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我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百越、干越、僚人、(焚)(音bó)人都有悬棺葬的习俗.其中,知名的有川南的(焚)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规模和存留量以(焚)人悬棺为最. (焚)字最早见于《礼记·王制篇》,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日棘(同(焚))".《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焚)","(焚)人野人".周朝时,(焚)人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焚)侯",在西南建立过"(焚)侯国".《珙县志》载"珙本(焚)地,(焚)人多悬棺".珙县的洛表麻塘坝和苏麻湾是(焚)人悬棺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存上万个棺桩棺孔,存有265口悬棺,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悬棺的周边有数百幅岩画,风格奇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牧马、垂钓、舞蹈、球戏、踢键等,构图简练、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纪实性强,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形象地再现了(焚)人时代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民风,这里被誉为"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一)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指导下,地区和县的文物工作人员赴道真县复兴公社牌坊大队“华尔山”和“癞子扁的”(音)两地清理了悬棺墓葬两座. 位于“华尔山”的悬棺葬(编号m1),棺长2.18米,内空长1.85米,宽:头0.42米、尾0.34米,棺高0.74米。是一具圆头嵌合式棺木,即现代普通用的“大三头”形制。置于华尔  相似文献   

4.
加纳的艺棺制作业源于本世纪50年代。一名叫阿塔奥伍的年轻木匠为他的祖母制作了一个飞机形状的灵棺。美国前总统卡特订了三个艺棺 :雄鹰、红辣椒和奔驰车。空军飞行员出身的加纳总统罗林斯 ,订了一架小型战斗机型棺材 ,并为自己的孩子订了一架木马型的。羚羊、大象、雄师、公鸡等是力量、速度和智慧的象征 ,适合酋长和总统等达官显贵 ;啤酒瓶专为嗜酒如命之徒设计 ;针筒为医生和护士准备 ;渔民喜欢螃蟹 ,牧师喜欢圣经 ,农民中意木薯 ,至于记者 ,则选择相机、钢笔和话筒。棺材:度身订做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在古代福建省,有一种将棺木或船棺悬架在高岩洞穴中的葬法,文献上称为“悬棺”,又称为“架壑船”。这种葬法除在崇安县武夷山发现外,在福建省其他地区(如建阳县栏杆山,安溪县鸟石岩等地)也有。在这些葬区中,以武夷山的悬棺数量最多,流行时代最长,保留时期最久,直到现在仍有少许悬棺留存下来。所以,武夷山的悬棺葬,不仅在福建,而且在分布广泛的我国悬棺葬中,是最有名的一个。武夷山的悬棺葬传说是武夷君留下来的。关于武夷君和武夷山悬棺葬的记载,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二日,被稱為中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掘出來的最大墓葬——秦公一號大墓終於開始揭槨開棺了。這座修建於大約兩千六百年前的古墓,是中國考古工作者經過十年努力才完成挖掘的。一個多月的挖掘清理,結果是驚人的,但也是失望的:比今年的考古工作者還要早一千多年的古代盗墓者已捷足先登,墓內已被他們盗過,墓主棺具已被坍塌的槨木壓為碎片。無棺可開,整個墓中僅盗洞就有二百四十七個,其中有兩個盗洞直接進入槨室內,這使想獲得珍貴文物的考古工作者們大失所望。儘管如此,這座巨大墓葬發掘成  相似文献   

7.
近来,偶读中国野史,见到一则“制棺自省”的故事,颇感有趣。故事云:苏州府城隍庙住持袁守中,居于月渚山房,一位客人曾借寓其斋,见案头放一具紫檀木小棺材,长三寸左右,有一盖可开可合,就笑他说:“您做这个小东西想用来干什么呢?”袁守中说:“人生必有一死,死了就装在棺材里,我很奇怪世人只知富贵功名而不知有死,所以我每有不如意的事,就看一看它,可使一心顿释,万事皆空,所以我把它当作严师训诫或座右铭来看待。”(《履园丛话》卷二十四)。袁守中“制棺自省”的做法,对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人生,塑造美德,淡泊名利,无…  相似文献   

8.
是谁攀仙岩,采“仙草”,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救治他人性命?是谁飞崖入穴,引缰“升棺”,亲身解开悬棺升置之谜?是谁破吉尼斯纪录,在中华竞技悬空攀绳50米擂台赛中一举夺魁?他们就是由5位药农、5个同胞兄弟组成的──江西省鹰潭市的龙虎山绵延百里,峰奇峦秀,千姿百态,共有99峰,24岩,8大景区,10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常年云遮雾罩,仙气缥缈,李氏兄弟就生在素有“神仙衙门”之称的排衙石下李家村。李氏五兄弟出生于药农世家,祖父也是五兄弟,平时种田,金吊蓝开花季节,便集体出动,全力采集。祖父把绝活传给了父亲,父亲…  相似文献   

