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新左派思潮简介1、新左派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左派思潮在我国不断蔓延。新左派是相对于老"左"派而言的。二者的区别一般认为有两点:第一,老"左"派一般是指党内思想比较僵化的同志,新左派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大多将1950-60年代视为台湾左翼运动的"真空期",从而导致文学史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左翼文化的断裂"或者"断层现象"。事实上,左翼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它并没有"缺席":虽被压抑但却以"潜流"的形式继续存在并发展。因此,如何持续挖掘与书写台湾这一时期的左翼生存状况及存在形态,是学术思想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而且意义重大。对这一时期台湾左翼被压抑的声音以及潜在存在形态的挖掘与梳理,既有助于我们接续起台湾左翼思想的历史"断裂"与复苏,又能敞开我们对文学史更为复杂而丰富的论述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5,(7)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为苏东剧变后处于低潮中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创造了发展机遇。在世界左翼运动领导人和拉美共产党人看来,资本主义新一轮的危机使"历史终结论"的神话不攻自破,它不仅宣告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而且暴露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内在局限性,再次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拉美仍有2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这些拉美共产党正在努力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本国革命的道路。金融危机以来,拉美左翼运动的新动向主要有:拉美左派领军人物查韦斯的去世对拉美左派力量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但拉美左派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拉美左派政府执政地位依然相对稳固;除圣保罗论坛外,拉美左翼又新出现了一个新的左翼论坛——拉美进步会见;美国对拉美左派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对古巴伸"橄榄枝"和"胡萝卜",对委内瑞拉挥舞"剑"和"大棒"。自2014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社会主义古巴在内的拉美大多数左翼政府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政治、社会压力和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新戾主主义革命文化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进行的,是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同步发展的。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学仿佛是时代的晴雨表,社会历史的每一次动荡都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到文学上来,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啊,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运动从五四时代对外国思潮流派的兼收并蓄转到格外关注“普罗”(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是我国的革命文学对风行全球的左翼思潮的一个响应,是红色的30年代的一个健康产儿,更是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的一次示威。因此,本文想从左翼文学这个特殊角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纵览》2004,(6):28-3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是80年代以后在全球愈演愈烈的绿色生态运动中出现的新思潮。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前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中立的绿党人士、民主社会主义者以及其它左派人士纷纷聚集在这一旗帜下,从而使西方的左翼思潮出现了“从红到绿”的转折。生态社会主义思潮首先出现于绿色运动的大本营─—德国。此后,随着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在短时间内风靡欧洲,呈现出“红”、“绿”交融的景观、德国绿党公开打出了“红绿联盟”的纲领,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也从最初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拒斥,转向谋求与其结盟,原东德统一社…  相似文献   

10.
台湾"公投"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畸形儿,与"台独"是一对孪生怪胎,从一开始,"公投"就与"台独"结下了不解之缘,"台独"是"公投"的战略目标,"公投"是"台独"的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台独”作为谋求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种思潮和运动,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台湾特殊历史的原因,也是美国、日本等反华势力纵容、支持的产物。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陈水扁当局及各种“台独”势力搞分裂、搞“台独”的冒险性进一步上升,发生重大“台独”事变的危险性始终存在,不仅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台海地区安全形势时常呈现紧张、严峻、复杂的局面。“台独”问题是何时出现并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内因和外因?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新左派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它主张代表人民大众利益发声、倡导公正平等、保障民主权利,并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倡导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与思想理论。新左派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弊端与社会矛盾,为纠正政策失误、增强民生建设、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为它在基层社会中赢得了"政治正确"和"道德优势"之名。然而,从其现实表现形态和内在理论逻辑来看,由于对平等公正的绝对追求、全面民主的过度崇尚、市场经济的偏激认识和极端民粹主义的思维倾向,使得新左派思潮无论是在价值要义还是在实践目标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明显差异与矛盾碰撞。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发展的维度来看,需要对中国新左派思潮进行理论匡正与科学引导,在不断剥离其非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基础上破除人们对它的意识形态迷思,进而有效化解社会思潮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极端民粹主义倾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台独”势力在90年代逐渐坐大,成为阻碍中国统一的一股反动力量。其本质原因,是台湾最高当局李登辉掌权后,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的结果。 过去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时代,是绝不容许”台独”活动存在的,对各种“台独”言论行动予以坚决打击,于是“台独”分子只好逃到国外,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从事“台湾独立”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胡云 《理论导报》2013,(5):26-28
道教作为中国现行五大宗教之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是能够联结海峡两岸人民"民族心理"和情感的重要纽带。江西道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努力扩大赣台道教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对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争取台湾民心、抵制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6,(3)
近年来拉美左右政治力量的消长引发学者对拉美整体向右转的担忧,但当代拉美左派政治并非简单地再次进入另一个政治循环周期,正确判断左派政治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需要对拉美左派政治理论的思想源流、当前特质和面临的关键性危机进行综合思考。从思想源流上看,马里亚特吉开启了拉美左派运动的本土化进程,奠定了拉美左派运动的基本问题域;从当代左派运动特质来看,主要围绕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问题和以争取公正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问题展开;而对于左派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关键性危机而言,则至少需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一是重新建构激进政治话语,寻找具有逻辑同构的左翼意识形态体系;二是从社会治理模式角度,探索非中心化的大众参与的政治决策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加强左翼政治动员能力;三是加快社会主义等左翼政治理念在拉美社会中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西方绿色运动的一股左翼思潮。经过80年代的蓬勃发展和90年代的理论转向,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和对消除"异化消费"的探索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改进。虽然生态社会主义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存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却依然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为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再三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岛内统独各派也纷纷打着民意牌。那么,台湾人民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意识是台湾社会意识的主流,这就是统一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台湾命运共同体"是"台独理念"不断堕落和破灭的产物,又清楚地反映了"台独理念"的虚伪性和进一步堕落."台湾命运共同体"在内容上是数典忘祖,歪曲现实;在导向上是民族分离、国家分裂,会造成内动干戈、外受欺凌,人民罗难.任何"台独理念"都违背十数亿华人希望祖国统一的民意、民心.  相似文献   

20.
夏志清是以其纯文学批评来抗衡左翼教条主义文学和功利文学的,然而,其纯文学批评又有着注重人道关怀、主张写实主义、强调以个体的"人性"与"道德"为视角等复杂内涵.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对左翼文学的态度,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的"纯文学"论争和当下的"底层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