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也难以摆脱交通拥挤的困扰。交通拥挤不仅给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交通拥挤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交通拥挤成因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北京城市规模,特别是市区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过度集中,旧城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29,000人。北京已出现住宅紧张、交通拥挤、水电气不足、用地奇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为此,中央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疏散市区人口。应着重发展卫星城,逐步把市区的一部分企业和单位迁移到卫星  相似文献   

3.
高尚涛 《前线》2017,(1):79-83
巴黎为解决因人口增长和机动车增加导致的交通问题,大规模改善城市路网结构,大力提高公交运载能力和完善公交出行方案,采取公交优先的路权分配方式,打造三位一体的"大公交"系统,取得良好效果。北京在解决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交通问题方面,也采取了许多实际举措,成效十分显著,问题也依然突出。建议北京借鉴巴黎经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地铁和汽运公交系统的线路和站点配置,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方案,出台城市交通发展的地方法规,确保北京交通治理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染农村的气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菜和水”,这种环境保护上的恶性循环,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乡进城,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长年居住在城市。然而,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失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失业加剧、城市环境失衡等,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车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要“三手联弹”郑言成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这是世界大多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都曾经历或正在面临的难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北京也很难例外。1996年,全市共发生交通拥挤堵塞16798起,市区严重拥堵的路口、路段已从1994年的3...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既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现代城市素质的根本。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球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危害.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8.
城乡分割的历史是形成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城乡壁垒使农民难以享受国民待遇,城市扩张使无地农民群体扩大,城市污染转移严重破坏农村自然环境。因而,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统筹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必由之路,统筹发展能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统筹发展是消解社会不满情绪的有效措施。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解决好几个问题: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国民待遇,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布局,认真解决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周耀东 《前线》2014,(5):88-90
<正>近10年来,北京公共交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污染(声、气和固废)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也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北京交通的核心矛盾在于其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多元城市目标定位、单中心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巨大常态化交通流等加剧了交通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态势。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综合规划、精细化管理和管理手段转型等方面着手,建立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是北京破解交通难题的必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拥挤的交通,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成为当前很多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当前交通拥堵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当前交通拥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中央新闻传媒对山西一些地方关井压产不力,私开煤矿屡禁不止、市场趋旺的问题曝光后,山西省长刘振华质问当地领导干部,为什么新闻记者发现的问题,我们搞实际工作的却发现不了﹖为什么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政令在某些地区不畅通﹖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有的干部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公肥私等违法乱纪现象熟视无睹﹖只有等新闻记者将问题捅出来后,在上级部门的督促和社会压力下,才来表态呢﹖这是每一个做实际工作的领导干部必须反思的问题。现实中一些地方存在违法乱纪等问题,做实际工作者“熟视无睹”,而在被新闻记者发…  相似文献   

12.
交通区域拥挤收费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升 《求实》2005,(Z1)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 ,一些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的。目前 ,全国 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有 2 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己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90年代中后期 ,上海等城市中心区 5 0 %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更是达到 95 %,全天饱和度超过 70 %,平均车速下降到 1 0km/h。为此 ,交通问题日益引发各城市政府的重视 ,并已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以广州市为例 ,城市机动车辆从 1 978年的 2 .2万辆增加到 1 997年的 6 1万辆 ,增加了 2 7.7倍 ;而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从…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出路:北京市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嘉广 《新视野》2005,(4):24-27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京津冀北城市群崛起、城市化进程加快、小轿车全面走入家庭、人们出行及出行需求的变化等严峻挑战。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交通结构,结合北京自身特点,应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运分担比重;引导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压缩出租汽车所占比例;积极为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首都经济发展模式和目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北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我认为,应建立可持续的首都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要建立绿色的、环保型的首都经济发展模式。因为没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的现代化,将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根据首都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突出,具有人才、科技等优势的特点,首都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应是:以科技为先导,将“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才开发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依托,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根据北京的现实条件和“四个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北京的人才、科技优势,建…  相似文献   

15.
邢华 《前线》2017,(9):79-82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全局性改革。其主要任务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承载着人们最美好的希望。但是当前许多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正面临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困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也是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是国家首都,也是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型城市。过去,由于北京人口急剧膨胀,城市治理较多从需求侧入手,采取限  相似文献   

16.
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的交通建设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呈现出大城市快速发展期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问题一:交通结构有所改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了交通出行的增加。据近年的统计表明,北京人均出行次数为每日2.76次,比1986年的1.61次增加了71.4%。同时,出行半径扩大,对交通服务提出了更多需求。经济发展还加快了道路交通的机动化,突出表现是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在10-15%,到去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近…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发展低碳建筑和住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周进 《北京党史》2014,(4):39-41
正城市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首要指标,历来是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其人口总量、结构、质量均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口问题成为当前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城市人口规模经历多次阶梯式增长,目前处于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949—1960年,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高机械增长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1,(2):F0002-F0002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北京“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共提交议案提案1500余件。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环境、城市管理、立法监督等议题备受关注。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踊跃发言,为北京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林小波 《前线》2009,(12):40-42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北京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的主题。这一主题既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实际,又凸显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成为北京市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特色。作为首都建设的主力军——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这一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注重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