9.
王红月 《四川政报》2002,(36):30-30
位于四川南缘的宜宾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它拥有多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资源。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宜宾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翠竹万顷的蜀南竹海、三绝共生的兴文石海洞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古朴厚重的夕佳山民居,集儒、佛、道为一体的宗教建筑群——真武山古庙群是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10.
西南有悬棺。峭壁千寻,无由攀援,而半山之上,时有整齐的洞穴,土著人言为人死后存放棺材之所在。由于其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故云悬棺。而北京有古崖居,位在延庆。延庆多山,秀美居多,蓝天白云,苍茫奇美,有边塞之风。尤以松山之名,冠手同类。据云原始森林神秘玄妙,鸟鸣其中,兽吼其内,山水谐和,相得益彰。若月夜上山,则松涛阵阵,随处可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美景色,可谓得古人雅韵,其余诸山,虽不似松山之集大成,却也大多具体而微。唯古崖居个别。古崖居虽离松山不远,却风格迥异,古朴端庄,远非松山之奇。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悬棺葬的分布及其族属 对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悬棺葬俗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已有不少文章对它加以研究和论述,大多认为悬棺葬最初为我国古代越族的一种葬俗,它应是百越文化的内容之一。 据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不仅福建、江西、广西左右江流域①有悬棺葬,而且在湖南省湘西地区永顺、保靖的  相似文献   

12.
湘西悬棺葬与仡佬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棺葬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近年来笔者曾到福建、江西境内武夷山区及四川珙县、兴文县悬棺葬的分布地区作过考察,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悬棺葬的族属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笔者认为,悬棺葬俗最早为越人的葬俗之一,中世纪主要为僚人葬俗。古代越、僚有着一系列共同的文化特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简言之,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多为古代越、僚民族的葬俗。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安徽省天长县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近一千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群二十一座,出土文物五百六十九件。这批墓葬的时代,除一座属战国(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晚期外,其余二十座都是西汉(前二○六——公元二五年)早、中期墓葬。所有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槨墓。多为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号墓,墓坑长四米八,宽三米五。各墓均以棺槨为葬具,墓口深八十公分到二米五之间。大部分棺、槨保存完整。棺内壁髹  相似文献   

14.
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福胜寺塔以其高大的雄姿,展现着邓州市古老灿烂的文化。1988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了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更使其闻名遐迩。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时为十三级,高二十余丈,后毁于兵...  相似文献   

15.
刚豪 《两岸关系》2002,(6):39-39
相信许多人对棺材都有恐惧感,但也有人对棺材情有独钟,一生痴迷。在台湾南投县竹山镇,就有位人称“棺材满仔”的棺材奇人魏满。外传他是个棺材狂,喝的是棺材水,枕的是棺材枕,坐的是棺材椅,不仅帮死人做棺材,也帮活人做棺材,名满阴阳二界。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三日中旬,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宜宾专员公署文教局联合在四川省珙县召开了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共一百三十多人。会议先后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共七十多篇。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代表们到珙县洛表公社悬棺莽的遗址,进行了现场参观和调查。讨论会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中国古代悬棺葬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这些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棺葬,作为一种习俗延续了几千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湖北省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旨在移风易俗的火葬迅速在我省各地推行。安陆市火化率达到100%。然而,骨灰入盒、套棺土葬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铺张浪费严重。1999年春,在安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殡仪馆火化女工周水莲针对本市每年火化3200多具尸体,仅做棺木就需400余万元,如果采用骨灰盒,每年可节约资金300万元的实际,率先提出了“取缔丧葬套棺,促进殡葬改革“的建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此建议进行整理后会同市人民政府交由市民政局承办。  相似文献   

18.
2003年2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则专利发明公告: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金祥、朱同乐发明的“仿古悬棺吊装法揭开了我国多处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悬棺之谜”。一时间,悬棺不仅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且令国内外考古界、旅游界人士极为震惊:他们是考古专家,还是大学教授?正当人们纷纷猜测之际,近日记获悉他们仅仅是两名业余考古爱好,马金祥还是一位卖报的退休工人。近日,马金祥这位传奇人物接受了记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
<正>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去年11月的某个周末下午,天微凉。位于台北市台湾大学附近的一处老公寓二楼里,人声鼎沸。一进门,就看见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厨房和偌大的公共空间忙进忙出。原来这是"玖楼"正在举办的活动——大人的周末之意式餐酒工作坊。只见长形工作桌上摆满各种意式食材,大伙挽起袖子,切菜的切菜、摆盘的摆盘,忙得  相似文献   

20.
多福寺     
多福寺又名崛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附近的崛山山巅,距太原市区24公里。以漫山红叶的宜人秋景而著名。寺庙建于唐代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坐北朝南,处于松柏、山峦包围之中。唐代寺内佛事鼎盛。宋代末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重建,后曾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以及壁画、塑像等,均为明代遗物。重修时,建筑布局保留了唐代特点。现存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剪边。殿内3尊大佛、4尊菩萨,神态自如,塑造逼真。有壁画84幅,描写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寺内的红叶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