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雕塑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迥异被誉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相似文献   

2.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陶阳”是景德镇的别号,清代龚拭在《景德镇陶歌》中如此赞美这座千年瓷都。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上没有瓷字,因而古人论瓷多不称瓷而称陶。景德镇的陶瓷业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700年。北宋景德元年,真宗帝在这里设置官窑,瓷器底款为“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一种瓷器新品种——宝石红瓷日前在景德镇研制成功并通过专家鉴定。这种瓷瓷胎通体晶莹玉润,呈现出高贵、雅致的桃红色,具有独特的“透非薄、红而雅、细且精”的瓷质美,是一种高温有色硬质瓷,属于景德镇传统高温瓷范畴的高档新瓷,正好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燃烧不息的窑火,烧出了一个光彩夺目的陶瓷王国。瓷都景德镇丰富的陶瓷历史遗迹、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术和瓷味十足的地方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旅游文化。您来景德镇,有几个地方不可不到。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在景德镇陶瓷馆内共收藏了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一万八千多件,有自五代以来的名  相似文献   

5.
徐年瑞 《友声》2013,(2):35-35
<正>中国景德镇瓷器名闻天下,世界各国有不少爱好者。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就和青花玲珑瓷结下深深的情缘。恒安石1920年出生在山西汾阳,父亲恒慕义早年受教会派遣到中国办学校。一次到南京办事,在餐馆看到青花玲珑餐具十分雅致,就喜欢上了。那时交通不便,来一趟不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瓷都”,她以悠久的产瓷历史、丰富的陶瓷文化、光辉的制瓷业绩和无数价值连城的精品力作而名扬全球。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的瓷都景德镇,正日益加强与宝岛台湾的交流合作,共同弘扬祖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据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底,来景德镇观光旅游、考察交流、投资经商的台胞已达五.8万人次。1990年10月14日,台湾耐火材料工业同业公会工商考察团一行38人,飞越海峡,来是德镇参加首届国际陶瓷节。其间,考察团还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举行了“海峡两岸陶瓷工业同仁座谈会”,实现了两岸陶瓷界的第一次沟…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4,(2):63-63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青花汾水属于青花瓷的一种,是在瓷土坯上直接用钴色作画,上釉后再通过1550才聂氏度高温烧制而成。绘画技法上与中国画的水墨小写意渊源颇深,墨分五色,钴亦有五色,以此单色表现所绘内容的多彩。但在初画到瓷土坯上时,都是黑色的,高温烧制完成后方能显现多层次的蓝。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积淀了丰厚的陶瓷文化资源,为开展陶瓷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景德镇陶瓷文化这根主线,最大限度地弘扬陶瓷文化开放、博大的精神,发挥陶瓷文化独特魅力,以瓷为媒、以瓷会友、以瓷凝心、以瓷聚力,构筑瓷都统战工作“新舞台”,文化统战新格局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李双喜 《今日民族》2013,(10):38-4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的称谓。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以釉透如水、胎体质薄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10.
一“湘瓷”始于东汉,兴于清末,盛于当代。本世纪初,曾任过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的熊希龄亲办醴陵“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湖南陶瓷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建国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关怀下,“湘瓷”焕发生机,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到70年代后期,湖南瓷业在全国8大陶瓷产区中已稳居第二,仅在艺术瓷总量上次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江西产区。80年代中期更发展成为全国日用瓷中心。尤可称道的是,从60年代开始,全面装备人民大会堂,特供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用瓷、国家礼品瓷、联合国大厦用瓷、国宾馆用瓷,直到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悠久的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文明,使景德镇这座千年古都魅力独具。 多年来,景德镇统一战线扬优成势。以弘扬陶瓷文明为主线。团结、引导各方力量。开展特色活动,拓展对外交流,凝聚发展合力,构建文化认同,形成了“文化统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驰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镇,自汉时就成为了中国商贾投资创业的四大重镇之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伴随招商引资浪潮涌入,“瓷都”经济更是红红火火。然而,一股潜滋暗长的邪恶势力,给这里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泰中友好使者、泰国诗琳通公主访问瓷都景德镇,带来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留下了她酷爱陶瓷文化的深情。 诗琳通公主喜爱景德镇瓷器。早在少年时代她看到皇宫和国家博物馆陈列的景德镇名瓷,爱慕不已。青年时期在北京大学进修期间,在国家领导人接见她时,看到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4.
学会宽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说,日本生产的电子琴,什么声音都可以摹仿,甚至可以包括一支交响乐队的全部配器;然而,唯独江西景德镇独创的瓷乐,电子琴无法摹仿。去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西时,聆听了瓷乐队的演出,并饶有兴致地吹奏起瓷笛……  相似文献   

15.
卢柏松 《江西政报》2008,(22):I0004-I0004
2008年10月18日,200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景德镇隆重开幕。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省领导刘上洋、赵智勇、蒋如铭、洪礼和、王林森、彭水根,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薛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士、顾真安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产瓷区的参展商、采购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8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此处“水土宜陶”。自汉唐以来,千年的窑火与“水土”交融,犹如凤凰涅檗,既铸造了享誉世界的瓷都品牌,也催生出景德镇灿烂的陶瓷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长期以来,这里培养、聚集了一大批从事陶瓷艺术的名家和立足陶瓷产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广泛分布在民主党派、科研院所、民间团体和非公企业等领域内,成为瓷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江西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瓷都”,迄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她不仅创造了世界陶瓷史上的光辉业绩,而且蕴育了源远流长灿烂的陶瓷文化。台湾陶瓷业发展和陶瓷文化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今年2月27日,《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展览》在台北鸿禧美术馆隆重揭幕。这是继96年2月《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展》后,在台湾举办的又一大型景德镇古瓷展览。来自  相似文献   

18.
蓬生 《小康》2007,(4):84-85
沈家良简介著名陶艺家,现任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曾在景德镇从事陶艺创作多年,1090年代初返沪,创建上海第一座陶瓷专业创作基地,点燃“海派陶艺”的火种。作品《晚归图》系列一举荣获“全国中青年陶艺家收藏精品大赛”金奖;《冰肌玉肤图》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奖;《浴女图》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春江花月夜》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迎春图》获“首届国际陶瓷节陈设瓷精品大奖赛”优秀创作奖。多件作品被日本恩巴中国美术馆、中国景德镇陶瓷馆、上海半岛美术中心收藏陈列。  相似文献   

19.
涂健圻 《台声》2014,(6):100-103
中国是瓷之故乡,素称“世界瓷国”。陶瓷,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大发明。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某种意义上说,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位于闽中屋脊的中国瓷都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是一个以“瓷”闻名天下的特色县份。  相似文献   

20.
古彩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具有独特的风格、深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艺术语汇,呈现出一种浓烈的传统民族气息和审美取向,本文简要概述了古彩的艺术特征,从古彩的表现内容、构图、设色等方面探讨古彩审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