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听领导和传媒教导百姓说,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小事抓起。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我也用这句话教育儿孙,在单位要为国家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但他们反问我:“一个西瓜顶多少芝麻?我们一滴一滴地节约了一盆水,领导却一盆一盆地往外倒!这不是抓小放大吗?”这句话把我噎住了,等我回过神来,只能给他们讲一些西瓜芝麻都应抓、管西瓜的人抓西瓜,管芝麻的人抓芝麻之类的大道理。然而,我在讲这些话时,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之感。气不壮是因为我知道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的事发生得太多太多了!试列例若干。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1,(9):19-21
2011年5月12日,当我们满怀自豪幸福地纪念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30周年时,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并为此奉献出全部智慧和心血的陈慕华大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慕华大姐在担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前后的难忘岁月和感人肺腑的往事,犹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那感人的一幕幕、一桩桩往事,让我们在深切缅怀慕华大姐的同时,更被她那种对中国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的深切关心和全心投入所感动,也激励着我们弘扬慕华大姐的精神,为中国儿童少年福利事业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致以布礼,这是我在少年时代写信时最爱用的一个词,大约知道是致以布尔什维克敬礼的意思,懵懂中更觉神秘和崇高。30多年过去了,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无数先进英模和身边老大姐身上接受的教育及感动中,更深切领会到这个词的丰富蕴涵。又逢建党纪念日,不禁让我想起15年前一次难忘的党课。15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机关团委组织年轻人到离休老同志家中上党课,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那将是一堂我15年没有忘记,今生也不会忘记的党课。去之前,我对罗晓红大姐略有印象,《中国妇运》曾刊登过她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的照片。大姐当年已然80多岁,耳聪目…  相似文献   

4.
陈粒 《创造》2007,(10):58-59
王洲是束河古镇国际乡村酒吧街的设计者,谈到这个项目时,王洲说:"我没有任何的创造.束河本自俱足,所谓的创作手法在这里都显得多余,我试图抛开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一份原汁原味的心情释放到设计中,让设计回归自然,无为而治,这是最好的方案."难道<创造>会采访一个"没有任何创造"的人吗?不会.国际乡村酒吧街原来是束河古镇旁的一片荒地,没有创造,酒吧街不会从地里长出来,这还是人为的东西,是设计出来的,只是这个设计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5.
张平 《福建乡土》2011,(2):30-30
油菜花丛有一条秘道,我们钻进去,村庄就捉不住我们了。我们在里面长得油菜花一样灿烂,也完成一次伟大的爱情,我把金黄的花扎在妹妹的头上,在秘道里,我还塞给她一粒糖果。我们知道蜜蜂有许多糖水,在油菜花丛,我们追逐着蜂儿,  相似文献   

6.
离开水的鱼     
姚秀梅:1963年9月20日生,安阳市北关分局灯塔路派出所片警我知道姚秀梅离了婚,且独自一人带着女儿过生活。采访时我怕我的语言稍有不甚便会触到她的婚姻的痛处,所以我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说:人和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把一生细细地过一遍筛子,有许多事情会顺着筛眼儿流走了,但肯定也会有许多经历过的生活,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壁上,幸运的是,它们总归是在我们回忆时一眼就能瞧见的幸福或痛楚……她一眼就看透了我。她明白我采访她的目的。于是她说:都说女人是靠回忆细数青春,我懒得回忆,这么多年来,婚姻没有给我留…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很多人都把我称为老代表,这当然没有错,毕竟是三届连任,参加全国人代会有十多年了。但我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新代表。因为在每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间会面临很多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人大代表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新征程上需要创造新辉煌,对每一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而言,履职都是全新的,要求也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我参加工作整整30年了,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而更令我感慨的是这30年有22年是在全国妇联度过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秘书处,还是在离退休干部局,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为妇联的领导服务。全国妇联在称呼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德高望众的领导称大姐。我为大姐们服务,也从她们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回忆在妇联工作的时光,众多大姐的身影在我脑海里涌现,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散落在我的记忆里,我很想用一根丝线把这些  相似文献   

9.
没有经过冬日严寒的人,体验不到阳光的温暖,没有经过夏天酷暑的人,体验不到泉水的甘甜。康乐社区的大姐们,是给我生活带来阳光雨露的人。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你们——康乐社区居委会的大姐们。在我生活处在最困难、最无助、几乎绝望的时候,是你们代表党和政府给我送来了关怀和温暖,是你们用辛勤的汗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康克清大姐,心情无比激动。敬爱的康克清大姐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她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精神,她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党性原则,她热爱儿童、关心妇女疾苦的母亲情怀……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对于长期在康大姐身边工作的刘国和师傅和我来说,大姐的身教言传,更使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2)
正红旗渠这个名字对像笔者一样的60后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曾在学校的组织下,看过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历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红旗渠》,对林县人民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深表敬佩,片中的主题曲至今也耳熟能详。不过,很是遗憾,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机会一睹红旗渠风采。还好,前不久当杨震林把他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写就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寄给我时,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这部洋溢着时代主旋律的新书,竟被作者所展示出来的红旗渠故事所深深打动,也算补了一次有关红旗渠历史的课。  相似文献   

