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婚姻不分国界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当时有中国商人“住蕃”他国,有的“住蕃”长达十年之久。而中国人真正移居海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那时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1000万,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移居海外,是同海外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对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持鄙弃和敌视态度。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同时也是为隔绝中国内地人民与郑氏政权  相似文献   

3.
<正>风雨飘摇下南洋中国历代王朝的末年,大多有不堪战乱的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主要迁徙地和避难所。华人向东南亚发展,自唐朝始,沿海居民出海捕鱼,行至东南亚诸岛。至南宋鼓励海外贸易,沿海居  相似文献   

4.
何有基 《台声》2000,(5):36-38
台湾先住民 ,统称高山族同胞 (简称山胞 ) ,她包括9个不同语言的族群 :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 (邹 )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雅美族 ,约34万人 ,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关于这一族群的来源 ,有所谓高山发源、海岸发源及海外发源诸说。目前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同“海外发源说”。林仁川在《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一书中指出 :“台湾原住民除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移居过去的闽越族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洋群岛移来的马来人 ,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 ,南洋马来族也是从中国南迁的南亚蒙古人 ,因此 ,…  相似文献   

5.
池敬嘉 《台声》2005,(1):62-66
“经济大海” 尽管海外诸番包括东洋日本在内“服饰、器用,多资中国,有不容一日缺者”。诸如“布帛、纸张、漆器、水银、药材、锄犁、铁锅、书画”等等,甚至妇女用的“脂粉、针线”(见郑广南《中国海盗史》第 179 页)亦仰赖于中国。但国际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还是瓷器、丝绸与茶叶这三大类。所以,郑和的庞大船队运载到海外的货物也以瓷器、丝绸和茶叶为主。值得指出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区别在于瓷器取代了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商品。 中国的瓷器固然是从唐代中晚期才开始大批向海外运销的,但鼎盛时期却在宋朝。所以十二世纪时…  相似文献   

6.
丰富的侨力资源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唐宋时期,就开始有闽人出海经商或移居东南亚和日本,明清时期福建人移民东南亚形成高潮。得沿海交通之便,福建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和向海外移民较早较多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福建人走出国门,移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侨情调查不完全统计,福建籍华侨华人有1260多万,其中,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有110多万,  相似文献   

7.
广西沿海地区(钦廉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陆地接壤或海道相通,历史上百姓因各种原因移居海外的现象不断出现。钦廉籍海外移民促进了以钦廉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他们在海外争生存、拓殖和发展,不但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强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发挥钦廉籍华侨华人的作用,将会对广西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门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人的分布和成就格非中国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但“华侨”一词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侨”字意为旅居、客寓,“华侨”即专指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宣统元年,清朝政府颁布了血统主义的国籍法,规定凡父亲或母亲为中国人者,不论出生在哪里,都是中国人。1929年...  相似文献   

9.
华侨,是中华民族移居海外的一部分。他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有些因反抗封建王朝,失败后流亡海外;有些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移居异国;有些被西方殖民者欺骗掳掠,威逼利诱,而留在海外。他们大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具有刻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在旧社会,由于我们祖国受尽帝国主义的欺侮和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贫困落后,“弱国无外交”,因此,华侨在海外,也备受殖民主义者和反动统治者的欺凌和歧视,而养成了热爱祖国、热切希望祖国强盛,痛恨  相似文献   

10.
与20世纪不同,新世纪的华侨华人可以做外国人,也可以保持中国人的身份,他们寻求自身的发展,他们可能作为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华族而存在,他们与中国保持一种传统的民族关系的交往,从中华儿女变为中国人民的亲朋好友。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 学者说,在21世纪的一百年中,有海水的地方可能会有更多的中国人。 中国人移居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大量移居到海外是鸦片战争以后到二战之前的百余年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二十年间,又有上百万新移民移居国外。相对于全球性人口迁移来说,中国人移居海外数量并不庞大,但对中西交流…  相似文献   

