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先贤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的这一思想竟与现代的人力资本理论遥相吻合。我们正原——大昌修车有限公司,正是依靠人力资本投资而“一树百获”的。正原——大昌修车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修理高级轿车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0多年前,管子就曾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思想,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拉美特利则进一步把教育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近代舒尔茨也提出“人力资  相似文献   

3.
凌龙华 《群众》2017,(16):61-61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统社会,乡土中国,文化始终根植于“耕读”两字。“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建树角度论,读书也是耕种,且是最有收获的“百年大计”。“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嘲讽的是草莽英雄对文化的蔑视,隐痛或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历史的舒展随即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不读书”的英雄一执政,幡然省悟,则无不对文化推崇倍至。“马上得之,焉能马上治之?”于是,汉高祖刘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孔子敬礼,一举把儒家文化抬举到治国平天下的“庙堂之高”。  相似文献   

4.
乡宁县政府此举与其被鼓噪为“杀富济贫”,莫如称为“逼富助贫”或“劝富助贫”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5.
乡宁县政府此举与其被鼓噪为“杀富济贫”,莫如称为“逼富助贫”或“劝富助贫”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重任。要尽好责任,挑好担子,最基本的一条是要躬身实践,踏实做事。这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中青年干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做事呢?我认为,应该有好的思想基...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有个“管鲍之交”的故事,说的是的鲍叔牙与管仲一起做买卖,得了利,管仲自己多拿了一些。有人告诉鲍叔牙,鲍叔牙说,因为管仲家贫需要钱,并非人贪。管仲曾数次为人出谋划策都不成功,有人背后议论时,鲍叔牙说,是时机不利,并非管仲不智。管仲曾几处做事被人赶走,有人因此怀疑管仲的品行。鲍叔牙说,是因为那些人不识才,而不是管仲不贤。管仲听说后感激不已,仰天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8.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容易走人操作误区,最易陷入的误区有十个: 一、有劳动能力者不保障。有的地方以救贫不救懒为借口,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不予保障。这种做法不妥,当前有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有的并非不想做事,而是找不到事做;有的则是做着事却挣不出糊口的钱来。如对此不予保障,低保这个“最后一道安全网”就有了漏洞。 二.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有的地方在实施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建议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认为低保对象得到的保障只是相…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10.
孝道 人能守住身,不令老人分心,正是尽孝。在外边做事的人,常挂念老人,以为是尽孝,错了,那是思亲,不是孝亲,必将职分内的事,做到完全,将本分内的道,尽到完全,那才算尽孝。因思亲而不能尽道尽职,正是加罪老人了,怎能算孝呢?  相似文献   

11.
名人名言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荀子·天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  相似文献   

12.
人常颂师云:师者,蜡烛也。闻之,心中凄然。试想,我辈为师者,终一生,泪不止,身成灰,然所明者不过几丈而已,焉能不悲哉?直疑此非为颂师,而欲杀师矣。窃以为,与其为烛,莫如为火柴,于一刹那间而燃烛数枝,命虽更短,然身无泪痕,而功倍于前者,岂不快哉!且为师之道,实非亡己而明世,乃育人而人明世也。此为师之真谛也。然此喻亦非佳者,亡师而明人,理不通,亦非世尊师之道,如世欲明而先亡其师,则师难为师,师将不存,生无从学,世亦难明。世间偏有俗人以此道治师,可叹。为师者,莫如打火机,世予之以火石、燃料,而后师以之燃,师燃后以燃生心中智慧之火,终以…  相似文献   

13.
无非是看电视、睡觉、吃饭、做爱,甚至身体的接触也像是一个程序。亦舒说,结婚十年,做爱像刷牙。岂止是刷牙,简直就是最无聊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4.
吴心辑 《中国保安》2012,(12):55-56
人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门管理科学。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手段及方法基本雷同。只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就不难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人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行举止、品行素质、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做事。人们如果能够明白这各个方面的作用、内容和做法,就懂得了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常识,就比较容易进行自我管理,也比较容易管理好自己。  相似文献   

15.
近读唐诗人曹邺所作《官仓鼠》一诗,读后深感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诗曰:"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短短四句、28个字,可谓语言深刻,切中时弊,真乃"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当今的反腐败斗争。这首诗绝就绝在比喻得好,"老鼠"者,贪官污吏也。鼠者,社会"四之首也,传播瘟疫,盗窃粮食,咬坏衣倘若好端端一缸清水掉进了老鼠屎,就坏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季氏篇》中“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一句,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译成“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①如果单就这一句话来说,这样译未尝不可。但把它放回整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②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也”中去读,总觉得文气不甚通畅,语义也不很明了。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对无用之人,亦有体贴之心;对无利之事,仍尽分内之责。口低调的处世姿态和宽广的胸襟所有的幸福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这代价。口《觉醒年代》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相似文献   

18.
从政廉为本     
宋前贤相包拯恶如仇,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正气凛然,虽历经千年,正气常存于天地之间,被人民誉为“青天”,堪称“官”之楷模。但人尽知包拯之“铁”之“硬”,却未必知其廉。据史载,包拯“虽贵,衣食器用饮食加布衣”。他在《乞不用赃吏》的奏折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贫者,民之贼也。”直到63岁病逝,临终嘱咐后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监,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坟之中。不遵吾志,非吾子孙。”可见,“廉”在包拯为官之道中的地位。在“千里为它只为钱”的封建社会,如包拯一般以廉作为官之本者却也不少,诸葛亮在…  相似文献   

19.
当“官”与做事叶怀祥做人应该有理想,当官就更应该有理想。对当官的人来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处理好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关系。做人是当官的基础,做事是当官的责任,做学问是对做人、做事的总结和升华,也应该是当官的基本功和新特点。这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不过我还是爱看“读书节目”,爱浏览“读书指南”之类,它可以帮我在最短时间里了解书的市场和书界的行情。人的一生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全知道世上都出了些什么样的书,以有限的时间而读所要读的书,惟有通过“读书节目”和“读书指南”,才不失为想读书而又有好书读的终南捷径。一般来说,读书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