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早对律师有一个比较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来自刘德华主演的《法外情》,那也是我看的最早的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刚刚出道的刘德华,饰演一个刚刚出道的香港大律师,他英气逼人.他才华横溢.他绅士,他潇洒,他正义,他坚定。在记住了刘德华的同时,律师这个职业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觉得那是一个需要我仰视的职业,那是一群值得我崇敬的英雄。当时我还在读高中,成绩属于很烂的一类.我不敢奢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只是想有机会的话.我也要绅士一点.洒脱一点,正义一点.坚定一点。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的何云选,从事律师业已有十载。十年春秋,感悟颇深。他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何为出色律师。自1998年起,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就本团演讲多场.反响热烈,现刊登其讲演稿,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律师与做人我讲的是律师在实践中所体现的具体的德,具体的人,是律师这一职业对德的特殊要求。可能有同学会说,你讲的那些书上都有,但是我没有那么高尚,做不到。今天我来个就低不就高,高尚的不讲,你们去看书,我从律师的生存和实际利益的角度来讲“德”。我们的律师所…  相似文献   

3.
日金 《天津律师》2006,(5):26-26
依法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建华.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律师。一方面.他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将依法律师事务所这个天津律师历史上最悠久的“金字招牌”打造得熠熠生辉.闻名全国;另一方面.他率先提出“依法治国.律师先行“的口号.将律师的社会责任看得重于泰山,他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事业.把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都无偿地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5.
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年,我伴随这个历程走过了求学法律,做检察官与当律师的28年。对于律师的印象,最开始我仅是从课本上知道施洋大律师,后来电影《流浪者》中女律师丽达的动情辩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第一次接触律师还是在大学期间。1981年是武汉大学法律系刚恢复招生的第二年.我满怀幢憬来到了美丽的珞珈山下.著名刑法学教授马克昌亲自给我们授课,他对学生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老律师.今天十分高兴能与这么多新老律师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天津律师的发展大计.畅想天津律师的美好明天。然而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为了天津律师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英年早逝的五届市律协常务理事翟津强律师.因此,请允许我向大会提议.在我正式报告工作前.全体起立为翟津强律师默哀一分钟。  相似文献   

8.
走好律师路     
我做律师主要是受我四叔的影响,因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四叔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从我记事起,总听他提起“律师”这个词。他向我讲述,他在50年代初,看过的日本电影《暗无天日》,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律师为一名被指控犯有杀人罪的人辩护,最终使其无罪释放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律师给他的印象很深,他觉得律师很伟大。四叔说,给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施洋大律师,施洋大律师为京汉铁路工人辩护的口才,有理、有力、有节的辨词深深地打动了他。他认为律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律师本人无官位、无权势,但他能用特殊的武器──“法律”,来维护人民的…  相似文献   

9.
文静 《中国司法》2002,(10):36-36
学习法律,能为社会管理做些事情,这是许多律师的心愿。汪利民是其中幸运的一位。今年的4月4日,他通过笔试、面试及最后的考核,已经成为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新中国第一位由职业律师出任的大法官。对于汪利民,记者在以前的律师会上见过面,只是不是很熟识,印象中他是一位很不张扬的律师。这次见面,依然一脸随意自然的笑容。“长时间以来,社会上更多地把律师看成趋利团体。而希望向社会证明作为律师愿意为社会作贡献,许多律师都有这个想法。如果有机会,很多律师愿意参与。我是比较早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我是以一名教授的身份与大家漫谈。北京的律师让我讲的时候,我是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情,但是最后还是经受不住诱惑,因为这个题目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第一次报告后全国的部分报刊予以了刊载,如果再讲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这一次来天津我把第一次的内容全部推翻,除了个别材料用一用,以表示我对天津律师的尊重。我本人虽然有律师资格,但是我主要不是做律师,而主要是搞教学工作包括一些疑难案件的法律咨询。而今天的报告又不能做成一个生硬说教式的报告,所以我想的题目是“漫谈律师形象和使命”,我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第一方面律师职业的…  相似文献   