11.
我炎黄子孙移居海外,最早可追述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起(公元1371—1435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闽粤两省沿海地区便有更多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华侨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处发展时代的美国,要开发西部,但又缺乏劳力,当时美国派人来到广东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到美国西海岸开公路、筑铁路。更有粤省贫苦破产农民被当作“猪仔”贩卖到美国充当奴工,从此,华侨的足迹遍及了北美。十九世纪末,美国又向中南美地区扩张其势力,将铁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移居海外,历史十分悠久。中国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移居海外,中外学者历来对此众说纷云。有人说,周武王派箕子赴朝鲜以及秦始皇派徐福到日本求长生不老药,算是侨居国外的开始。有的历史学家根据外国文献记载说:汉武帝二次通西域,就有人到过欧洲和西亚等地并在那里留居。这有可能,但人数很少。不过,一般认为,到了唐代,方有较多的华侨在南洋、日本定居,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索尼公司声明将在全球关闭11家工厂,全球裁员10000人,但索尼在中国不但没有裁员计划,反而根据业务的继续拓展而相应增加人员,索尼(中国)表示,目前索尼中国市场的业务每年都保持50%-60%的高增长,与全球业绩的下降呈相反的态势。而中国惠普总裁孙正耀表示,“欧美裁员、亚洲增员”已经是大型跨国IT企业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市场吸引跨国巨头们大举前来的同时,长期“窝”在本土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向海外进军。继联想集团与美国IBM构成战略合作之后,有关联想成立日本子公司,进军新西兰及澳大利亚PC市场,以及海外上市计划的消息,也接踵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至今全世界年产五万吨的生丝中,就有五分之二是中国生产的。丝绸又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二○二——公元二三年),中国丝绸就已经远销国外。当时除向东北输往朝鲜和日本外,更多的是向西通过横贯亚洲大陆的商路运往中亚、西亚,再运往欧洲。由于这条商路主要是运销中国丝绸,因而在世界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而中国也被古代西方称为“丝国”。  相似文献   

15.
浙江作为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向海外移居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关于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的缘起,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出国记录是20世纪初的青田人.浙江籍华侨华人在中东欧主要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49年以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苏东剧变之后,并且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从一九八四年五月起向海外招生。今年招生科目有中文、中医内科、中医针灸科,各科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进修课程,以便更广泛地满足海外各方面人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颇为动情地描述道:“当世界改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的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最先做出了彻底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的人应该是中国的郑和而不应是意大利的哥伦布。须知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率领一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庞大船队,“鲸舟吼浪,远涉洪涛”,七下西洋(现在的南洋和印度洋一带…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是当代中国移民的主要移居目的国之一。截止至2019年年底,华人是西班牙第一大亚洲移民群体,除长期以来不断增长的族裔数量之外,华人社团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与世界范围的华人社团发展类似,西班牙社团在数量上的扩张与特征上的多元化是该国华人社团发展的整体趋势。从量上而言,西班牙华人社团经历了1984年至2000年的“低速发展”与2001年至2019年的“高速发展”两个阶段;从质上来看,西班牙华人社团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华人社团在地理区域上的“细分”与“聚敛”,而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结社主题层面上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入发掘与对移居生活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移居海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史料记载:由于我国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福建泉州成为对外交通与贸易的港口,一些老百姓为了谋生,开始了乘坐木船漂洋过海的历史。元朝初年,我国已有近10万公民侨居国外,多集中于阿拉伯国家。到明朝,华侨移居国发生了变化,以东南亚诸国居多,其中,仅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两地就有六七万人。中国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自然经济的破产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人们为了生计或出于政治原因,不得不流往国外。而这时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开发东南亚、美洲、非洲和澳…  相似文献   

20.
由于越中关系相当复杂,因此,华人移居越南的过程除了比较经常的自然移居形式外,还有它特殊的地方。 从一到十世纪,华人移居到越南包括领主,官吏,商人,手工业者,失势的旧臣和罪犯,特别是根据马援的“马留人”政策中国皇帝派了许多华人来长期定居。代表这些官吏势力是士燮、任延、锡光、肖思、苏定、高骈和李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