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渊  王静 《世纪桥》2002,(2):25-28
长白山延边地区的抗日斗争,在1932年春至1935年春期间,受到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这就是在延边地区党团组织和人民革命军内部开展的反“民生团”斗争。这一肃反扩大化的错误给延边地区的抗日斗争造成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民生团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如何纠正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
巢湖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巢湖是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是战斗在皖江地区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和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四军第七师肩负起反“扫荡”、反磨擦对敌作战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经济建设从开展减租减息、支援农业生产、举办水利,到发展贸  相似文献   

3.
保田斗争和军事战术1936年元旦,已由永定迁往双髻山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10余人。会议传达了从白区转来的党中央“关于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指示,决定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重新部署队伍,规划作战地区。为了加强抗日讨蒋的领导,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重新改组,以张鼎丞为主席,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并即日宣  相似文献   

4.
顾斌  沈昕 《世纪风采》2006,(8):19-20
周一峰(1915一1991)原名周民风,祖籍广西鹿寨县,壮族,出生于上海,193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洗礼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周一峰受党派遣,始终坚持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前沿的南通,与地方军民同生共死抗日反“清乡”。解放战争之初,周一峰担任华野七纵队五十九团政委,参加了举世闻名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其后,他又到华中九分区坚持敌后斗争,历任第九军分区副政委、政委、兼九地委委员、书记,为苏中地区乃至全国的解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春天,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在北方局和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中共河北省委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1938年7月间,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冀东抗日暴动。这次暴动为以后开展冀热边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6.
保持南方革命“战略支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党组织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中共福建省委在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武装退却”的策略思想和“合法斗争与武装自卫斗争相结合”的斗争方式,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取得了抗日反顽斗争的最后胜利。“武装退却”思想的形成,是福建省委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原理在福建的成功运用,也是贯彻党的“隐蔽精干”方针所发挥的创造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于基本地区制定斗争方针,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后期,戴季英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开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战略决策,深入河南敌后,指挥八路军南下豫西各支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抗日反顽斗争,号召豫西广大民众揭竿而起,组成声势浩大的人民抗日武装,支援八路军打击日伪顽、保卫根据地,使豫西抗日根据地迅速创建发展,为后来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共湖梅地区党组织在抗战初用的大发展之后,从1939年起,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阵阵反共逆流,在中共南委和闽西南潮梅特委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在抗日反顽的艰难曲折的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卓有成效地保存和巩固了党的力量,成为抗战后期开展潮梅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为解放战争时期与闽西南老苏区打成一片,建立华南坚强的战略一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华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既要面对日伪的“扫荡”、蚕食、分割与封锁,又要遭受日伪的暗中破坏。但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在中共政权的坚强领导下,英勇地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分割、反封锁、反日伪暗中破坏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战歌。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和坚持东北的抗日斗争,经过艰难的过程,建成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高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抗日救国的旗帜,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于敌后沦陷区坚持反满抗日斗争。大体经历6个阶段: 1、创建反日游击队,开辟游击区,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从1931年冬开始,陆续派出  相似文献   

11.
1945年4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向大江南北拓展,易名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由曾希圣政委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吕惠生主任领导的皖江行政公署,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为了加强根据地的金融工作,避免广大人民经济上遭受损失,行署在巢县、无为交界地区创办了大江银行,发行抗币,并发布通令,将伪币兑换抗币,严禁使用伪币。  相似文献   

12.
1943年前后,冀热边区承(德)平(泉)宁(城)地区,日伪活动猖獗,抗日斗争日益残酷 敌人为了消灭活动在该地的抗日武装 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第三区队相继纠集万余日伪军和讨伐队,对我承平宁地区,疯狂进行大“扫荡”承平宁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艰难困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反满抗日情绪日益高涨.丹东地区建立了“安东人民抗日义勇军”,后改名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南满分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外围  相似文献   

14.
金宕莳 《求贤》2011,(1):26-26
天津学生组织抗日救亡大游行后.中共天津市委继续领导社会各界.开展抗日反汉奸反“华北国”的斗争。动员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去。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成立平津学生统一领导机关,抽调党员加入学生组织.进行了历时20天的南下北上,沿途播撒抗日救亡的火种.为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无数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不甘心做亡国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五常的东南山区,年仅20岁的汪雅臣举旗抗日,他联合一些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山林队,组成“反满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他率队同日伪军进行了上百决战斗,开辟了五常、舒兰东南部山区的抗日游击区。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和“讨伐”中,他们紧紧依靠抗日民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在东起宁安,西至第二松花江,南至吉林省蛟河,北至绥滨铁路的广大区域。抗联十军在汪雅臣率领下,不断地袭击敌伪据点,牵制和打击敌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斗志,破坏和动摇了敌伪统治。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处于低潮时期,抗联部队实行战略转移,过境到苏联进行休整。汪雅臣将军仍然率领部队在山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1941年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汪雅臣在敌军的突袭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相似文献   

16.
1925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福建人民爱国反帝斗争持续不断,高潮迭起。它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敌的侵略作出了贡献,也为“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组织成立前后1925年4月1日,共青团福州支部成  相似文献   

17.
曲岩  郭渊 《党史纵横》2003,(2):46-48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一路军在杨靖宇将军的率领下,依托长白山地区有利的地理条件,机智勇敢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寇的野蛮侵略,我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远居后方的湖南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伟大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湖南妇女,踊跃地投入了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成为抗日救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1932年夏,十九路军驻闽后,在福建人民的抗日热情推动下,揭竿反蒋,爆发了轰动全国的“福建事变”。在此期间,中共仙游县委不失时机地领导仙游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及其地方反动势力,取得斗争的重大胜利,在仙游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3天津会议举行一个多月以后,中共冀热边特委以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的名义在丰润县田家湾子秘密召开准备开始暴动的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