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山,傲居京西。山脚下,有个不足百户的村落———洪水口村。曾几何时,这里生活贫穷,经济落后,外债沉重。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始终难圆。洪水口村不能这样活,不能这样过。但路在何方?洪水口村人不停地在探索寻求。物理学上有个杠杆原理,只要找准支点,小小的杠杆就能撬起庞然大物。公元1998年,在新当选的党支部带领下,洪水口村人最终找到了这一支点,那就是走依托灵山有利区位,借助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和多种经营的道路。驶上这条致富之路的洪水口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经济长足发展,生活日渐红火,顺利跨入小康村行列。事实证明,这…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2005,(11):F0003-F0003
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佛崖底村有55户250口人.70亩耕地.山高坡陡,十年九冲.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近几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保庆.带领村民打了一个又一个翻身仗.他们修建防洪大坝1000米.根治了洪水泛溢;投资30万元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养鱼池3个,占地1000平方米游泳池一个;投资28万元建成占地3600平方米文体广场一个;投资10万元,  相似文献   

3.
资兴市汤边村有1400多口人。1992年前,村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人均纯收入只有400元,村集体负债2万多元,村干部的误工报酬无法兑现,村里无人管事,象盘散沙。1993年,党员金力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大力开发狗脑贡茶和温泉两大特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就摘掉了汤边村的贫困帽。如今,该村已拥有村级积累2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966.7元,是汤市乡的首富村。村党支部搞茶叶开发时,村民们的自留山上大多还有一些低产油茶树,对村里发动他们砍掉油茶树种茶叶树一时难以…  相似文献   

4.
双辽市郑家屯街工农村曾是“市领导不放心、街道领导操心、村干部不顺心、老百姓不安心”的乱村。然而在短短的两年间,街道党工委靠选准一个带头人、建强一个村党支部,使党支部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实现了由“乱”到“治”,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3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近一千万元,成为全市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5.
群雁高飞头雁领。和广大村民距离最近的干部莫过于村里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长期以来,他们肩扛着千钧重担,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默默奉献。在有着“东方诺亚方舟”之称的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就有这样一位先进典型——二龙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平。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1999,(1)
1997年8月31日,对于娄烦县顺道村1700多名村民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在本村掌权二年之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太“辞职”。村民为他们苦苦告状的“收获”稍感欣慰。然而,仍在告状不止的村民却深深地失望:面对刘平太将一个亿元村搞垮和损公肥私的种种事...  相似文献   

7.
一年“创建”,永泉村今非昔比,村党支部─—抚松县抽水乡永泉村在1998年全乡7个村的“创建”综合评比中,不声不响地拿了个第一!今非昔比,这个多年的“老大难”村如今令人刮目相看了。上任一年多的永泉村党支部书记臧月英告诉我们:是“创建”活动给了永泉村打翻身仗的机会,成绩来之不易。永泉村有居民232户、1012口人,耕地2786亩,资源相对贫乏,村民一年忙到头,也就收入个一千多元钱,生活不宽裕。永泉村人不仅经济生活贫困,更致命的问题是,前些年,村干部责仟心不强,处事不公,严重损伤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对村干部的抵触情…  相似文献   

8.
中元,这个白族占总人口90%以上、最高海拔2800米、拥有1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委员会,是泸水县乃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脱颖而出的一颗“新星”。新一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为群众办了几十件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受益到身、感动到心的实事。全村2588名村民和77名党员众口一词:他们是既务实苦干、又舍己奉献的新村官。  相似文献   

9.
走进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巷道笔直干净,民居排列整齐,住房宽敞美观,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景象。村民们说,泥沟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他们有一个好“领头雁”——芦学勤。2002年担任泥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芦学勤践行共产党员的宗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引路人”、“探路人”和“贴心人”。  相似文献   

10.
太平村位于柳河县城近郊,在这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零点六亩的村里,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几年都在三十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将近四千元。在创建“五好”村党支部的活动中,太平村党支部是如何带领村民走上经济发展之路的呢? 重科技发展效益农业 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零点六亩的实际状况,村党支部感到,单靠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粮食种植,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大会,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高的效益。经过研讨,他们把着眼点落到了依靠地理位置优势,进行产业调整,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上。村党支…  相似文献   

11.
我们西岳庄村共有400户人家,1200口人,曾经是远近有名的穷村、乱村,经济基础差,干群矛盾突出,一度是王口镇的“老大难”村。2003年,我被选为村党支部副鹅记、村委会主任,主持支部工作。从上任那天起,我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既然村民选择了我,我就要勤勤恳恳地为村民干些实事!  相似文献   

12.
下缸窑村,位于辽宁省灯塔市西南部半山区。全村共有610户,2031口人,耕地3299亩,荒山1300亩。2000年,村集体收入6万元,债务80.2万元,资产负债率105.6%。村民人均收入2700元,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后进村。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后,下缸窑村在党支部书记李忠宝的带领下,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他们创造的“连心卡”活动,对改进干部作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具有典型意义。 一、“连心卡”活动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080元增长到10285元;村集体企业由无到有,发展到3个,村年集体收入由2400元增长到30余万元……杨玉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界牌村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让不少村民感叹:“这个女‘村官’,确实不一般!”  相似文献   

14.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15.
当门源县仙米乡桥滩村的村民们得知他们尊敬的肖瑞华部长去逝的消息后,全村群众无不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大家为这个不幸的消息惊呆了,村党支部书记尚朝宪哽咽着说:“他是我们庄稼人的贴心人,他生前对我们村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5):46-46
河北省永清县大焦垡村党支部书记张艳柱曾是县里一家私企的“白领”,收入颇丰。在村民期盼的目光中,他毅然放弃了理想的工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为了发展市场,他举家搬到市场边上的两间小厢房居住。在他的努力下,村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亿元,村里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2,(1)
2000年初,河北武安市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定了《农村“两委”一制三化规范管理办法》。一制,就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三化,就是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1.积极推进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市委重点建立并狠抓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村党支部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对村内的重大问题,未经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自打李春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永吉县金家乡二道埠子村就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道埠了村过去穷得出了名,荒山秃岭,道路不平,土地贫瘠,人均收入才六七百元。1989年,李春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带领群众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村里在70年代建了一个小水库,是个“半拉茬子”工程,全村的90公顷水田三年有两年插不上秧。李春霖发动村民修水库,可是手里没有一分钱,李春霖说:“古代愚公能挖山,咱们靠力气搬石头!”他带人满山遍野找石头,用车推、用肩挑,点点地运到大坝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十…  相似文献   

20.
“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山坡上,鲜花、绿树环绕着山庄,宽阔的广场上孩子们荡着秋千、唱着歌谣,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男女青年成双结对徜徉在鲜花盛开的花园里,中年人则开着自家车进进出出忙碌着各自的事业……”20多年来,胶南市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北窑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刚的梦里经常出现这样一组生动的画面,为将图画变成现实,他放弃了能使个人发家致富的电焊业,选择了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