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呈现新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随迁农民工子女产生权利贫困的社会现象。融合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不仅强调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吸收到现有的城市经济生活联系与教育框架中来,改变他们被排斥、被边缘化的存在状态,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即通过融合教育构建一个融合的社会。要以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融合教育协同机制,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外教育是实现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在重视分数和规范性考试内容的中国教育制度下,以高雅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本难以转化为学业优势。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中国家长倾向于采取"杂食性"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保证学业优势,兼顾培养阶层品味。家庭阶层地位越高,"杂食性"的培养倾向愈明显。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数据的分析发现,来自优势阶层的学生更有可能参加课外班,参加课外班的种类数更多,更有可能在课外班的选择上兼顾课业学习和课外兴趣。这些发现表明,课外教育已成为继家庭和学校之后的"第三重"文化资本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6)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门槛高、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难、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现行户籍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红丽 《学理论》2014,(4):177-178
随着政府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是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之后,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许多的不适应,出现了城市文化融合困境。如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融合,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们须要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3年在武汉市进行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一个非均质整体进行研究,分析他们在留城意愿上的分化,并对其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留恋,留城意愿较强烈,但又掣肘于各种条件的约束,使其呈现出一种模糊的心理状态。相对于人力资本因素而言,家庭因素和社会交往因素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留城意愿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与当前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仍显不足,而这有限的教育投入又表现为向义务教育领域倾斜不足。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引进教育券制度,改善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的供给和配置模式,以发放教育券的形式,多渠道增强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拓展城市教育对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容纳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钟玲玲 《学理论》2013,(21):87-89
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对随迁子女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随迁子女就读意愿以及各地政策两方面对目前随迁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现状情况进行总结;其次总结目前初中后教育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结合现状与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本文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对于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少子女家庭、城市家庭、汉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要高于多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不会受到子女性别的影响,但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家庭化流动是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步骤。为了解和分析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跟随父母家庭化流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因果分析。统计发现,目前农民工总样本中有未成年子女随迁情况的农民工家庭占流动家庭的六成以上,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随迁率稍低于总体随迁率。统计模型表明,农民工子女随迁行为受经济与社会多重变量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从收入水平、工作强度与生活方式、区域资源协调、社会保障参与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4)
城市公办学校接纳随迁子女的比例不断上升,而随迁子女进入重点学校的数量却凤毛麟角。公立学校应对所有受教育者开放并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不应该人为地把学校和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提供有差别的教育,造成教育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进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异地中考政策显著影响随迁子女读高中的意愿、地点及类型。异地中考政策入学门槛越高,随迁子女在读高中的意愿上越倾向于选择不读高中,在读高中的地点上越倾向于选择不在流入地读高中,在读高中的类型上越倾向于选择在流入地读职业高中。通过降低入学门槛和全部放开高中阶段教育以保障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机会公平,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教育获得的影响以及学前教育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前教育获得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其子女更可能接受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长期效应,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在认知能力(认知测试得分和学业考试成绩)和非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交往)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通过学前教育间接影响个体能力发展,也会对个体能力发展产生独立的直接作用。由于学前教育在个体生命历程中会产生持久影响,因此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保障学前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对缓解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城乡隔离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居民相互隔离,形成了"一座城市、两个生活圈子"的现象,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二元社区"。因此有必要在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以社区这一"共存空间"为依托,开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的"社区行动",进而引导其在"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中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趋势下,"异地高考"政策呼之欲出,各省市都相应出台相关政策。以高考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分析"异地高考"政策提出的背景,并运用公共政策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异地高考"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日趋明显,大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作为城市二代移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也面临诸多适应和融入问题,学校教育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实现良好的学校适应,尽快融入城市社会,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城镇化发展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是指流动人口的子女进入城市公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体现流动人口代际支持的"社会经济地位—流动特征—家庭结构"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婴幼儿时期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流动状况因素以及家庭结构因素对其子女早期健康保障获得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结构因素,即流动人口婚后的健康保障意识越强、家庭成员关系越稳定、对子女健康的家庭支持越集中、代际关系联结越紧密,其子女获得的早期健康保障水平就越高。因此,在流动人口子女的卫生健康保障方面,应注重基于家庭结构特征构建家庭健康支持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弱化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不利因素对其子女健康保障获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城乡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很强的相关性;城乡间家庭资本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形成城乡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倩倩 《学理论》2010,(29):239-240
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不公平现象,其中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尝试从教育公平的含义入手,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并提出若干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分析三代人代际关系的不同表现,指出中国式个体化的重要特征为"与过去脱嵌、和未来一体"。对已经开始与传统脱嵌的个体而言,血脉延续所蕴含的未来维度具有"超越"意义和强大的嵌入功能。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叠加效应,形塑了当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和中国式的个体化过程。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无限投入,既顺理成章又无可奈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尤其是在人口政策出现新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家庭代际关系或许会出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导致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且此群体仍将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而更加庞大,大批农民工涌入城镇化建设浪潮,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凸显。笔者从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探讨了新时期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