12.
我是外地人,是从大山中来的,也就是城里人所说的“老塔儿”和“土老冒儿”。因为我是“老塔儿”,见到的多是冷面孔,经历的冷遇更不必说。我当了保安消防队临时队长后,每天吃完中午饭都要到收发室去拿《天津日报》和《天津石化报》。日久天长,和收发室的收发员大姐们也就很熟悉了。收发员大姐们对我很客气,每次拿报纸时都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或说一句“吃完了﹖”时间一长,大姐们一看见我向收发室的窗口走去,她们就把分好的报纸拿在手里,微笑着等我。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平常的,但我却由衷地感激。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14.
王津平 《台声》2001,(12):10-11
1988年,我终于踏上了“隔着迢遥的山河”,踏上了在梦里已探望过无数次的祖国大地。那是我自1972年留学美国就想做而一直没有做的事。那一年,台湾解严,也是我自1975年返台后第一次离开台湾。缘起于美东第一次两岸都有人参加的夏令营,在林丽韫和林钗两位大姐热情的邀请下,我像登陆月球、梦游般一样地飞抵北京———接待我的人多是当时还回不了家的台胞以及台胞的第二代。海峡深情系两岸。每个全国台联的朋友都像自家人一样的亲。10多年来,我一直就有那么一个暖和和的感觉:全国台联就像我们的家———我们在北京、在祖国…  相似文献   

15.
让座     
1955年7月的一天早晨七时,我从北京前门一座小客店出来,匆匆赶到开往中国人民大学的电车,车上人很多,我勉强挤上车,歪歪扭扭地站在车门口。昨晚为准备考试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参军前只读了一年初中的我,进城后利用业余时间千辛万苦地补习了初中和高中课程,考取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而今天的考试就是我能否实现宿愿的关键一搏。我默默地想着,假若有个座位休息一会养养神该多好。也许是我太疲惫了,脸色可能非常难看,以致令人怜悯,坐在门口座位上的一位大姐看了我一眼急促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不容分说地拉住我硬是把我摁在她坐的位子上,可能是…  相似文献   

16.
我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一名从农村基层被推选出来的人大代表,我接触最多的是农民,心里装的最多的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作为一名乡长,我的工作强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履行代表职责,我把这一职务看得和自己本职工作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醉读海迪     
海迪大姐和我是好朋友。她是作家,我是编辑·她在济南,我在沈阳,我们有时会在网上通信,聊写作,聊绘画,聊音乐,却从不曾聊过喝酒。知道海迪大姐的第一次喝酒,还是看她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其中有一篇《初一到十五》,海迪大姐在文中记载了自己少女时代的一次醉酒,也是人生的第一次醉酒。那是在鲁西的乡下尚楼村过年时,被一位叫“春青姑”的“长辈”拽去“干酒”,与众姐妹们“干”了一通下来,“从初一昏昏沉沉到初五”,酒的神秘和壮烈,酒的妙处和苦涩第一次被15岁的海迪  相似文献   

18.
老郭和呼和浩特许多交警一样,上班时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下班后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过着平淡的生活。他说:我没有什么崇高理想,肯定变不成参天大树,我愿意像一株小草一样生活。  相似文献   

19.
收藏往事     
傅翔 《福建乡土》2011,(3):20-21
想起来,收藏也许是一种天性,人人皆有。就像动物热衷于贮藏食物一样,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有这样一种癖好:把自己喜爱的东西藏匿起来,不让人夺去,可是,又往往忍不住要在同伴面前显摆。我小时候最爱收藏的是烟盒,纸做的。只要大人有那种我们没有的烟盒,我们便两眼放光,注意力全在那烟盒上了。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7月 1 6日 ,惊悉邓六金老大姐因病不幸逝世的消息 ,心不禁忽地一沉 ,一位坚强勇敢的红军老战士、一位亲切慈祥的革命老妈妈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 !翻看着和邓大姐的几张合影 ,她的音容笑貌 ,她的谆谆教诲 ,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第一次见到邓大姐是在 1 997年的秋天。那时 ,我刚从部队转业到国管局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不久 ,一天上午 ,侯局长对我说 :走 ,我们去看看邓六金大姐。谁是邓大姐 ?在去邓大姐家的路上 ,局长向我讲述了大姐的革命经历 :她 1 91 2年生于福建上杭的一个贫苦农家 ,因生活所迫 ,从小被送做童养媳 ,历尽苦难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