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宁 《政府法制》2012,(33):41-41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相似文献   

2.
《周礼》对研究我国古代行政法萌芽有着莫大的参考意义,它的"建邦之六典"的行政法体系构建、"官联"的权力分化的行政法律规制和"集礼于政"的行政法思想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古代行政法雏形。探讨《周礼》作为我国古代行政法雏形的研究可以借古鉴今,有助于展开对行政法思想与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段慧群 《政府法制》2012,(26):17-17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南朝《文选》中《苏予卿诗四首》的第一首写道:“骨肉绿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相似文献   

4.
飞儿 《政府法制》2014,(11):39-39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责者也……民,众萌也。”  相似文献   

5.
《周礼》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提出“和谐制度”……显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远古还是现代,构建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周礼》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我国在周朝就有消防意识和消防员,当时称为“司煊”、“司耀”。“消防”一词,晚清才传入我国。但我国真正的专业消防队,在宋朝就成立了。据《宋史》记载,东京(汴梁,今开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北宋百多年间,东京重大火灾发生44起。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宋仁宗时期,连皇宫都烧了。宋仁宗不得不移驾延福宫。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留给党和后来人的《多余的话》,我最早是在“文革”中从传单上读过,那时是戴着“叛徒”的有色眼镜读,未多加思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中”的解说。《中庸》第一章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中的概念提到了天地与万物的定位与存留、发展与衍生的境界,大矣哉!儒家经典及后人诠释中,随其所叙述的问题,“中”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用词。如“中庸”、“中和”、“中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说史略》专篇讨论《野叟曝言》、《镜花缘》、《燕山外史》及《蟫史》四部小说并名之"以小说见才学者"时,并非基于类型归纳或文体判断而言。这些小说依旧被归入"神魔小说"或才子佳人型的"世情小说"中。鲁迅此举实为强调此类小说写作者"自寓"、"寄慨"的创作倾向,突出"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于小说史的叙述意义,是其建构"从无意为小说向有意为小说演进"的小说史演进规律之目的使然。这些意图及采用列举式的评判模式,导致《史略》并未妥善处理此类小说作者创作意图与作品实际书写之间的冲突,致使"以小说见才学者"最终偏向析解作者创作意图之一面。学者将"以小说见才学者"曲解为"才学小说"等,并当作重要的小说类型,进一步偏离鲁迅本意。关注古代小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将比拘囿于"才学小说"从概念到概念的圈定之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5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实施《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20条具体规定对该市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进行了分解,并设定了清晰的“禁区”。  相似文献   

11.
这时说“佛袈裟”,可不是和尚披的法衣,而是一味中药,什么药?胎盘是也。胎盘“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辞海》)。是“介于母体子宫内壁和胎儿之产蝗饼状组织”(《现代汉语辞典》)。说得俗一点儿,是人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而已。  相似文献   

12.
商标侵权的本质在于侵权行为对商标识别功能及识别关系的破坏。“商标性使用”有效界定了商标权的效力范围,与混淆可能性共同构成商标侵权判定的要件。商标合理使用并非是对商标权的限制,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非商标性使用”。尽管商标权人的使用与侵权人的使用都涉及商标识别功能的保护,但因制度目的存在差异,二者在商标使用的认定上存在认定标准宽严及认定范围上的差异。基于“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断中的独立地位,对其认定应遵循“行为人标准”,即侵权行为的识别可能性标准,以区分于判断混淆可能性的消费者标准。对“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定中地位及认定的考察,有助于发现现有立法及法律适用上的空白与矛盾,为《商标法》的第五次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日起,新实施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细化了《行政复议法》(简称复议法),从6个方面为“民告官”解忧,为申请行政复议卸下思想包袱。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12,(9):20-20
《人民日报》2012年2月17日登载武园萍的文章:我们要干成点事,胆子与点子同等重要。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计”就是计谋,就是点子。好的点子,即办事情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科学方式,往往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最少的成本赢取最佳的效益。但干事创业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和阻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缓刑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中国司法》2007,(12):21-23
秉持刑罚轻缓化、个别化之现代法治理念的缓刑制度被认为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①。目前缓刑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刑罚制度。在我国,缓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②”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始有现代缓刑制度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缓刑制度见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这两部法律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机关、缓刑的撤销等内容作了规定,建构了我国缓刑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在我国,缓刑是指在具备一定的法定条件时,对被判处一定刑罚…  相似文献   

16.
胡良文 《中国监察》2008,(16):63-63
汉字有多少?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也有六七千。而在众多汉字中,我对“正”字情有独钟。何也?多种因素使然。识字之初,头一拨便有此字,“第一印象”难以磨灭。  相似文献   

17.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引用了许多来自《诗经》的诗歌。考察其引用的具体篇目以及比例,可以发现《四书》在内在精神上与《诗经》提倡的“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强调培养个人道德修养,教化民众,以平天下,同时对统治者的举措失误和道德败坏,给以及时讥刺。这些是《四书》引《诗经》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18.
熊建 《政府法制》2010,(24):22-23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9.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打草惊蛇”、“浑水摸鱼”、“美人计”、“空城计”,这些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话语.均出自我国古代的兵书《三十六计》。本文是一位北京法官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海商法》下“托运人”的认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海商法》自1993年7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对调整海上运输方的行为和解决海商海事纠纷起了极大的法律保护作用。但随着实施过程,该法中的某些条款内容在司法中的解释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托运人”定义的解释所产生的问题作些肤浅探讨。一、探讨谁是《海商法》下“托运人”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人一方的“托运人”在《汉堡规则》制订前虽无成文法加以定义,但被理解为“与承运人签订运输契约的人”似无异议,而一般提单上所写的托运人是站在卖方立场上的公司。然而国际贸易中存在大量以FOB为价格条件的买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