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质的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作为20世纪法律现象从其产生至今一直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包括经济法的定义、地位、体系、基本原则。在诸多问题中核心是经济法的本质。由于对经济法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才导致了经济法的不同定义、不同地位归属、不同的体系和不同的原则,因此对经济法本质的探求是解决经济法间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关于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1〕一般而言,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与行政主体、责任主体、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密切相关,也与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状况密切相关。在我国,由于行政法理论发展的局限以及现行法律框架的桎梏,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存在原告认知与法官认知两个不同认知主体的主观活动,这两种活动难免存在差异。而法官的认知具有强制力,原告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所以,为了保护原告的诉权,在原告起诉时没有准确确定被告的情况下,法官应当通过行使释明权引导原告准确确定被告。面对行政诉讼林林总…  相似文献   

3.
雷磊 《财经法学》2019,(1):15-32
定义论是(语言)符号论的一部分,是确定某个语言符号之意义或者其句法结构的理论。它与概念论在诸多方面皆不相同。古典定义论提出了属加种差的"标准公式",现代定义论则在改进其缺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精致和具有区分度的定义理论。定义论包括定义类型理论与定义规则理论两部分。定义类型理论的基础在于区分名义定义与实际定义,立法活动涉及...  相似文献   

4.
但凡刑法分则的罪刑规范都存在一个罪名确定的问题,所不同的只是这一工作由谁来完成。①而无论由谁来确定罪名,都必须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上取得共识,即何谓罪名确定?惟此,才能促使我们对刑法分则条文的罪刑规范更科学地确定罪名。然而,综观我国刑法理论,对该问题的研究不尽周详,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为此,笔者拟对罪名确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讨论,以推动罪名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一罪名确定的内涵是什么?换言之,如何给罪名确定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刑法理论上使用这一定义时比较混乱,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确定罪名是指…  相似文献   

5.
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国民法上广义财产理论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田 《法学家》2004,(2):46-54
在现代民法理论上,"财产"与"人格"被确定地分裂成为两个纯然不同的法律范畴.无论给财产以如何定义,财产也不过是人格的派生物.而人格,则似乎完全可以脱离财产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犯罪?从立法、司法和理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根据下定义角度的不同,可以把犯罪的定义分为三类,()从立法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立法定义);(2)从司法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司法定义);(3)从学理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学理定义)。一、犯罪的立法定义犯罪的立法定义,即立法者在制定刑事法律时,从法律上规定什么是犯罪。这类定义,依照下定义方法的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1)形式定义;(2)实质定义。(一)形式定义,即…  相似文献   

7.
一、违章建筑的界定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违章建筑的含义,学理上也有不同看法。笔者赞同下述定义,即违章建筑是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和其他工作物。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多与违章建筑有关的案件,如何确定其物权法上的定位对相关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个人隐私公开豁免条款兼具定义规范和权限规范的双重特征,定义规范确定了条款的适用范围,个人隐私定义本身构成公开豁免的内在界限;权限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对何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裁量权限,公共利益的判准成为公开豁免的外在界限,双重界限的背后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取舍。大数据时代中传统隐私权转向信息性隐私权的同时,界定"个人隐私"概念的关键应从"隐私"转向"识别"。在类型学和隐私保护领域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在识别后果不同的"个人隐私"与重要性不同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基于比例原则的精细化利益衡量,才能发挥该条款的规范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定义与论证     
对于定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尽管有关定义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定义通常却受不到人们的重视.定义之于论证具有重要的作用,说服性定义和准定义是两种论证策略,运用得当会在论辩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文章结合实例认真分析了定义与论证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定义方式所起到的不同的论证效果.希望在论证领域对定义的研究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定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界定恐怖主义的定义是研究恐怖主义问题的逻辑起点,也是确立对恐怖主义问题基本立场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界定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即词典定义、政府界定、学者诠释。要准确界定恐怖主义必须全面把握恐怖主义的内在特征,确定恐怖主义内涵;了解恐怖主义历史演变并对定义外延作适当限定;正确认识当代恐怖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
论医疗行为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确定哪些行为属于医疗行为对实践中梳理医患关系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医疗行为的定义基础上 ,提出法律上界定医疗行为的 3个要素 ,即医疗行为的主体、行为的专业性和医疗行为目的 ,论述了医疗行为的目的是健康价值的创造 ,并根据不同标准对医疗行为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法律,许多法学家特别是法理方面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已久,不同的学者对此持不同的观点,然而,尽管有如此多的法学家花了如此多的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对于法律的概念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仅从哈特与刘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来剖析法律的概念,主要是从规则的内在方面、次要规则及规则的确定中心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看法,希望能对进一步加深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则中,法院在适用行政法规时碰到不确定法律概念且其他领域的法律中恰好有对该概念的定义条款时,是否应当直接应用该定义条款尚无明确的指引。在陈卫群一案中,对于能否将“电动车事故”认定为《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中的“机动车事故”,两审法院判决与裁判要旨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对机动车定义条款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的进路,以此来认定“电动车事故”属于“机动车事故”,但是均拒绝按照“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的规则直接应用现有的定义条款。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定义 关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定义,目前刑法理论界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界定为:“在制定和适用刑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它是刑法所固有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意义的原则。”也有的认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确定刑法关于犯罪与刑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时所遵循的原则。”还有的表述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协调刑法体系内部犯罪和刑罚相互关系所依据的原则。种种表述,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5.
确定哪些行为属于医疗行为对实践中梳理医患关系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医疗行为的定义基础上,提出法律上界定医疗行为的3个要素,即医疗行为的主体、行为的专业性和医疗行为目的,论述了医疗行为的目的是健康价值的创造,并根据不同标准对医疗行为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品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在确定了旅游产品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产品的所有者或投资方为获得最大利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来确定,鉴于此,我们先从政治学的定义出发来论证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根据特定的社会利益要求,借助于公共权力来调整不同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政治合法性的过程。因此与之相适应,政治学的理论方法总体说来主要是实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损害的含义     
罗马法谚:无损害即无赔偿。损害在侵权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即是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也是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依据。但是对损害的概念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是困难的。从立法上来看,除奥地利民法典对损害作了一个宽泛的定义外,几乎再没有哪个国家的法典对损害的概念做出一个定义。损害是与权利和利益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因他人的加害行为或可归责于某人的事件使民事主体遭受到的不利益。损害的含义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第一是作为事实存在的损害,第二是在法律上可予赔偿的损害。前者是认定侵权行为和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而后者是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虚假诉讼案件的行为人通过利用法院的裁决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在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司法权威的严重动摇.这一问题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关于虚假诉讼的讨论多集中于如何防范和规制,对于定义鲜有涉及.本文认为,认识虚假诉讼的第一步即是确定其定义,因为只有正确的定义才可帮助法院更好地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权威.本文将辨析已有的几种定义,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讨论取舍,确定虚假诉讼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传闻排除规则由三个部分组成,传闻的定义是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美国证据法上存在着"陈述者中心"和"主张中心"两种不同的传闻定义。它们在历史形成过程、基本原理、对"暗示性"主张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两种传闻定义各有优劣,但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笔者认为"主张中心"的传闻定义更符合我国诉讼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