都以当时风行的西方法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反映了不同国家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利益和要求。譬如,自然法学派用自然法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认为国际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或者是自然法对国家之间关系的适用,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人类的良知、人类的理性以及人类法律意识等。这种观点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人霍布斯的哲学学说。霍布斯把世界严格区分为自然和社会两种状态。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们相互残杀的永久的战争状态,为了避免使人类在这种状态中被消灭,就需要有引导人们保全自我的理性戒  相似文献   

3.
郑强 《中外法学》1997,(3):118-120
<正>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教授O·列依斯特在其《三种法律思想》一文中,对他称之为“奠定了法学理论基础”的法律思想——规范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又称自然法学派)——进行了别具慧眼的分析和匠心独运的概括。他认为,三种基本法律思想各有依据和系统批判其他学派的观点,各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和难以互相取代的理论地位。最终形成相互批判、相互补  相似文献   

4.
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方法论检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时至今日,虽然西方的法学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的理论也对法学研究要不要讲究"家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以及社会法学派仍然是西方三足鼎立的法学流派,而构成"流派"的前提,又在于不同的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不同观念.自然法学派以自然法作为评判实在法的基本尺度,因而其研究方法常被人们称为"价值分析方法";分析法学派突出强调法学的科学性,以实证分析作为其研究的圭臬;社会法学派则以社会分析作为其研究目标,突出强调法律与社会实在关系的考察.总的说来,三大法学流派都从一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法学研究的路径,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法律问题.为此,作者不惴浅陋,就三大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卉 《法制与社会》2011,(16):297-297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法学家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观点的概括,分析不同阶段法律和道德的离合。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主要是指国家在相互关系上的行为规则.对于如何给国际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同派别的法学家根据自己不同的观点,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不过从各种不同的关于国际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近代自然法学派或实在法学派,还是晚近的社会连带法学派或规范法学派,它们都公认国际法是对各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即承认国际法的法律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法学派与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论战可谓旷日持久,而这延续多年的讨论中,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字眼,莫过于“法律与道德”.然而,剥离学者们对于这两个词语的无数种理解和定义,以最简单的视角看待这个论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法律与道德如何互相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又将作用于谁,是这一切争论最终所要探究的焦点.所以本文主要以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富勒的观点为基础,同时参考实证主义.法学派代表人物哈特的主要观点,观察两派如何解析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在探讨法律、道德和正义的关系与区别后,对如何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一命题提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潇 《现代法学》2003,25(1):141-144
格老秀斯以其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使国际法成为完整、独立、系统的学科,被称为国际法的“鼻祖”,他更是近代西方法学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理论的人。他认为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应受国际法和自然法的约束。在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中,他第一个使自然法概念摆脱宗教神学的约束,恢复和发展了自然法的世俗观念,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或人的本性。他希望通过他所掌握的法理学、哲学和神学的渊博知识,以其具有说服力的文笔,有助于国际和平的恢复和国际间法律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胡菁 《法制与社会》2015,(1):7-8,12
在自然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奥古斯丁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所提出的"永恒法"的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转化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理论的关键所在;其从"原罪"出发对世俗统治的合理性与人的守法义务所作的论证,使基督教教义成功地融入了中世纪早期政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中。奥古斯丁对中世纪法学理论之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一、哈特法律与道德的“有区别的适当联系论” 1、法律与道德学说方面的两种对立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两个学派长期以来相互对峙而又经久不衰进行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两个学派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自然法学派的法律与道德的绝对联系论。和分析法学派在法律与道德问题上的绝对区分论。  相似文献   

11.
目次一、引言二、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研究概况三、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主要思想四、对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反思一、引言1977年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批判法律研究大会,由此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的帷幕得以拉开。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学界开展得轰轰烈烈,一步一步走向兴盛,形成了一股反西方法律传统的学术思潮和一个具有叛逆性和颠覆性意义的法学流派——批判法学(critical legal studies)。批判法学对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此,国内有关论著已…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权与国际法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联系 可以说,近代国际法理论从一开始就和近代人权思想有过缘分。世人皆知,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Hugo Grotius),同时也是近代人权理论基础——自然法理论的奠基人。正是格劳秀斯将政治哲学从与神学相结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近代自然法理论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但是,19世纪以后,一方面由于在国际关系中帝国主义和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在国际法学中实在法学派、二元论的兴盛,国际法不仅未能在个人权利保护方面与国内法相互促进,反而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徐奇 《法制与社会》2013,(18):13-14
"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对国际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论影响巨大,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则为国际法基本理论的革新带来了机遇,即以马尔蒂·科斯肯涅米为代表的批判性国际法研究方法的创立。本文通过评述科斯肯涅米关于国际法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批判性分析,探求国际法基本理论发展的新路径,为现阶段国际法理论的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自然法学派与实证法学派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由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多维性,自然法学和实证主义法学都由于过度强调其中的一个层面而陷入了理论困境。本文分别从二者的价值层面、规范层面和秩序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二者的关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论富勒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勒是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以往自然法学派的传统,追求法律的道德价值,强调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同时,还将法律当做一个过程来研究,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本文从两则案例:告密者和斯派伦辛探险者案对富勒的法律和道德关系、法律的内在道德展开论述,展现富勒的新自然法思想及其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继自然法学派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后,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由英国著名法学家麦考密克和奥地利著名法学家魏因贝尔格创立——制度实证主义法学。这个学派与以往的学派不同,在许多法理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法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实证主义道路。本文通过详细介绍了制度实证主义法学兴起的背景、概念、理论目标以及方法论,阐述了对法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实际上也就是四个主要法学流派在不同时期的盛衰史。这四个流派即我们所熟悉的自然法学派,实证主义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其中除历史法学派仅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作为启蒙运动的反动而繁荣了一阵之后便消声匿迹了之外,其余三派至今仍以备自的最新型态——现代分析法学派,复兴自然法学派及社会法学派——鼎足而立,统治着西方法哲学界。三派之间的笔墨官司旷日持久,难分胜负。一方  相似文献   

18.
李文杰 《北方法学》2010,4(6):27-34
实证主义法学与新自然法学派博弈之论点在于法律是由单纯法律规则还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政治道德构成的。实证主义法学在强调法律为双重规则统一体的基础上,承认包括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以德沃金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构成除规则外,还存在原则和政治道德等因素,且主张自由裁量行为是法官在法律规定幅度内的司法行为,如超越此圭臬,就是一种法官的恣意行为、不正义行为。两者在法律构成上的长期激烈争论,旨在证成何种构成模式的法能最大效应地体现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的规范价值理念,或言之,法律应具有何种有效体系,方能消除人治状态而实现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法哲学命题,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就一直被讨论。在漫长的西方法学发展史上,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以及社会法学派,其各自对法律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立足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命题,以西方法制史上三个不同法学派的观点为依据展开研究、进行批判,以明晰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演变。  相似文献   

20.
<正> 自然法学说是资产阶级法学中的一种历史最久、最早的法学理论。这种法学理论在西方法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重大影响,起过重大作用。我们要研究西方法学理论,不能不首先研究自然法学说。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中,法律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事实上,也只有掌握了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才有可能运用国家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制定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