11.
1957年8月,我由新疆调回北京最高人民法院。时因“反右”斗争开始,北京户口冻结,我被暂时安排到天津第一法律顾问处任律师。不料,这一“暂时安排”,竟使我与律师工作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成为为数不多的了解天津律师工作发展全过程的人之一。我觉得我有责任将天津律师工作发展的珍贵史料记载下来,使后来的人们了解这一艰难的历史进程,从而更加珍惜作为新时期的律师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朋友,您一定听说过或亲身感受过赶集或者赶庙会,可您不一定听说过赶论坛吧。现在,我就给您讲述一个津门律师赶论坛的真实故事。喜获《中国律师》和天津市律师协会将于2002年12月中旬特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四大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津共同举办“法学与法治”巡回讲坛暨津门律师论坛的消息,天津律师们都兴奋不已,“工作再忙也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一定非常精彩的论坛”一时成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都期盼着论坛的早日来临,一睹首都名家的风采。12月14日,星期六,是论坛的第一天。我早早起来,…  相似文献   

13.
律师怕什么     
有一个被取保候审的人告诉我,他去见他的律师,律师慌忙要他写下证明:是他主动来找律师的,不是律师要求见他的,在收好证明条、录好音后,该律师才同他进行商谈。他说这样胆小怕事的律师,还能保护我的合法权益吗?  相似文献   

14.
提起"江平"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业内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不算夸张。江老的人品、学识对于我们这些法律界的晚辈而言如泰山、北斗。多少年来只是通过江老著作以及媒体报道领略大师的风采。在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上.第一次有幸在演讲台下远距离地见到了江老,当时他30分钟慷慨激昂的精彩演讲,把我和在场的律师带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执业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感觉——原来律师的使命如此神圣!或许是现实中的执业感受与这个境界反差太大,所以,此后我便成为了江老的崇拜者。因为他的思想能使现实中处境尴尬的律师寻求精神解脱和升华。这对于终日为事务缠身,为温饱奔波的律师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家园和思想港湾啊!从这个意义说,我有点把江老"神化"了。  相似文献   

15.
与何悦律师相识,是在多年前的一次律师代表大会上。她送我一本她写的书《何悦说法》。而当时律师写书还很少,况且还是位女律师。我记住了她的书,也记住了这位秀美儒雅的女律师。 想知道她更多,不久前,笔者走进天津何悦律师事务所。站在我面前的何悦,白色上衣,黑色长裙,依然一脸恬静柔美的笑容。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何悦回到天津在南开大学法律系任教,1988年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从教的第二年,她就在《南开大学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天津律师》2006,(4):1-1
2006年6月20日下午,市司法局、市律协与天津日报《经济周刊》召开”天津律师助力滨海新区”主题沙龙。市司法局副局长矫捷、市律协会长王天举、秘书长徐兴云、副秘书长史玉荣出席。市律协副会长、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清,市律协常务理事、嘉德恒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孔晓艳,市律协理事、明洲律师事务所主任邱明洲,市律协理事、国浩律师集团(天津)事务所主任宋茵,天津天元世通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冬梅,张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丁立莹.金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革新,禾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斌共聚一堂.就律师如何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法律服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23日下午,市律协召开了天津律师参政政工作座谈会。市司法局副局长矫捷、市律师协会会长王天举、秘书长徐兴云出席了会议,全市二十余名律师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律师代表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为天津律师的发展大计和推动天津法治建设的进程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纪说 《天津律师》2006,(4):24-25
潘强是天津一位家喻户晓的律师,他擅长办理疑案、难案、冤案。轰动全国的通化串子案、谢晓荣血疑案使潘强律师蜚声业界,老百姓也亲切地称他为“平民律师”。  相似文献   

19.
不管生命进程已到了这个新世纪,在我的心中,律师永远是美好而神圣的。他站在善良、正直、不屈的一边,为蒙冤遭难的人夺回公道、正义甚至生命……因此,我从小就发誓要做一名气宇轩昂的律师。然而,事与愿违,最后却做了一名职业记者兼作家。也许我虽如此热爱律师但到生命终端的时候也实现不了那个灿烂的夙愿了……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律师这个职业的庄严仅是一种徒有其表的光环,其实它是极其辛酸的、沉重的、劫难的、充满了血与泪的牺牲……因为爱律师,所以结交了律师界的很多朋友。月是故乡明。2002年9月20日傍晚,我正在故乡湖南郴州市的东…  相似文献   

20.
柳平 《中国律师》2010,(11):1-1
那年“小平南巡”.第一站曾在“一桥飞架南北”的江城稍作停留。金秋时节,江城律师中的3个青年,放大了“胆子”、加快了“步子”,筹划成立起全省第一个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大吴,这个学生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子弟.因在律师履职中身负重伤,正第二次住进了手术病房.却毅然辞去了公职,要求组织批准自己参与律师改革的先行试点。一年后,为了适应对外开放中律师服务的急需,他赴北京连续接受强化英语培训及法学深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