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理解日本"是当代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邻居? ·作为一名有历史感和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又应当如何应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鸿沟和现实冲突呢?  相似文献   

2.
张孝萍 《友声》2014,(4):37-38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     
《改变中国的密码》李宗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崛起的密码究竟是什么?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下?企业、技术、资金是怎样的一个现状?美国、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强盛之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何借鉴之处?这些值得每一位企业家、政  相似文献   

4.
李国强 《时事报告》2013,(1):105-107
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趋于常态化,一些尘封往事引起公众的关注,许多人想弄清楚:日本通过哪些手段"窃取"了钓鱼岛和琉球?大量历史文献和历史事实证明,对于钓鱼岛,无论是发现、命名,还是有效管辖,中国都比日本早至少500年,最晚从14、15世纪开始钓鱼岛就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然而,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日本对钓鱼岛的"先占"构成了钓鱼岛属于日本"固有领土"的基础。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布的"关于尖阁列岛基本见解"中,声称钓鱼岛是琉球的组成部分。那么,历史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日本的历史文献中,没有钓鱼岛属于日本领土的原始记载或证明。而日本与钓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的实体经济能为国家的供给侧改革做什么样的贡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和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深地感到了肩上的重任。比如中国人连马桶盖都要去日本购买,难道中国连马桶盖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制造不了吗?其实不然。中国实际上有很多好的产品,质量也非常好。但是由于品牌观念的淡化,  相似文献   

6.
尤蕾 《小康》2019,(10)
正每一个湾区的崛起都有其独特的经验与法门,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湾区的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与日本东京湾区,都有哪些发展秘笈?目前世界上业已存在的湾区中,算得上"黄金湾"的非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与日本东京湾区莫属,它们被公认为是世界三大湾区。每一个湾区的崛起都有其独特的经验与法门。作为湾区中的"前辈",能够给刚刚起步的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是谁于1915年在日本第一个向国内弛报了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谁创办了我国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向勇 《时事报告》2013,(3):28-28
经济的繁荣让我们每一个国民体面地生活,军事的强大让每一个国民很安全地活着,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让每一个国民富有尊严地活着。这几年,"日流"、"韩流"在中国非常流行,同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国家,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根子究竟在哪儿?首先是观念的问题。以前我们老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唱主角,文化做配角,  相似文献   

9.
余南平 《传承》2012,(19):75-75
随着中国对钓鱼岛主权宣示和反制日本"钓鱼岛国有化"行动的升级,一个攸关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问题随之而来,即在未来的"中国成长"道路上,我们将以何种能力来保卫属于自己的核心利益?哪种长期投资可以满足中国国家主权利益维护和经济转型的双重需要?国际关系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过之而不及,故予此名之。可到了近代,人们却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也?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玷污中国。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相似文献   

11.
十一月十二日,日本佐藤政府和自由民主党,不顾日本人民的坚决反对,在众议院强行通过了"日韩条约"。这是日本佐藤政府加速复活军国主义的一个严重步骤。这也是美帝国主义勾结日本反动派,在亚洲扩大侵略战争的一个严重步骤。"日韩条约"是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条约。这个条约不仅是针对朝鲜的,也是针对中国的。中国政府不能不对  相似文献   

12.
张孝萍 《友声》2014,(3):44-45
<正>有两位日本老人,一个叫原正市,一个叫远山正瑛。他们一个是被誉为"日本袁隆平"的水稻专家,一个是被称为"日本愚公"的治沙专家。他们都是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友谊奖"的获得者,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在古稀之年来到中国,将自己毕生积累的技术和心血献给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原正市,1917年出生于北海道岩见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事  相似文献   

13.
<正>结束于70年前的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非生即死的涅槃之举。中国抗战胜利一个重大而直接的结果,便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了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然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日本,都出现了"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至今阴魂不散。岛内分裂势力也以此谬论为依据,宣扬"台独"分裂理念。台湾地位真的未定吗?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国际法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外交有没有"大战略"经常看到中国国内发表一些论述日本内政、外交有什么战略、有什么深远阴谋的文章,而日本学者、官员看后往往会苦笑说,日本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几乎都没有长远战略,正因为没有战略,明治维新后的一百多年才会总是跟着别人跑,战后更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失去的20年"(指1990年代以后的长期经济低迷),至今还走不出停滞的怪圈。中国从古代开始讲究战略,是否因此类推日本也有这样那样的战略?那么,日本究竟有没有长远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5.
李立 《统一论坛》2012,(5):8-10
"九二共识",就是1992年11月祖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所形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那么,共识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历史的真实又是什么?让我们对"九二共识"形成的前前后后作一探析。事务性商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87年底,长达30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用15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的一个号召。自有落后于世界先进之屈辱感以来,实现科技繁荣,一直是国人的一个梦。从上世纪初的"科学救国",到50年代的"赶英超美",到80年代重提实现科学技术居其一的"四个现代化",再到世纪末的"科教兴国"战略,整整一个世纪了。在新世纪里,中国人已觉得自主创新之紧迫,但梦不得圆,气不得吐,创新指数不仅落后于战后曾沦为废墟的日本,甚至也不如历史上比中国更积贫积弱的韩国,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十年后在亚洲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是哪国?”回答“是中国”的日本人有47%、韩国人有53%、中国人有73%。这是日本朝日新闻社和韩国东亚日报社最近对中、日、韩、美四国进行舆论调查得出的一个结果。 这项调查分别在日、美、韩全国范围和中国的北京市实施,主要探寻四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既需要适当的"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长期以来,中国主要奉行的是"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企业只是到世纪之交方开始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和投资活动。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0.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