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羁縻州是封建王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行政区划体制。羁縻州制始见于隋代末年,唐代广泛实行,宋代有进一步发展,到元、明两代则为土司制所代替,其推行时间长达六百六十年之久。今仅就苗族分布地区的羁縻州,包括今贵州全省和附近省区某些毗连州县,分别列举加以论述。可是这些羁縻州的里里外外,都有或多或少的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并非封建王朝专为统治苗族特设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2.
为管理臣服的少数民族,唐朝设立了不同于前朝的羁縻府州。这固然是汉魏以来民族融合的产物,但也与唐代统治者民族观及当时客观民族形势有关。唐朝统治阶级一直心存族属观念,认为胡汉有别。而不少少数民族首领、家族早在唐朝建立之初即与唐统治者接触,参与唐政权的建立、巩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少数民族士兵也直接参与了唐政权的建立,这又是唐统治阶级制定民族政策不得不考虑的客观因素,也是唐设立羁縻府州的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罗施鬼国 南宋时期,西南潼川府路(驻今四川三台县)南部边境羁縻州中“乌蛮”(彝族)贵族的势力发展起来,统治了今川南与贵州省西部连接的大片地方,脱离南宋王朝的羁縻,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地方政权,称为“罗施鬼国”,或写作“罗氏鬼国”。 今先录明、清以来有关黔西彝族历史发展的记叙,有助于对罗施鬼国的理解。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1《建置沿革》说:“汉为西南夷地,唐武德三年改牂州,四年,又改牁州。诸夷杂处,其部落有七,曰卢鹿蛮者,即今罗罗也,俗尚鬼,号主祭者为鬼主,居普里即今贵州(按,今安顺市),数出兵侵牁地,为罗甸国。元和八年(公元813  相似文献   

4.
勤劳勇敢的水族,是唐代从百越族群中发展而成的一个古老民族。唐宋时期的中央王朝,便在水族聚居的今广西环江一带设置以水族族称命名的羁縻州县:抚水县、抚水州。水族因之被称为“抚水蛮”。《宋史·蛮夷传》载,抚水蛮“夹龙江以居”。龙江是都柳江支流,发源于今之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经周覃,转荔波,流入广西河池、环江、宜山、柳城等地。可见,水族至少在唐宋时期,即以环江为中心,散居于龙江流域的黔桂两省区毗邻地。经官兵多次“进剿”,大中祥符9年(公元1016年),改抚水州为安化州、抚水县为归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南边疆的羁縻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羁縻州是唐宋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行政建置,本文着眼于西南地区,结合全国的政治形势,对羁縻州的形成、演变、特点、社会基础及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羁縻州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多民族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复杂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与不平衡性的客观矛盾。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兄弟民族成员之一,主要居住于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地区、安顺地区和贵阳市郊区以及散居在其他专(州)、县(市),总人口一百七十二万余人(一九七八年)。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根据汉文史籍记载,历代中央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州、郡、县制利用当地部落酋长进行统治,实行“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7.
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式成立贵州省,“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马,属户部。置贵州都指挥使,领十八卫,而以长官司七隶马,属兵部。”这是贵州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贵州省境域由此前漫长岁月的闭塞、分散状态变成为政治、军事、经济统一的一个行省。贵州历史上的这个转折,是经历若干世代,特别是十至十五世纪初的五百多年间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至元末(公元1368年),贵州境城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在七至九世纪的唐代,今贵州境域的绝大部分属于黔州都督府(中间曾一度改为黔中道),是“化外”“羁縻州”,除曾在播州(今遵义)、庄州(今独山)短暂地设立过都督府以外,政治中心一直设在黔州诒所(今四川彭水)。唐代三百年间省内一直未形成一个政  相似文献   

8.
《贵州政报》2013,(8):12
黔府函[2013]134号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请求批复〈"三州"等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的请示》(黔发改呈[2013]133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三州"等民族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规划》实施要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生态、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全面或超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民族地区加速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全省科学发展、后发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黔中道"(主要在今贵州省境)没能进行有效管理,因此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唐宋时期的历史情况相当模糊,学者对该地区的民族状况也颇难梳理出一个脉络。笔者据宋初撰写的《太平寰宇记》黔州所载其所"控临番十五种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上溯下连,大致梳理出了唐宋时期"黔中道"的民族概况:在唐初可以说是仡佬族先民——牂牁蛮、柯蛮、葛僚、尚抽、勃傩、白虎各族的天下。唐中期昆明之裔的乌蛮六部自滇东向黔西及黔南发展,"侵地数千里",牂牁蛮大受削弱。五代末,布依族先民——提和俚人从桂北进入黔南,也占去仡佬族先民不少住地。原已居住在黔东南之侗族先民——蛮蜒在唐代也有较大发展,后更向北进入黔州。苗族先民没夷虽在唐代仅居五溪上游,但在宋代却向西有较大发展,其中田氏、冉氏也在黔东北日益壮大。而属于仡佬族先民的柯蛮和自蜀南迁居黔北的葛僚杨氏在宋代都有所发展,但自元明以后日益衰落,逐渐在贵州世居民族中从人数最大降为最少。  相似文献   

