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刘红 《统一论坛》2006,(1):13-15
自台湾问题形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的主要社会意识,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力量的引导下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对岛内朝野之争和统“独”力量演变发生作用的同时,也对国家认同和统一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充分认识台湾内蕴理念的演变及其内涵,承认台湾民众中广泛存在的社会意识中的合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     
《台声》2014,(12)
<正>首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11月22日,由高雄市两岸关系研究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来自高雄、台南、屏东等台湾南部县市的高校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学者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从南台湾看大陆对台政策、如何做好台湾"三中一青"工作和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两岸双方、两岸同胞继续通过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民进党当局仍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延续与大陆对抗思维,制造仇视大陆的舆论氛围;持续破坏两岸交流合作,激化两岸对立;借新冠肺炎疫情,操纵民粹,"以疫谋独""趁疫脱中";大搞"绿色独裁",打压岛内友陆爱国力量,制造"寒蝉效应",致使岛内社情民意统降"独"升,对祖国大陆误解疑惧增加,但多数民众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改善经济民生。一、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20年,针对民进党当局一系列谋"独"行径,祖国大陆加大反制、  相似文献   

6.
于强  耿曙  李扬 《理论月刊》2015,(2):111-117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改善。为了争取台湾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台政策,这其中既包括到台湾的中南部向农民和渔民采购农渔产品,也包括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两岸扩大交流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台湾民众因此而受惠。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总统"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受惠于两岸交流地区的投票数据变化的分析,考察台湾民众在受惠于两岸交流活动之后,他们的认同和投票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统计结果显示,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既定的政策效果,在部分地区,台湾民众的确将票更多的投向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吴薇 《两岸关系》2013,(10):20-21
今年以来,两岸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参加学者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蓝营的,也有一些具有台湾绿色政治势力背景。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北京会谈”发起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先生,他对岛内统“独”势力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9.
自陈水扁元旦讲话宣示2007年将推动台湾“新宪法公投”,两岸政策由以往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变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以及继之抛出“废统论”之后,国民党也在“自由时报”连续刊登广告,阐述其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张。一时间岛内政坛沸沸扬扬,各种评论莫衷一是。与热闹的政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2月16日的台湾民调发现,高达88%的被调查者希望台湾当局将“拼经济”列为首要目标,只有3%的民众期盼当局优先处理统“独”问题,台湾民众对如何搞好经济更加关心。2月17日上午在台湾立法部门举办反对“废统”的台湾民众持五星红旗环岛行。“修改两…  相似文献   

10.
2021年,台湾政局内斗博弈激烈,政治乱象频出,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持续谋"独"挑衅,制造两岸敌意对抗,在岛内为谋求一党政治私利,持续打压政治对手,同时施政问题凸显,遭到民意反弹。岛内在野政治力量围绕疫苗、民生、经济等问题加大制衡民进党。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挟美谋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排除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阻挠成功举办,不能不说是海峡两岸同胞的一件幸事。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向往、共同培植和扶持的两岸交流大平台,海峡论坛为两岸融合发展交流。  相似文献   

12.
吴为 《统一论坛》2020,(1):21-23
2019年是台湾地区选战年,台湾政局主要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但通过大肆操弄"反中拒统"、香港事件,转移执政不彰焦点,谋取选举私利。国民党面对东山再起的有利客观形势,未能及时做好内部整合,一度陷入被动。岛内"台独"分裂活动猖獗,美国加大介入台湾问题,增大台湾政局复杂性。台湾社会虽然受到民进党当局制造两岸敌意对抗的影响,但主流民意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改善经济民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台声》2006,(4):10-11
2月27日,陈水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只不过,陈水扁玩了一把文字游戏,将“废统”换成“终统”二字。但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是不会被政治诚信和道德人格彻底破产的陈水扁所骗。因为,陈水扁“谋独”之心,路人皆知。他想通过“废统”来进行新的分裂活动,特别是要为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铺平道路。那么,陈水扁为何不顾一切要终止“国统”呢?一是想摆脱他目前在岛内面临的困境。去年年底以来,岛内的政治局势使陈水扁不得不向“台…  相似文献   

14.
李贺 《统一论坛》2009,(1):25-27
2008年,是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法理台独”被有效遏制,两岸关系走出“高危期”。两岸和平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岛内外“遏独促和”的因素持续增强。但由于多年来“台独”势力强化动员造势,岛内民众的身份认同仍趋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台湾民众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在“镜像”意识扭曲的背景下形成了对国家的主体认知的“认同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正常交往.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与加温,两岸在经济、文化、教育、民间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往逐步深入,甚至在军事、涉外关系等敏感的领域也出现了“松绑”与交流的态势,这一时期,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政治循环系统,“两岸命运共同体”雏形形成,台湾民众国家主体认同感的“增量效应”不断得以释放与重塑,这对未来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统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台湾学者和媒体普遍认为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是该党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纷纷抨击民进党在选战中操弄"台独"意识形态、升高蓝绿对立,强烈呼吁台湾当局尽快调整两岸政策,改善两岸关系。一、民进党操弄"台独"意识形态、"抹黑"政治对手,与台湾民众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愿望背道而驰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民进党惯用统"独"、族群议题来动员民众和宣传造势,但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06,(2):21-21
我们这些坚决反对陈水扁终止(实为废除“)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台湾地区爱国团体,深感这一段时间以来岛内形势越来越严峻,再也不能坐视陈水扁炒作“台独”,把台湾推向战争边缘还不知悬崖勒马,特别紧急会商,共同发表严正声明。我们公开呼吁:“反‘废统’、反分裂、救台湾——声讨陈水扁”,要将“废统倡独”完全不顾后果的陈水扁“废掉”,以避免台湾人民身陷于战争的水火之中。众所周知,自1945年台湾重归祖国版图后,两岸的领土主权即属两岸人民共同所有。虽然由于国共内战,两岸于1949年分离,但至今并未改变主权状况。2000年大选,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18.
《统一论坛》2007,(4):27-27
2007年5月26日,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与全美和统会联合会王胜炜等组成的"两岸和平发展考察团"在高雄市中信大饭店举行了"两岸和平发展座谈会"。岛内各界包括经济、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台湾人认同”作为台湾民众的集体身份认同,其内涵包括了地域认同、利益认同、“国家认同”等多个面向.“台湾人认同”是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经由合法性建构、拒斥性建构以及计划性建构而最终形成的.当前,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台湾民众实际社会行为互动模式的调整,其特征呈现出民主化、理性化以及“台独化”的发展趋势.对待“台湾人认同”,大陆应在正确理解其内涵的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努力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培育出两岸统合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新年伊始,岛内舆论界发生了两场令人瞩目的大辩论,一是由台湾实力雄厚、影响力较大的报业集团——《联合报》与两岸统合学会就“一中各表”展开激烈“笔战”;二是台联电集团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发起的两岸“和平共处法”电视辩论会。两场论战主题无不牵涉到岛内对两岸、统“独”等话题的敏感神经,其中透露出的讯息值得每一位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者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