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党内制度建设的人性假设与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强 《长白学刊》2006,(5):12-15
人性假设作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同样对党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人性假设的价值不在于对谁对谁错进行价值判定,而是使制度更具有实施的基础。可以说,党的制度建设成效不够显著,一些制度时常流于形式,与创设制度时所依据的假设和实际相脱离有很大关系。因此,从更为符合实际的人性假设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应成为党内制度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腐败的人性根源是人在利己原动力下,人性内在冲突中自然属性战胜社会属性的矛盾结果。制度根源则是外部约束存在漏洞或制度有效供给不足给腐败以可乘之机。实际上,作为非正式制度范畴的伦理规范,不仅深刻影响着官员的意识形态,使得人性冲突表现更为突出,而且对正式制度的有效性供给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伦理规范在腐败产生的人性根源和制度根源两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制度伦理及其安排的问题上,中西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路径和取向,如人性善与人性恶、人情主义与契约精神、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别。反思中西文化在制度伦理、制度安排上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建构制度伦理、实践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和制度设计的基石是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使经济学不断前进。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大流派古典派和凯恩斯派的主要分歧之一是关于人性假设对经济的影响的观点有所不同。建立在不同人性假设基石上的经济学产生了不同的制度设计,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领域处处存在着矛盾和悖论,其中政策目标之间、政策手段之间、政策目标和手段之间、政策目标和结果之间、政策手段和结果之间等的悖论关系非常普遍。更深层次的是制度与人性关怀之间的悖论,具体表现在它们之间的普适性和具体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强制性和自由性、理性和感性。由于制度和人性关怀两者自身固有的性质、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公共政策领域经常导致冲突。必须将人性关怀回归到原本位置。  相似文献   

6.
周秀英 《长白学刊》2008,(6):104-106
生态危机之所以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是因为它不仅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屏障,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政策与制度的残缺、人性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主要原因。因此,政策规范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政策基础;产权制度完善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据;人文素质提升是摆脱生态危机的人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好政府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好政府的核心是"廉"和"能"。为此,新加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这包括领导人选拔制度、公务员高薪制度、反贪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新加坡领导人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诚实地看待政治与人性的基础上制定的;新加坡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的运行不仅以低成本保证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而且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但这种权力控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新加坡好政府实践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刑讯制度滥觞于西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该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作为政治制度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但它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人权和司法公正的破坏,尤其如是.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刑讯的起源及其演变作一番梳理,并从观念意识形态、人性及社会结构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刑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古代刑讯制度的批判,以期对现代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制设计的普遍逻辑是以人性幽暗意识为起点,推演出对权力的怀疑与国家的不信任,从而建构起以权力分立与制衡、宪政、代议制、政党制度等为核心的一套制度模式。它对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拓展政制设计视角,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晓平 《求索》2012,(8):191-193
本文从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角度,阐述了人性恶的本质。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人性恶的本质使人有趋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他人利益的实现与否相对冷淡的倾向。公司治理中制度的设置和原则的规定蕴含了深刻的人性哲理,公司三机关分权制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股东派生诉讼等制度的设置皆着眼于对人性恶的抑制或疏导,实现的公司各方利益主体的制衡和公司整体利益的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