10.
赵永忠 《思想战线》2007,33(6):129-130
在宋代以前,传统的羁縻政策主要是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出发,特别是从与少数民族上层之间的关系出发而制定的。但到了北宋时期,在梓州路等西南民族地区实行的赈济、局部征收赋税、开展互市、开拓与经制等一些民族政策,并不只考虑少数民族上层的利益,也开始关注广大下层群众的生活和民族地区与主流社会对接,关注少数民族融入、纳入以农耕为主的主流社会等问题,民族政策呈现出社会性倾向的特点。一、北宋政府在梓州路少数民族地区的赈济活动北宋以前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主要是针对各民族上层的一种单纯的民族政策或对外政策,如“树其酋长,使自镇…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水族主要分布于富源、彝良、宣威等县市,是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古敢水族乡是富源县水族的主要居住地,这里风景秀丽、生态良好、文化深厚,有着世代聚居的水族村落,富源县水族的生活变迁,是水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住在水边的人" 水族的族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百越"中的"骆越".2004年出版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认为,水族自称"睢",居住在古代中原的睢水流域.族称"睢"被"水"取代,与唐代开元年间在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的抚水州(安抚以水家人为主体对象的羁縻州)有关.水族的生活习俗多与水有关,被称为"住在水边的人",历史上有水家、水苗家、水仲家、水边等称谓,后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黔府函[2017]16号省商务厅:你厅《关于请审批贵州省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请示》(黔商呈[2017]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馈州省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在规划实施中,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以发挥口岸对经济社会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口岸布局、加快口岸建设、扩大口岸开放、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口岸效率、提升口岸服务,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相似文献   

13.
<正>黔府发〔2015〕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帮助下,黔东南苗族侗族、黔南布依族苗族、黔西南布依族苗族三个自治州(以下简称三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三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仍是三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当前有利时机,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三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三州交通落后面貌,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赵秀英 《中国妇运》2004,(11):22-26
云南省妇联根据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精神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结合点,自2003年底筹集资金55万元,在我省楚雄、大理、曲靖、丽江、迪庆、玉溪、保山、德宏等8个地州市11个项目县,启动省“巾帼社区文化项目”试点工作。实施“巾帼社区文化项目”,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一)、发挥女性特点,开发乡村民族刺绣品市场项目:楚雄州妇联开展的民族刺绣品开发运用项目,结合彝州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实际,把开发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展示彝州各民族灿烂服饰文化,作为推动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何谓“羁縻政策”?《史记》载:说“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索隐》引《汉官仪》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紖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封建统治者的“羁縻政策” 比方说法是不对的,有歧视、侮辱之意。其政策的实际意义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是通过少数民族的酋领来实现,即封建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领一个职官称号,仍由他们世领其地,世长其民,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只要表示臣服就行。  相似文献   

16.
蒋明珠 《今日民族》2005,(10):49-49
10月17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领导出席,受表彰的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州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统战部部长、民宗局局长,各民族乡乡长等共6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文山州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总结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事…  相似文献   

17.
唐宋泸属东部羁縻州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有关史料 ,重新论证了唐宋泸州所属东部各羁縻州的沿革与地望 ,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及补充考证  相似文献   

18.
屈川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37-143
在唐、宋羁縻州制度和元代土司制度下,川南都掌蛮在笼络与安抚中获得发展空间而崛起,降至明初,明王朝对都掌蛮地区实行强行改土归流,遭到都掌蛮的强烈反抗.明王朝对都掌蛮多次征讨剿杀,残酷镇压,同时在都掌蛮地区推行强迫同化政策,致使都掌蛮难逃消亡噩运.对川南都掌蛮消亡原因进行探析,将引发我们对明朝民族政策和改土归流措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渝鄂湘黔交界地区,从行政区域划分上讲,包括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5个区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8个市县和张家界市的4个区县、贵州省铜仁  相似文献   

20.
张程云 《今日民族》2005,(11):49-49
11月15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领导出席,受表彰的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州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分管民族工作的副书记、副县(市)长,统战部部长、民宗局局长,各民族乡乡长等共6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云南省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