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科学内涵,其价值意蕴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其实践逻辑则是在"平等尊重、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和共享共赢"理念的引领下,遵循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上进行了创新,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为之一新,并由此产生了一些备受全球关注的理论新词热词。"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共倡导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国际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  相似文献   

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理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全新概念,中国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中国40年快速发展和全面崛起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内推力量,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也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提供了客观基础和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4.
以"创新、协调、绿色、和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发展动力、发展思维、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新思想与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内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高度的逻辑契合。从新发展理念视阈下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挖掘出创新发展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之源、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之道、绿色发展是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之基、开放发展是指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导向、共享发展是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的意蕴,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顺利推进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引和灵活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5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  相似文献   

6.
<正>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通的,唯通方能成久远。这就是"一带一路"通过建设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事关人类最基本问题的响亮回答。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价值的新的文明发展观,它指向的是对人类未来文明形态的构想。它既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和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也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各种共同体思想,高度契合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远大理想,其核心要义和价值所指是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命运的休戚与共,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成为全球性共识,既有理想感召,也有现实基础,也因此而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相似文献   

8.
图说天下     
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疫情大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旨在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遭受波及全球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比如金融危机、难民问题、埃博拉病毒、H1N1病毒等,人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休戚相关、命运相连,许多国家和人民开始认同人类共同体的理念。但总有个别国家和地区认为自己在这些安全威胁面前可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纵览》2004,(6):28-3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7,(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新方案,是一种体现中国智慧的外交理念,"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批准《巴黎协定》是落实这种外交理念的体现,已经产生了比较广泛的世界影响力。与西方主导的外交理念相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挑战。中国应与世界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统领和根本依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事业,而且具有深刻而科学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源泉,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程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来源于当前世界发展的前沿态势又超越于现实,具有深厚的现实背景。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精神,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形成了全面丰富的核心要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明确文化理念的科学性和正当性,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践行文化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念发扬光大,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变化、新挑战的现实回应,解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命题。中国将坚持奉行"共赢主义"理念,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从政治、经济、安全、文明、生态五大方面来谋划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兴起的台湾左翼思潮,经过1980年代一系列的文学论争,产生了"统一左派"与"本土主义左派"的分裂与斗争,"本土左翼"名为"左翼",实际上是以"台湾意识"为核心,推动"文学台独","左翼"只是他们粉饰"台独"身份,为"台独"正名的工具。所谓的"本土左翼"论者受到史明、叶石涛"台独史观"的影响,与陈映真等主张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统派左翼知识分子形成鲜明的对立,与政治上的"本土运动"互相呼应,并对台湾1980年代以来的"文化台独思潮"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台湾"公投"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畸形儿,与"台独"是一对孪生怪胎,从一开始,"公投"就与"台独"结下了不解之缘,"台独"是"公投"的战略目标,"公投"是"台独"的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的“共同体”,对“命运”意蕴的解读,将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阐释、对外传播和全球认同。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命运”一词的翻译也在不断调整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进之路”过程中的误读与曲解,部分正是由于中西文化间关于“命运”的不同体会和认识。因此,必须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重要论述中,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命运”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倡导和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责任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责任的自觉担当,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承担和履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人类的未来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的正面回应和超越,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体现和担当.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熟思考与设想,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已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与认可。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真正成为全人类真正认可、认同乃至积极合作践行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使中国声音、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认同以及积极合作,应该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和平发展中践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知度;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可度;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建构,不断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度。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响广泛深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蕴含着"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和如何建构"的逻辑理路。具体体现为:以"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威胁和挑战"为必要性依据、以"人类交往凝结成的共同利益"为可能性支点、以"整个人类的合作共赢"为方法论原则。这一理路承接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即《共产党宣言》中的"类思维"方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必要"的根本思维方式;《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交往理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联合"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论原则"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