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刘治温不按国家政策办事,违规违法,大肆贪污,权钱交易,他不倒不足以平民愤。”2009年6月,德州市纪委、两级检察院不断接到关于刘治温违法违纪问题的电话举报,网上也出现了大量举报帖子。“当年刘治温清正廉洁,为人正派,  相似文献   

2.
据人民日报报道,“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大学教授也是弱势群体”,“医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在各种论坛里,有关弱势群体的帖子常常应者云集。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法院因庭室和岗位的不同,将法官分为“刑事法官”、“民事法官”、“行政法官”。把在审判工作岗位的法官称为“一线法官”,不在审判岗位的称为“二线法官”。法官的业务能力在这样的称呼下似乎就“专业化”了。然而这样的分类首先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热词     
《江淮法治》2011,(2):4-4
77元廉租房 “一个月77块,承担得起。”廉租房住户郭春平对总书记说的这句实话,引来一片质疑。有人在网上对她进行人肉搜索。“北京市公务员”、“朝阳交警大队”这样的“身份”和“单位”,“郭春平母女出游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及照片这样的“事实”和“物证”,不由得人不相信,迅速成为网络舆论事件。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壮举     
王鸿任 《江淮法治》2011,(19):60-60
“一生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在记述“凡人凡事”的文章中,常见这样的词语,我父亲就是这样的平凡之人。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位市委书记,为了掩盖自己逾千万元的不法收入,竟然在一夜间变成了“功底深厚”的“小说家”。除了谎称自己多次在外地买彩票中大奖外,还将原本是普通工人的父亲“描写”成“超级富翁”,将身为普通农民的贫寒母亲“打造”成“百万富婆”……贪官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编造谎言,掩盖真相,并不出人意料,但像这位书记这样把“故事”编得如此离奇、离谱,在中国的众多腐败官员中,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李辰 《法律与生活》2010,(13):10-12
“80后”的婚姻,在法律专家眼里成了“易碎品”。这样的情形,更多地发生在“贫二代”和“富二代”两个人群中——不同的是,“贫二代”在离异时往往相互“推孩子”,“富二代”在散伙时则忙着“保财产”。  相似文献   

8.
董颖  连丽娟 《政府法制》2008,(15):48-49
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陈朝选不这样想。为了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他跑起了“单帮”:从策划到实施,他是唯一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闲人莫近”的标牌下,一场侵吞千万国资的阴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9.
罗韬 《法治纵横》2014,(19):33-37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1976—1984年间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粉碎‘四人帮’”一节,有这样的台词:“抓捕‘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布置下的。”引起一些讨论总编剧龙平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华国锋在当时场合说是“毛主席生前部署”,是合理的。剧本之所以这样写,是有“红头文件”依据的:应该说,这样的解释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还不够透彻(大概是记者访谈这种文体的限制)。我们编发了这篇文章,供读者在了解这段历史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0,(7):22-22
“你的微博账户多少?” “什幺是微博?” “什么,连微博都不知道,你OUT了。” 这样的对话,如今在网络聊天中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张达明 《政府法制》2013,(30):44-44
在意大利,常常会听到辩护律师对当事人说这样安慰的话:“别担心,像你这样的好人,怎么会去坐牢呢。”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对孤儿的定义,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然而他们的生活境遇却远不如孤儿,只能依靠低保、亲戚或公益组织的帮扶,媒体称这样的孩子为“事实孤儿”。我们不知道在全国各地究竟有多少这样“不是孤儿胜似孤儿”的孩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孩子渴望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3.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09,(10):24-24
香烟纳入政府采购,给各部门下达“公务用烟”任务,视完成情况进行奖惩考核,通过“查烟头”的办法搞检查落实……湖北省公安县今年3月下发了一份荒唐的“抽烟文件”。5月4日,在舆论的压力和上级政府的干预下,公安县政府发文废止了这份文件。荒唐的“抽烟文件”被废止,那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这样的红头文件不叫停,那才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可是,“抽烟文件”就这样灰飞烟灭、一废了之能行吗?  相似文献   

14.
张永生 《政府法制》2012,(15):48-48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上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相似文献   

15.
吕冰心 《法人》2007,(2):100-101
律师需要营销逐渐成为共识,“酒深不怕巷子深”、“需要吆喝的不是好酒”的传统观念逐渐在改变,在这样的情境下,律师应该如何实现“名利双收”的个人营销呢  相似文献   

16.
纪安杨 《中国监察》2013,(24):60-61
贵州省德江县,依托“三高五铁一港口”的定位,乘着“十二五”规划的春风,抢抓发展机遇,营造出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后发赶超”的发展环境,德江的发展可谓“扬帆远航正当时”。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仍有一些潜伏的“蛀虫”,悄悄地侵蚀党和人民的“肌体”。  相似文献   

17.
今年,石家庄市矿区人大常委会在对政府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督导时发现,有两件代表建议的主办单位是提建议人大代表的所在单位.而这两位人大代表又是本单位的负责人,这样就形成了“谁提建议谁办理”的局面,而两位区人大代表对于办理结果均填写了“基本满意”。常委会主任们研究后认为,自己承办自己的建议,结果只是“基本满意”。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意味着代表对这样的办理结果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姜良纲  王志强 《中国司法》2010,(10):106-108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探讨“信访”动因时,往往将其归结为“中国老百姓”的“青天情结”、拟或“信访不信法”所致,进而指出信访制度是一种“人治”。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么?  相似文献   

19.
李寒芳 《法人》2004,(8):38-40
中国的立法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批人,用智慧与实践书写着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学术良心、社会责任感,理性中立的批评和孜孜不倦的制度设计。他们的共同名字是“学者型立法者”。  相似文献   

20.
伍清 《江淮法治》2009,(18):40-41
月夜美酒,佳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会多事。一名已婚男子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打起“亲戚加朋友”之妻的主意,正对她“亲热”时,不料朋友恰好回了家,场面极为难堪。第二天,其妻在杂物房发现他上吊身亡,还留下一份遗书。然而事态并未因为他的死而一了百了。人是怎么死的?他是否受到逼迫?谁该为他的死亡负责?两个家庭争执不清,并互相指责,“亲家”从此成“冤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