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书 《传承》2009,(20):92-93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是西方流行较广的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所宣扬的自由观,在青年中有过某些影响。究竟怎样看待存在主义的自由?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从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上对此作全面的剖析,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存在主义自由的荒谬性表现为自由的泛神性、宿命性和非现实性。这些特点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概念自身的演变中体现出来的。本文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和评价了存在主义自由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说明了存在主义自由的逻辑结构向自由的人格结构过渡的过程,对存在主义自由给青年思想中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萨特面对现实的困惑企图寻找一种可以解释历史的学说而求援于马克思主义时,他给自己设置的是一个终究未能解脱的悖论——“融合—剥离”的悖论:一方面萨特承认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自称存在主义只能作为一个依附其上的思想体系与之融合,并在某些问题上也的确改变了他的观念和学说;另一方面萨特却始终没有放弃存在主义,从方法论、历史  相似文献   

5.
1.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人学?或者说存在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这是一个曾一度在西方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又断言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停滞”和僵化了,其中有一块“人学的空场”,所以,他声称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与此相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马克思在理论的成熟时期,从根本上批驳了任何关于人的一般的哲学思考,批驳了“任何哲学人本学”或“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  相似文献   

6.
安博 《前沿》2014,(1):70-71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家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之一。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也是对世界的改造,自由实现的手段就是劳动。萨特的自由哲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视界,没有已经被确定的人,存在先于本质,人都是在自由中不断地选择重塑自我。本文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重点在萨特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沉沦——存在主义自由观之原形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谈到存在主义,大多以为存在主义主张人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行动,等等。其实,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中还包含人的沉沦和异化。人的沉沦和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全面正确理解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本文拟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揭示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原形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巩在峰  吴宁 《求索》2013,(10):93-96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思想流派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洛·庞蒂和萨特。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及存在主义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赋 《理论月刊》2006,6(5):36-39
存在主义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机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哲学流派,它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繁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的法国,萨特堪称存在主义之集大成者。“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试图对存在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主要哲学观点进行述评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逯宇 《传承》2008,(16):104-105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可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萨特却宣称,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丢了,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的空场”;为此,他标榜存在主义是一种能把传统哲学忘掉的“人”召回来的“人学”,并声称要以此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对于存在主义的这一挑战,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努力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对于我们全面  相似文献   

12.
屈明珍 《求索》2010,(1):113-114,140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自我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观点有一个转向:早期她在小说中表现的是两者关系的“冲突性”;后来在她的哲学论著中,她论证了自我与他人可以超越冲突,建构一种“相互性”的关系。正是这种转向使得波伏瓦在这一问题上突破了萨特的局限,显示了自身哲学上的创新能力,并为存在主义哲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李小驹  万承华 《理论月刊》2005,1(8):136-138
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形象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对存在主义哲理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两个不同时代伟大作家在人类心灵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15.
萨特的“总体化”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特的“总体化”概念□张康之“总体化”是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在萨特本人看来,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范畴,才找到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点,即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的人作非理性的把握。然而,在萨特研究中,人们并未给予这一范畴以足够...  相似文献   

16.
石艳玲 《求索》2015,(2):139-143
《幼狮》是欧文·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举世公认的最优秀的二战小说之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战争小说。它不仅出色地描述了战争,而且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我们揭示小说中人物的人生抉择和道德嬗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欧文·肖在《幼狮》中叙述了三个士兵的战争经历,透过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抉择折射出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克里斯汀最终选择了人性的邪恶;诺亚以坚定的信念构筑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迈克尔在战争的历练中维护了个体的尊严。欧文·肖作为一个与萨特有着相似经历的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诠释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求索》2007,(9)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认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这种文学思潮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童话《小王子》是第一个从空间运动和向宇宙追问的崭新纬度来探索人生的现实处境与追求人类终极理想的作品,本文以此作为个案,从存在主义哲学观下创作者的身份追寻、现世社会的精神隐喻与文本呈示的荒缪世界,作者创作的动因探析以及童话书写的理由与存在主义哲学观的高度契合等四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当下生活的启迪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10)
斯宾诺莎与萨特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但是二人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本身,其自由是立足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斯宾诺莎则把理性当作自由,他的自由是把"上帝"作为真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将二者的自由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辨自己人生中的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为与不为。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始于克尔恺郭尔,从胡赛尔、海得格尔到萨特,到 萨特时达到高峰。此时,存在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达到 高潮,并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运动。许多人以谈论存在主义 为乐事,以自称存在主义者为时髦等等。虽然时过境迁,但在现 今西方,存在主义并没有消亡,而是从人们的口头进入到内心, 成了一些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原则。 人的特点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讲人的存在是不受 概念规定的,不是预先由什么“本质”决定的,因而不能先有本 质。他不像物,如制造裁纸刀那样,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